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度、量、衡”
卢忠瑾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能力水平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体育教师的希望和要求。体育教师素质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形成。体育教师作为“活动育人”的主要载体,理应把握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结合实际探讨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度、量、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度
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度”表现在三个方面:
1、提高素质首先要学会自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要特别强调体育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体育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体育活动“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逢所说,教人渎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渭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体育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其次,体育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
第三,体育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体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体育教师不能满足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丁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和社会位置。体育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体育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体育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2.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体育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在参加口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肴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体育教师,能够预测未来体育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体育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体育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体育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体育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体育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学记》写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体育教师的教导,那么体育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从自己的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
二、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量
1.体育教师的素质在教学观念中的培养
传统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当代体育教师所担当的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重任相悖。作为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历史赋于当代体育教师的光荣任务,也是衡量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表现。
2.体育教师的素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
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体育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师要主动学习,即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少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3.体育教师的素质要在身教中体现
体育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体育教师天职。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三、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衡量
1.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此为标准,不认真备课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工作敷衍塞责,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加班加点,增加学生作业负担,任意停止所谓“副课”;有尝补课、带生、办班、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脑罚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都视为不符合素质培养要求。
2.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以此为标准,体育教师是否注意自身的健康。“蜡烛”精神照亮了学生,毁灭了自己,不应是素质所提倡的;向学生乱发脾气不利于体育教师身心健康;不注重学习和教学研究,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下降,既影响学生发展,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更是素质修养不高的表现。
3.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是否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以此为标准,关心集体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进了学校的文明化程度;为学校争得荣誉,这些都是良好素质的表现。
总之,体育教师素质培养是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体育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把握素质培养的度、量、衡,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就可以“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来源: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