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到三个字“谦”、“苦”、“俭”,人生获益无穷
曾国藩时时教育子女,要做到“谦”、“苦”、“俭”三个字,即使一辈子不能取得大的成就,也可以确保不出大的祸患。谦字就是要谦虚,苦就是要吃苦,俭就是要节俭。
1、谦虚使人受益
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人生的一大美德,是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谦虚并不是低人一等,低三下四,而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尊重。
《尚书 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自古以来被人奉为至理名言。《易经 谦卦》的卦辞指出:“谦,亨,君子有终。”谦虚可以达到亨通,可以让人生有一个好结果。周公旦曾经借此告诫伯禽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从大的方面说,谦虚可以帮助治理好国家,从小的方面说,谦虚可以使人免除额外的祸患。
曾国藩在家书中,时时以谦字告诫自己的孩子。身处官场,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不然会惹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大学问家的孔圣人尚且如此谦虚,我们普通人为什么不能反思下自己呢?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比我们强的人很多,有什么理由不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向别人学习呢。
谦虚首先要做到说话谦虚,不过过头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时刻谨记祸从口出的箴言。不少人因为说错一句话而前途尽毁。回应别人重要的事情时,都要先说一句“给我几分钟思考”,为自己争取时间,再做决定如何回答。给出回答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对方,听到会是什么感觉。
2、吃苦磨砺人生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没有吃苦精神是很难的。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想要超过别人是不现实的。
苦难是一个人成长经历中的重要财富,不经过苦难怎么能走向辉煌。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要想成为金字塔尖的那为数不多的人,没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攀爬是到不了的。
屠格涅夫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任何人都要经历一段充当“垫脚石”的时光,纵然恨得牙痒痒,脸上还得笑着说“好的”。
人间遍地是丛林法则,没有能力改变不公平的人,也没有资格抱怨不公平。我们一直说“好”,是为了将来有底气说“不”,而这个过程需要用汗水和委屈去铺就。
荀子说:“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退后。”如果一个人整体想着享受,那么很难指望他能够多吃苦。吃苦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享受,但需要把眼前的享受先放放。毕竟会“苦尽甘来吗?”
范仲淹是北宋宰相,是古代读书人取得成功的楷模。“先天下之忧而又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取得成功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苦读。二岁是父亲去世,七岁时,母亲谢氏教他识字,因买不起笔墨纸张,他就在沙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十岁时入私塾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再从外边拔一些野韭菜,用刀切碎,放点盐就着粥吃。这就是断齑画粥的故事,流传千古。如此吃苦精神,怎能不成功?
3、节俭培养德性
《易经 否》说:“君子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险。《尚书 大禹谟》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说的就是要勤俭持家。
诸葛亮说:“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可以培养德行,增进道德修养。
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俭故能广。节俭故能广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节俭,俭朴成为家风的主要原则。
节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积累财富。在饮食上节俭,吃五谷杂粮,不吃山珍海味,有利于健康;在穿衣上节俭,不穿奢华的衣服,把省下来的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这在当今社会更值得提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曾国藩教育子女节俭,要从不穿华丽衣服,不随意使唤奴婢,出门以走路为主,不随便坐车骑马等小事做起。死后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银钱,但曾家后人个个都很有出息,节俭的家风功不可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汗水的结晶,我们没有理由不节俭。农村出身的孩子更要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