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推广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影响比较大。这些教学改革模式起步都比较早,参与改革的学校原来的基础都很薄弱,改革的力度都很大,也都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各地区和学校在学习这3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建构起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比较有影响的有南通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徐州市的“全员参与型教学改革”、泰州市的“主体参与模式”、连云港市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改革,还有很多学校在效仿并改良“导学案”、“助学稿”等。
这些教学改革实验有很多共通之处,大多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都属于“先学后教”类的教学改革范畴,同时又各具特色。为什么这种类型的教学改革模式会受到大家的普遍推崇?这些教学模式有什么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地方?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笔者试图做一些比较、思考和研究。
一、“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1. 改变了深层的课堂教学结构
虽然课改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程序基本上还是遵循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以教材为中心。而“先学后教”类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是截然不同的。走进教室,人们能感觉到传统课堂秩序被打破后的震撼,整个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学生前所未有地活跃与紧张。教学由以“教”为主线转变为以“学”为主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比如:洋思中学一开始就提出“课堂作业时间必须保证15分钟”,后来又提出“教师讲课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学生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而在其他学校,教师虽然鼓吹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由于教学任务或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再被边缘化、随意化。
2. 基于方法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常态
“先学后教”类教学改革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或课前都有学生自学或预习的过程。这一理念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自主学习。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学校曾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自主学习,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如果不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也不佳。而“先学后教”类教学改革实验都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要求等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比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里面其实隐藏着一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指导主线,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十分明显。同样,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愿意学,有了学的动力;也知道怎么学,掌握了学的方法;通过当堂检测、反馈,学生还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这样,就真正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原来的“悬在空中”变成了“落到实处”。
3. 目标明确,及时反馈,形成完整的“教学回路”
新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但在实践中究竟怎样操作,人们还缺乏技术层面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很多标签式、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而“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以其极强的操作性和清晰的教学流程,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教学的深层结构之中,而不再是一种游离在外的表面形式。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相对固定,基本上都包括了明确目标——自学预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总结提升这样几个环节。因为课堂教学的程序相对固定,在每个环节做什么,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合作默契,所以,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基本都能及时完成。“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回路”,每堂课通过及时的展示和反馈,保证了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 促进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缺少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恰恰以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为基础。比如:所有的“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都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讲学稿”、“活动单”则凝聚了教师集体的心血与智慧。
二、“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推广思路
目前,“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推广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1. 按照相对统一的操作模式进行推广
江苏南通如皋地区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广就是遵循这种思路。这种推广思路的优点在于操作性强,推广速度快,见效明显。缺点在于教师在心理上本能地排斥某种统一的模式,特别是优秀的教师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模式相对统一,还面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如何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如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的流程,如何有效地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等问题。
这种推广思路的一系列缺点导致其广受争议,但目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其实已经呈现出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入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校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对“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模仿,所以教学流程会显得比较呆板和机械。二是“适模”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在实践中修正、改善这一模式的活动模型和具体的教学环节。三是“出模”阶段。一些基础好、水平高、实践积累比较深厚的学校,开始摆脱“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外在形式的束缚,自觉贯彻其中的教学理念,吸收其中的精华成分,并且将其内在理念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体现在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中。
2. 吸取精华,自主创新
这种推广思路没有统一的模式,学校吸取“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精华,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创新,比如徐州市推行的“全员参与型教学改革”。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因而容易为一线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其缺点是因为没有统一模式,所以实践操作性不强,推广速度慢,见效慢,而且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学校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精髓,从而出现很多低效的教学改革样式。
三、“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推广需要注意的问题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收效非常明显,实践影响深远,但同时,它也一直遭受着各种争议和批评,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的落后经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这类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也有合理的要素在其中,关键是我们要跳出模式看模式,通过现象来分析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1. 把握“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其推广的关键
其实不管是哪种推广思路,最关键的是必须抓住“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1)先学后教。这是这类教学改革实验所证明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2)小组合作。这是特别符合中国大班额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堂中展现自己?除了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组织形式。(3)明确教学目标,当堂反馈学习结果。这是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保证。
以上3点是我们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要尽量体现和保证的教学要素,也是我们取得教学成功的基础性环节。
2. 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优势互补
一类教学模式只能侧重于解决一类教学问题,“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所以在实践运用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模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比如:无锡市宜兴初级中学推行的“结构—建构”模式,主要解决的是教学中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不同的模式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各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综合运用,这样既把握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合理运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又还原了课堂教学丰富、多样、复杂、灵动的本来面貌。
3.“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仍处于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
“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式与创新,大家都想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比如:有的学校想通过学案的个性化、选择性、层次性来照顾学生的差异,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体现了板块式活动设计的思想,连云港的“三案六环节模式”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思想。这些尝试反映出“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其实还处在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它只是解决了“教”和“学”的关系问题,至于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还没有深入展开。比如:在自学预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在小组合作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深度参与?在反馈交流环节,学生除了交流做题的结果之外,如何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总的来说,教师还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及特点的研究,缺乏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这一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改进的空间。
4. “先学后教”类模式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先学后教”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馈环节还是体现得比较充分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弱化,因此有不少人提出“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彰显,教师变得不再重要,任何人似乎都可以替代教师的角色”的疑问。这也是此类教学模式容易受到质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