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30g 玄参24g 麦冬24g 生甘草6g 贝母10g 炒白芍12g 牡丹皮12g 薄荷6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重者1日2剂

【主治】白喉,喉间起白点如腐,甚者形成一片白膜,不易拭去,初起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证析】白喉是呼吸系统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成人间亦有之。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感受外邪,每多化热伤阴。当其疫毒流行,如不注意预防,即随呼吸侵入肺系,结于咽喉,化热成毒,内传营血,耗损阴津,成为此证。由于咽喉属于肺系,也是少阴经脉循行部位,此证见于咽喉,当是血分热结,导致肺肾阴虚。

【病机】感受疫毒,血分热结,肺肾阴虚。

【治法】凉血养阴,解毒散结法。

【方义】血热郁结咽喉,法当凉血散结。方中生地黄、玄参擅长凉血,得牡丹皮相助,可清血分邪热,使不循经上炎;配薄荷疏散风热,兼复肺气宣发之常;贝母润肺化痰,能散气分津液之结;牡丹皮凉血散血,善开血分郁阻之痹;白芍益阴,甘草解毒,兼缓气隧之挛,均为气血津液痹结咽喉而设。邪热伤阴,又宜养阴增液。生地黄、玄参不仅长于凉血,尤擅壮水滋阴,与生津润肺的麦冬相伍,则生地黄、玄参滋阴壮水于下,玄参、麦冬滋养肺阴于上,上下相济,成为金水并调之法。生地黄、玄参善滋血分之阴,玄参、麦冬善滋气分津液,也是气血兼顾之法,合而用之,能呈凉血散结,养阴增液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若依传统认识并无解毒作用,其实确有解毒效力,不可不知。研究此方,应该注意三点:①白喉的致病机理;②此方的配伍意义;③本方的解毒作用。

现代医学早已肯定,白喉是由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吸收入血形成的毒血证。前面分析此证是因疫邪相侵→结于咽喉→化热成毒→内侵血分→损伤阴津。这一病理传变即系据此而来方书根据原著立论,强调本方的养阴作用,原本无可非议。今谓本方是以凉血散结为主,养阴仅居其次,是根据其发病机理解释的。这一解释能否揭示此方配伍原理,不敢自信。但从临床报道本方能治急性扁桃体炎、溃疡性扁桃体炎来看,凉血作用居于主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福建中医药》1964年载陈国清等撰写的题名为《养阴清肺汤第三方对白喉杄菌的抗生作用及对白喉毒素在体外中和作用的初步观察》一文指出:“实验证明,本方对白喉杄菌有极高的抗生作用,对白喉毒素在体外有很高的中和作用。在本方的八味药中,抗菌力较强的有大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素力量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力量都强;薄荷在两方面都差。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药物两种独立性能,从原方中减去任何种药,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低,而中和毒素力量则无明显影响。”据此,本方的解毒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应用】

1.本方治疗白喉有较好疗效,有用原方的,有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的。陈国清等主张不宜轻易变动,有其实验依据,可供参考。

2.临床报道:

1956年《中华医学杂志》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白喉52例,痊愈48例。

1958年《中医杂志》报道用本方治疗白喉40例,均痊愈出院。

1959年《福建中医药》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白喉213例,痊愈192例。

《江西中医药》报道用本方治愈白喉28例,卫生部转发山东内参,用本方治疗273例白喉患者,痊愈268例,说明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确有很好疗效。

1957年《中医杂志》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有效率为95%。

1959年《中医杂志》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30例溃疡性扁桃体炎均迅速痊愈。

【歌括】

玉钥养阴清肺汤,玄麦甘芍与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白喉是妙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