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雍山血池遗址出土木材鉴定与相关问题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昨天 18:45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的11件木材、木炭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木炭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桑属(Morus sp.)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车马器铜帽内的木材是青檀和竹子;祭祀坑四壁的木材为侧柏;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为桑木。首次了解了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具有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秦汉礼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凤翔雍山血池遗址位于秦都雍城的西北部,是一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祭祀区域的道路系统和有组合关系的玉器、铜木车马器部件和陶质建筑材料等。我们从车马器铜木构件、祭祀坑壁和祭祀坑文化层开口处提取到11份木材、木炭样品,通过分析,探索秦汉时期在祭祀方面利用木材的特点。

  一、发掘区地理气候概况

  关中盆地介于陕北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是一环山而向东开敞的宽喇叭状河谷盆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海拔325~9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长度不一,西安以东最宽处100公里左右,西至宝鸡逐渐闭合呈狭谷。渭河横贯中部偏南,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洛等河流冲击,造成两岸宽广的河流阶地,此即久赋盛名的“八百里秦川”。关中盆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率明显,平均温度7.6℃~13.7℃。1月均温-6.8℃~-0.5℃。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以栎属落叶树种为主要成分的落叶阔叶林,还有分布较广的油松林、侧柏林等温性常绿针叶林。

  宝鸡市凤翔县位于关中盆地的西部,秦都雍城位于凤翔县城南。该县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具有,境内陆势总特征为北山、南塬、西河谷。横水河、汧河自北向南分别入湋河、渭河。雍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将塬面自然分割为两大块,北为山前洪积扇平原,平坦完整。洪积扇堀区北起北山南缘,南至雍水河岸,东到横水乡,西达陈村镇(图一)。汧水的流域面积较小,雍水和横水的流域面积较广。

  二、研究材料和方法

  11 份木材样品,6个取自车马器铜帽里,2个取自祭祀坑壁上,3个木炭取自祭祀坑文化层开口处。将坑壁上的2个木材样品置于盛水的烧杯中,煮沸使其软化。然后放到酒精甘油1:1的溶液中进一步软化,将软化好的木材用LEICA CM3050 S冷冻切片机按照横、径、弦三个方向分别切出厚度15~25微米的切片。再经染色、脱水、封片等步骤,制成永久光学切片,在Leica DM2050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中国木材志》《中国主要木材构造》等对树种木材特征的描述和现代木材的构造特征进行鉴定。将车马器铜帽部件里取到的6个样品进行炭化,然后和祭祀坑文化层开口处取到的3份样品中的木炭,用双面刀片从木炭上切出横、径、弦三个方向的切面,先在具有反射光源、明暗场、物镜放大倍数为5、10、20、50倍的Nikon LV150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木材特征,根据上述方法进行树种鉴定。然后将木炭粘在铝质样品台上,样品表面镀金,在Quanta 650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拍照。

  三、研究结果

  11份木材、木炭样品,经鉴定,分别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图二~四)、桑属(Morus sp.)(图五~七)、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图八~一〇)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表一),一种竹亚科木炭横切面为开放型维管束(图一一~一三),另一种竹亚科木炭横切面为半开放型维管束(图一四~一六)。

  四、讨论

  (一)  关于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的特点

  T7006K3是车马祭祀坑,坑底及四壁均有木板,北壁箱板共有4块,箱板保存较差,仅北壁东侧部分可见。底部木板整体保存较差,仅西部北侧和东部保存较完整,底板呈红褐色,木纹清晰,坑内填土中发现有少量顶板遗迹。坑底有车1架,马3匹。车位于坑底西北部,保存状态较好,现存部分包括车舆、厢板、伞柄、车轮、车辕等遗迹,分布较清晰。出自T7006K3祭祀坑四壁北侧东部的木材经鉴定为侧柏,顶板及四壁的木材似墓葬中的椁木。如凤翔秦公一号大墓的主、副椁室除盖板外,所有椁木都为侧柏;西安北郊汉代积沙墓椁木为侧柏;关中地区旬邑县东汉壁画墓出土椁木残片为侧柏。侧柏是侧柏亚科侧柏属,在陕西关中也叫黄心柏,侧柏在关中盆地广有分布。《十三经注疏》记载岐山上不仅有柞棫,而且还有更多的松柏。侧柏木材淡褐色,富树脂,有香气,材质细致,耐腐、耐湿,易加工,顺纹抗压极限强度(370kg/cm³)和静曲极限强度(882kg/cm³)大于圆柏,小于柏木,硬度大于圆柏,与柏木近似。柏木耐水湿,耐腐朽,有香气的特性恰好符合人们对埋藏所用木材的要求。

  T6807K5:73铜帽里的木材是榆科的青檀。以往研究表明,不论实用车马器还是明器车马器,先民都喜欢用榆科的木材。如兵马俑1号坑一号车和二号车的各部件尺寸都与实际使用的一致,为实用的车。车部件经鉴定,一号车柃木和二号车车轴毂为榆科青檀木,二号车车辕为榆科的榆木。满城汉墓的车是实用的车,车辕为榆科的榆木,车衡为榆科的青檀木和朴树木,轭木为榆科的朴树木,伞柄是榆科的青檀木。九连墩楚墓的车为实用车,辕首用的是榆科的榉木,车伞柱为榆科的榆木和榉木,车伞弓为榆科的青檀木,而且1号坑车马器铜构件内木材也多为榆科的糙叶树属和青檀。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车马坑中的车为明器车,一~三号车的车辐条、四号车的车辕、车衡、车伞柱为榆科青檀;三号车车辕、车伞柱为榆科榆属;四号车轭首木材属于榆科糙叶树属;四号车车轭、北外藏椁4室车部件15号木材为榆科朴属;西外藏椁1室车辕木材为榆科榉属。车部件之所以用榆科的榆属、榉属、青檀属、朴属和糙叶树属等木材,是因为榆科木材坚硬、细致,耐磨损,韧性强,材质优良。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多用途珍贵树种,又名翼朴(河北、广西),檀树(河北、南口)、青藤(陕西、甘肃),榆树(安徽滁县),落叶乔木,高达20米。因树叶及幼树干皮呈青(深绿)色,故名青檀。陕西南北均有分布,主产秦岭和大巴山区。在3000多年前,“檀”,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即红木)和榆科的青檀,但是根据青檀、黄檀和紫檀的分布,可以判读诗经中提到的檀木应为青檀。根据《中国植物志》,青檀树皮灰色,小枝黄绿色,黄檀树皮暗灰色,紫檀树皮为灰色,从树皮颜色可以区分。

  青檀常做车轮和车辐。考古发掘的车辐条也多是青檀木。说明青檀木适合做车部件。

  T6907K4:34、T7107K3:29、T7006K3:23和T6808K8:72铜帽里的材料用的是竹子。竹材的一些力学和理化性质优于木材,因此,人类利用竹子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古以来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竹子可以制作或编织各种器具,包括日常用具、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的车舆与肩舆的栏杆等。例如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大墓出土的肩舆,栏杆的上半部有扁竹条围绕四周,扁竹条和立杆相接处还用竹丝缠缚、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竹弓和兵马俑1号坑的积竹柲。关中地区旬邑县东汉壁画墓出土的盖弓帽中的材料也为竹子。

  竹林是单优势种组成的纯林,一种竹子组成一种群落。竹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有的竹种分布在温带。陕西省竹类含变种在内共约9属30种,其中以刚竹属种类最多,约为陕西竹种一半以上,箭竹属、青篱竹属和拐棍竹属面积最大,约为全省竹林面积的90%,是构成陕西省天然竹林的主要成分。在史前和历史时期陕西也有竹林。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有竹鼠和大片的竹林。《史记》中记有“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汉书》也记,秦地有“鄠、杜(鄠县与杜陵)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这反映汉代终南山(今秦岭)有大面积用材林,多檀、柘等林木;渭川(今陕西渭河平原)多竹林;鄠、杜一带也有竹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和因材施用的。

  (二)  关于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

  在T7008K、T7008K6和T6808K10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都为桑木。桑树属于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15、胸径0.5米。桑树自古被奉为“东方自然神木”,也称之为“众木之本”。桑树全身是宝。根皮、叶、果及枝条药用,可清肺热、祛风湿、补肝肾;桑叶还可养蚕、缫丝;树皮纤维细柔,可作造纸及纺织原料,20世纪80年代以前使用的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的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就是以桑树皮为原料造成的。桑椹可生食、制果酱及酿酒。桑树材质坚硬耐久,纹理美观;可作桩柱、农具、乐器、雕刻、装饰、家具等用材,如“桑弧,音胡,以桑木为弓。”“鼓用黄牛皮,鼓圆径五尺七寸。瑟用桑木,瑟长五尺七寸。”

  桑树原产我国中部及北部,东北、西北、南方及西南各地均有栽培。在陕西多数种分布在秦岭及大别山区,个别种可向北延伸到黄土高原区。在古代,渭河盆地桑麻遍野,如《太平寰宇记》引《秦州记》云:“登陇,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墟宇桑梓,与云霞一色。”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商代甲骨文字中就出现了“桑”“蚕”“丝”字,青铜器上还出现了蚕形装饰花纹。在3000多年前,不仅有桑树,而且还有较多的桑林,如“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注称“桑林,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武王胜殷……,立成汤后于宋,以奉桑林。”

  祭祀和用兵是国家根本大计。积木烧柴以祭天是中国古代祭礼之一,称之为燔燎祭,亦称燔柴。《周礼疏》“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芃芃棫朴,薪之槱之”也是指这种燔燎祭。此后历代皇帝登基都要隆重的举行这类祭祀。

  桑树木质硬、发热值高、耐燃烧,是一种燧木。秦简《日书》《木忌》篇,962简:

  木忌:甲乙榆,丙丁枣,戊己桑,庚辛李,壬辰〔癸〕芕〔漆〕。

  此五木与古代燧木有关。《论语·阳货》:“钻燧取火”。《乡言解颐》:“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栖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内,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从古代典籍中可以知道桑树木质硬,发热值高。现如今,由于硬质木材生产出来的木炭的发热值高、耐燃烧、还原效果佳,桑树木材广泛用于工业炼铜加工企业,尤其是生产无氧铜杆、废铜等。血池祭祀遗址的祭祀坑处桑树木炭,可能是古代先民利用桑树木质硬,发热值高、耐燃烧的性质而用于祭祀的遗存。

  五、结语

  通过鉴定可知,这些木材、木炭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桑属(Morus sp.)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车马器铜帽内木材是青檀和竹子;祭祀坑顶板及四壁的木材为侧柏;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为桑木,桑木木质硬,发热值高、耐燃烧,用于祭祀。首次了解了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具有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秦汉礼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