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八年,高校排名变化,华科合工大昌大等中部三强上升迅猛
虽然校友会排名饱受争议,褒贬不一,很多人也并不认可一些指标,但是能坚持这么多年,每年坚持发布,即便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下,我们对比2003和2020年校友会榜,也可以看看各高校的发展情况。
十强之争
2013年前十
1 清华大学,2 北京大学,3 复旦大学,4 浙江大学,5 南京大学,6 上海交通大学 ,7 武汉大学,8 吉林大学,9 华中科技大学,10 中国科技大学。
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10强
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3 复旦大学 上海,4 浙江大学,5 南京大学,6 上海交通大学 ,7 华中科技大学,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 中国人民大学,10 天津大学,10 武汉大学。
观察:我们可以得清楚,前六名十分稳定。华科,中科大进位,武大退步,吉大跌出前十。吉大深受地域影响,近年来频繁外建校区,如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3月8日,在南海新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首期1.5万平方米科研、科教基地以及3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正在陆续启用。为加强科研创新立体平台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科研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研究院已成立12个仿生研究中心。
华科上升明显: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 8个。
前二十抢位战
2003年
11 南开大学 37.41
12 四川大学 36.93
13 中山大学 36.46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36.01
15 西安交通大学 34.86
16 天津大学 34.25
17 中国人民大学 33.10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21
19 中南大学 31.97
20 山东大学 31.67
2020年
12 南开大学 天津 79.28
13 山东大学 山东 79.19
14 中山大学 广东 78.75
15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76.48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76.23
17 东南大学 江苏 75.79
18 四川大学 四川 75.73
19 吉林大学 吉林 75.64
20 同济大学 上海 75.33
观察: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成为新进前20的高校。东南大学1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列20位、计算机科学列16位,这两个学科均进入ESI世界前1‰。学校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2003年
21 中国农业大学 31.66
22 西北工业大学 28.86
23 厦门大学 28.68
24 同济大学 28.26
25 东南大学 28.26
26 北京师范大学 28.11
27 北京理工大学 28.03
28 大连理工大学 26.25
29 华南理工大学 26.02
30 兰州大学 23.44
2020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74.67
22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74.28
23 厦门大学 福建 73.76
24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73.52
25 中南大学 湖南 73.50
26 东北大学 辽宁 72.05
27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72.02
27 湖南大学 湖南 72.02
29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71.99
30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69.32
观察: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最近获批双一流B类后,知耻而后勇,先后杀入前30位,比2003年进步明显。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湖南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30-50名
2003年
31 华东理工大学 23.22
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2.83
33 华东师范大学 22.59
34 中国矿业大学 22.58
35 重庆大学 22.47
36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94
37 北京科技大学 21.19
38 西北大学 20.97
39 东北大学 20.51
40 中国地质大学 20.38
41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2 湖南大学 19.72
43 中国海洋大学 19.48
44 华中农业大学 19.33
45 北京化工大学 19.25
46 电子科技大学 19.20
47 西南交通大学 18.74
48 武汉理工大学 18.46
49 石油大学 18.41
50 北京林业大学 18.20
2020年
30 北京理工大学,31 兰州大学,32 华东师范大学 ,33 中国农业大学 ,34 电子科技大学 ,35 重庆大学,36 华中农业大学,37 河海大学,38 南京农业大学,39 华中师范大学,40 郑州大学,41 中国海洋大学,4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3 北京科技大学 ,43 南京理工大学,45 北京交通大学 ,46 华东理工大学,47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48 合肥工业大学 ,49 南昌大学 江西,50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观察:南昌大学进步神速,03年101名,到20年就49名了,211政策和省内支持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79‰,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3.7‰,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4.8‰。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等级为A位列全国第3名。
合肥工业大学也从96名升至48名,中部工科高校集体快速上扬,可见一斑。现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
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一室一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