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收集?
—————0—————
今天来聊聊具体关于时间管理的事情,因为近期去北京壳牌培训的缘故,然后我又把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梳理了一轮,然后这次重新阅读《搞定3》,发现许多了不少以前忽略的知识点,以及还有一些温故而知新的点。重新阅读反复阅读的好处是在于重新补充和优化我对这个体系的全面认识,其次的话我也发现了这理论本身的一些不足与矛盾。
在这一次阅读过程中,我更加注重这个理论的基础,它的基础是基于大脑的本能,因为在平时生活里我们往往是根据大脑的本能去做事而非基于我们理性的思考与抉择。
—————1—————
那大脑的本能是什么?
1. 它总会应对紧急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眼前一出现什么事情我们马上就想去做,而这就是我们动物性的本能,回到原始社会人类必须需要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并且能够给予到非常及时的反馈,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人类这个物种本身得到更多生存和繁衍的机会,因为如果不这样去做的同类基本都灭亡了,这样的基因得不到保存和遗传;
2. 我们大脑会不断的提醒我们非常多的事情,如果你不做的话,他就会不断在你脑中提醒,不断地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如果过多的信息会导致你大脑的超载,然后导致发热而这个过程中像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继而产生拖延也就是说你什么都不想干了。因此我们大脑就是这样一个设置。所以在这里重新强调一点,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的,而是用来思考的。在这关键点的地方是在于大脑的强项是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同时在做几件事情。
而在这个时代,基本现在在看这段文字的人几乎都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的资产就是大脑中的知识与技能,能让这些知识与技能发挥价值就需要专注,也就是说需要在一件事情上面持续保持注意力,而“收集”这个动作恰恰可以达到这样的好处。
一旦开始收集这个动作或者习惯,你就再也不怕忘记一些什么事情了,因为你拥有一个收件箱随时随刻都可以把这些引起你注意的所有事情都放在一个地方,以便你任何有需要的时候再把那件事情找出来。
—————2—————
那么收集有什么好处?
大脑的记忆通路是树形结构,并且是最优通路。一般来说,大脑记住一件事情,特别是复杂的信息并不会全部直接记住,而是通过路径优化的方式去记住它上一层的结构,然后再往哪个地方去找就可以了。例如我们要找到具体某一个人的电话的时候,我们会直接找通讯录,而不是直接回忆对方的号码。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大脑通过这样记忆的方式去优化了,也就是节能了。所以我们平时收集的所有事情就像放在一个通讯录里面一样,不必在当下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记忆事件的本身,只需要记住它在哪里这个信息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节省平时大量的精力。(除非你必须理解某一些知识点,或者考试,才会聚焦思考和记忆)也就是说,收集这个习惯的背后反而是让你“节能”的,让你的大脑聚焦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时时针对某些信息记忆和思考,况且有很多事情都是并不重要的。
—————3—————
如何选择收集的工具?
最终收集这个动作还是需要落实到收集箱,也就是说你收集的事件需要放在一个具体的载体上面,它可能是一本笔记本,也可能是手机电脑上面的一个 APP。不过在这里关键的地方是在于等到你收集的时候,拿出它一定要足够快,例如从想到一个想法到拿出来,最好是在 5 秒钟以内。
为什么要在 5 秒钟以内?
1. 如果不足够快的话,也就是也不足够高效,就会觉得麻烦,你就不想去干。
2. 如果太慢的话,做收集这个动作的本身就会分散你现在注意力,以至于如果要回到刚刚的工作有需要多一段“缓冲时间”。
工具有许多,关键是它能随时随刻都能在你身边,这样才能把收集这个动作做得行云流水,不感觉到麻烦。例如一直能在身边的纸质笔记本,我身边随时有一本纸质的旅行者笔记,好处是在于内页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方格的、单行的或者是全白的,以及能够收集很多小纸张,例如发票、门票、便利贴等。以及还有 APP,例如 doit.im、滴答清单、为知笔记等,关键是要云端,这样就不怕丢(现在资料很多时候比机器本身更值钱),其次就要多端同步,这样就可以减少电脑和手机的切换时间,平时电脑有利于整理和编辑,手机有利于随时查看和随时收集。
(不过在这里建议把行动的收集和资料的收集要分开,这样后面才能做到更好处理。所谓行动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资料就是你要看的信息。清单类工具可以用来收集行动,云笔记用来收集资料。)
—————4—————
结语
之后,每当你再去回到收件箱的时候,也就是你的所有收集的事件(stuff),该做的、不该做、好的、不好的、别人做的、你自己做的事件全部都在这里,到了这个时候,你才明确你有什么和没有什么,这时候才能分辨是什么,再进而进行分类和筛选找出真正对你有用的事情。
▲
用持续创造力量
用力量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