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93岁”,为什么会让西门庆心痒难耐

说到潘金莲脑海里就会浮现红杏出墙、谋杀亲夫这两个词语,这也是对潘金莲在《水浒传》中这个人物最精辟的总结,人物戏份与一百单八将相比戏份并不多,但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除去受到兰陵笑笑生作者的全力渲染之外,潘金莲这个人物设定就非常“精巧”。

本是一个良家妇女最后走到谋杀亲夫的地步,极大的落差本身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读者在拜读时总会跟着剧情走,却忽略了里面潜在的伏笔,其实正是这些伏笔让潘金莲逐渐走上了不归路。那么我们就说其中的一个细节,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93岁”,为何会让西门庆心痒难耐呢?

武松激发起了本性欲望

故事的开头并没有介绍潘金莲是如何嫁给武大郎这个又矮又矬的丑男人的,只是在武松打虎之后成为了人人瞩目的焦点之后,来到了哥哥武大郎家里,这时的潘金莲已经是他的嫂子,看到武松之后,潘金莲便开始把持不住自己,结果未成想武松是个不开窍的木头。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可以推测一下潘金莲的心理路程。以她的姿色完全不至于嫁给武大郎这个矮穷矬,但为何成了事实,无非是两点原因:一点是潘金莲的家世比武大郎更穷,在女人是男人附属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被卖给了武大郎。

另一点原因就是,潘金莲可能经历了什么苦难,武大郎英雄救美,然后潘金莲无以为报而以身相许。但不管何种原因,从二人的外形上看就注定着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是日后产生矛盾的激化点,试想以自己的花容月貌,任是谁都不会甘心跟一个矮穷矬过一辈子。

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武松的出现捅破了潘金莲的最后一丝隐忍和矜持,成功激发起了她的本性欲望。但令潘金莲感到懊恼的是武松根本不吃美色那一套,这让潘金莲有了很大的挫败感,她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正是青春好时光,奈何无人赏花香的失落情绪,而这时西门庆出现了。

一个意外让人心痒难耐

不甘心的日子还得继续,但潘金莲明显已经心不在焉,已经萌动的欲望在心里一旦弥散开来,很久都会消散不去,于是,潘金莲在清早起床支窗户时,杆子不小心落了下去,巧合的是正好砸在了西门大官人的头上,就是这个意外竟然让两人“对了上了眼”。

不说西门庆如何多金,光是外表就胜出武大郎许多倍,有财又有貌即使在现代也是令女人心怡的对象。花不花心令说,本身潘金莲就是有夫之妇,自然其他因素抛出在外,有财有貌这两点就足以让她为之心动了。

所以,她勾引武松未遂之后,看到西门庆后认为机会来了,便抱以娇羞一笑,这一笑就让西门庆灵魂出了窍。

在古代男人的眼里,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显然这是西门大官人的真实写照。这两个人一个含情脉脉、一个垂涎欲滴,自然被深谙其道的王婆看了个正着,以老谋深算的她就把此事当成了一桩大生意,一心想要促成,只不过要细水长流,这才是她的高明之处。

于是,当西门庆望着窗户发呆时,王婆及时地凑了过来,“谁叫大官人非要从这屋檐下边走,打得正好。”看似插科打诨的话其实王婆在向西门庆传递信息,“这女子我认识,想要了解详情就看你的表现了!”

以西门庆多年的浸淫经验当然明白王婆的意思,就这样有事没事到王婆那里喝茶,一是照顾生意,二是了解潘金莲的情况,王婆看火候差不多时便告诉了西门庆潘金莲的岁数“新年恰好93岁”,而西门庆听了之后便开始心痒难耐,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这里面的“93岁”要分开解读:就是9+10+3的意思,加一起就是告诉西门庆,潘金莲刚好22岁的意思,至于如何这样说大概是宋朝时期对女子年龄的隐晦说法吧,也或许是这个行业的“专业术语”。所以西门庆一听年龄相当便更加的把持不住自己了。

手段尽耍放长线钓大鱼

王婆在撮合这件事上可以说是张弛有度,介绍完潘金莲的情况之后,为了不失自己的主动权,她又顺势地提醒西门庆,“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捱光(偷情)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言外之意是自己是真心撮合事成,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

之后她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绵里针忍耐,第五件,要有闲工夫”,这一套“潘驴邓小闲”的说辞在提醒西门庆先考虑好后果,日后出现什么问题她不承担任何责任。

而此时的西门庆早已肾上腺素激增,哪里还顾及那么多要素,粗粗想下自己基本都符合要求,于是大把的银两塞给王婆,只为了成全其好事。

而王婆做完了男方的工作,又开始做女方工作,本就春心荡漾的潘金莲哪里禁得住王婆的说辞,几句话下来就中了心思,很快就揭去了最后的一丝薄纱。

王婆为了长期从中谋取“福利”,可谓是手段尽耍,她放长线钓大鱼,她的茶馆成了二人的幽会之地,然而纸包不住火,出了红墙的潘金莲还是东窗事发,为了让这对野鸳鸯能够长久,王婆又使出了毒计,最终在她的安排下,潘金莲一句“大郎该喝药了”而死于毒妇手中。

小结

潘金莲看似无辜而实际是事发有因,自己本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杏出红墙是迟早的事,最后她与西门庆还有王婆一起被武松送去见了阎王,自食恶果并不引得人同情。

这件事告诉我们的本质就是,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否则,但凡有一方存在不平衡心理的情况下,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参考资料:《水浒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