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81【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

T81. 民族乐器--拨弦乐器

1983.01.20发行      全套5枚      发行量198.16万套

(5-1)        4分   箜篌(446.16万枚)

(5-2)        8分   阮   (972.91万枚)

(5-3)        8分   琴(1052.91万枚)

(5-4)      20分   琵琶(480.16万枚)

(5-5)      70分   三弦(198.16万枚)

邮票规格:第1、2、4、5图30×40毫米,第3图40×30毫米

齿孔度数:第1、2、4、5图11.5×11度,第3图11×11.5度           版别:影写

整张枚数:第1、2、4、5图50枚(10×5),第3图50枚(5×10)

设计者:邓锡清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民族乐器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一般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拨弦乐器也叫弹拨乐器,它是由拨弦振动发音的乐器。箜篌、阮、琴、琵琶、三弦都属于拨弦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多种乐器出现,如陶埙、陶哨等。周代的乐器已有70余种,以后各代又不断丰富发展。在拨弦乐器中,琴、阮、三弦是中国原有的乐器,琵琶、箜篌是汉代以后传入中国的外国乐器,在长期流传中已经民族化,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1983年1月20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全套5枚。

(5-1)为“箜篌”。画面主图为箜篌,背景为演奏箜篌的古代仕女。

  

箜篌分为卧式、竖式两种。卧式箜篌传为汉武帝时所造,其形似瑟,但比瑟略小,有7根弦。竖式箜篌为竖琴前身,东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有22或23根弦,演奏时,竖抱于怀,用两手齐拨。此外,还有凤首箜篌,出自伊拉克,唐时经印度传入中国,此三种箜篌均已失传。近年借鉴西洋竖琴并参考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设计制造出雁格箜篌。

(5-2)为“阮“。画面主图为阮,背景为演奏阮的古代仕女。

阮即阮咸,因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命名。阮是由古代称做“弦鼗”的琵琶演变而成的,西汉时已定型为圆形音箱,4弦直柄12柱。现在所用的阮已经过改革,分大、中、小三种,用于民族乐队的不同声部。

(5-3)为“琴“。画面主图为琴,背景为演奏琴的古代仕女。

琴又名七弦琴,俗称古琴。琴在中国殷周之际已经出现,古琴的琴身是狭长的木质音箱,7根弦,平置演奏。琴面上的13个圆点是音定位的标志,叫“琴徽”。古琴除独奏外,也为歌唱伴奏,古代称“弦歌”,后称“琴歌”。琴也曾用于相和歌、清乐的伴奏和合奏。中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故事,如琴曲《高山流水》表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凤求凰》表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都与古琴有关。

(5-4)为“琵琶:。画面主图为琵琶,背景为演奏琵琶的古代仕女。

 

琵琶在古代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现在的琵琶是由波斯乐器曲项琵琶改造而成的,原来的4弦4柱被增加到6相25品(31柱),扩大了音域和音量,加强了琵琶的表现力。

(5-5)为“三弦”。画面主图为三弦,背景为演奏三弦的古代仕女。

三弦又名“弦子”,是由古代的鼗鼓演变而来的,唐代已普遍为乐人掌握,元代始有三弦的名称。三弦可独奏、合奏和伴奏,技巧繁复,表现力强,现常用的有大小两种三弦。大三弦音色宽宏沉厚,为北方鼓书类说唱伴奏所用,又名“书弦”,小三弦盛行于南方,音色清脆明亮,用于昆曲伴奏,故又称“曲弦”、“南弦子”。

这套邮票主图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箜篌、阮、琴、琵琶、三弦这五种在世界乐器之林中风格独具的中国传统乐器,背景以白描手法绘出奏乐的仕女,风韵飘然,神态各异。整个画面主次分明,虚实得当,静中有动,优雅和谐的色调更为画面增添了清新的韵味。

5-1版票

5-2版票

5-3版票

5-4版票

5-5版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