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吸收良好 或一剂就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最有效的方法。2020年2月,发表在《Vac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接种第一剂后脱落率高达93%,表明吸收良好,可能已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随后的接种,则可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
在小于5岁儿童中,轮状病毒(RV)每年导致约128000例死亡,大部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在发达国家,RV则是导致高住院率和相关经济负担的原因。
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RV)活疫苗(简称“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包含重配人G型G1、G2、G3、G4和P型P[8]和牛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ST)研究,已经证实了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9年9月,芬兰将该疫苗加入了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率超过90%。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影响非常显著,相比NIP之前,因RV导致的住院和门诊就诊均减少了90%以上。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株在小肠复制,子代病毒则在粪便中脱落。已有研究表明,该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病毒脱落(通过RT-PCR确定)现象比最初报道更常见,并包括疫苗衍生双重重组G1P[8]RV的形成。
发表在《Vaccine》的该项研究,在芬兰的婴儿中考察了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病毒脱落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脱落的基因型、与脱落相关的临床症状。
总共纳入了301名接受该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婴儿,皆依据芬兰的接种方案于2、3和5月龄接种。
首剂疫苗接种后的5~10天和第3剂疫苗前的0~7天收集粪便样本。如果第二份粪便样本呈阳性,则在之后的6和12周额外收集粪便样本。所有粪便样本都使用RT-PCR检测RV VP7、VP4和VP6。每次疫苗接种后的1周,接种者的父母都要书写日记来记录症状。
研究人员发现,在首剂接种疫苗后5~10天收集的粪便样本中,93%的疫苗接种者发现疫苗相关病毒颗粒的脱落,这表明粪便脱落非常常见,并可作为疫苗接种成功的标志。
基因型G1是脱落的主要基因型,常与P[8]相关,并且是长期脱落中发现的仅有的基因型。也常检测到G4,而其他疫苗G型和牛型P[5]并非如此。
总之,五价轮状病毒疫苗衍生病毒脱落是疫苗接种成功的信号。G1联合或不联合P[8]的密集脱落,反映了有效的叠加作用,可能是诱导保护性免疫的重要因素。包含G1的疫苗病毒的脱落,可持续至8月龄。
这些结果表明,五价疫苗在功能上很大程度上与一价G1疫苗相似。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相关菌株的高脱落率表明,接种第一剂后吸收良好,且可能足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疫苗病毒脱落最主要的是G1通常连同P [8]。一种简单化的解释是,五价疫苗似乎与一价G1P [8]疫苗没有太大差异。
此外,肠道中有效增殖和长时间存在,可能有助于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特别是RV IgA抗体。随后的接种可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接种疫苗后,含有G2和G3的重配株似乎并未大量繁殖,这与缺乏针对这些G型的中和抗体应答一致。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Vaccine. 2020 Feb 5;38(6):1378-1383
Shedding of Oral Pentavalent Bovine-Human Reassortant Rotavirus Vaccine Indicates High Uptake Rate of Vaccine and Prominence of G-type G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8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