玩宣德炉这么多年,你真的了解宣德炉吗?
近几年的宣炉拍卖会上,总会有一些新的藏家入场竞买,此举对宣炉文化发展来说带来一个非常乐观的前景。为什么宣炉收藏会受到那么多的藏家的关注和喜爱呢?因为宣炉藏赏兼备,更为突出的是它能作为敬神礼佛的供器使用,又能文房书案雅玩焚香品茗及厅堂陈设镇宅使用,它的综合艺术是其他艺术品门类无法比拟的。宣炉收藏门类从最初的2003年初步关注到后来的2010年追风赶潮(名人效应),如今最终回归到宣炉的自身艺术和经济价值,我个人认为当今这才是宣炉收藏真正的良好阶段。这是第三个阶段,应该属于回归理性平稳发展阶段。
从明万历到乾隆年间,仿铸宣德炉之风盛行,仿铸者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而且有了北铸、南铸、苏铸等派别之分。其时有很多以仿铸宣德炉著称的高手,如北铸派施念峰,南铸派甘文堂,苏铸派的蔡家、徐家等。很多人的仿品可与真宣德炉媲美,实在难辨真伪。因而有人干脆将其归入“宣德炉”之列,与真宣德炉同等看待。
宣德炉是中国第 一次用黄铜所铸造的铜器,其主要原料是暹逻进贡的”风磨铜”,这是一种天然黄铜,再加倭铅(锌之古称)、红铜、锡及水银等三十多种原料,经过十二次的冶炼(最少六炼),每斤(十六两)原料只得四两成品,其铜质之佳,空 前 绝 后,以手叩之成金石之声,任何他器不能比拟;以手握之有压手之感,其比重与黄金相似,因此不少收藏者认为宣德炉中含金。有些人认为有些铜炉表面的“雪花金”斑点就是铜质中含金的体现。“雪花金”是一种色斑,不是铜质中含金,因为就算铜中加入金,炼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铜分离的状态。
明太祖时期确立了“怀柔远人”的对外策略,即对外邦国家和其前来朝贡的使节表示友好的态度,以彰显大明的海纳百川。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派遣郑和下西洋,向海外诸国展示大明的威严,对于前来朝拜的国家使节纷纷给予厚礼,一时间海外诸国都知道东方有一个强盛的大明帝国,于是“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至此,明朝又恢复了盛唐时代“万国来朝、四夷臣服”的盛世辉煌。这些国家在接受明朝的礼赠之外,也把自己国家的特产进贡到明朝,如香料、服饰、马匹、食物,而制造宣德炉最重要的原材料——黄铜,就是当时的暹罗王国(泰国)进贡的,“今有暹罗国剌迦满霭者所贡洋铜,号风磨色同阳迈,朕思所用堪铸鼎彝,以供郊坛宗庙内廷之用……”可见邦交关系的友好也是制造宣德炉的重要因素。
宣德炉最奇妙处在于色彩。伪造的宣德炉色彩炫于外表,真的宣德炉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如同美丽的女子,其肌肤柔滑细腻,惹人抚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培养数十年,一旦脱火,则形容枯槁。
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水经注·温水》:“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上又白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