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自2019年12月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不但打乱了我国民众欢度春节的节奏,也打乱了很多外贸企业原本的节后复工生产计划。2020年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人员、货物、口岸等贸易限制措施,这将使得中国的稳外贸形势面临重大挑战。
一、疫情对外贸的影响
参照2003年非典疫情,剔除中国刚加入WTO等因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以短期为主。
1.货物贸易。2003的非典疫情由于发现较晚,一季度对经济几乎没有影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在二、三季度,四季度我国外贸发展又恢复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7.1%,其中出口额增长34.6%、进口额增长39.9%,增速较2002年分别高15.3、12.3、18.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中国外贸经营权加速放开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得到释放,以及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等。比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初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影响更加侧重于出口方面,且以短期影响为主,只待天气回暖、疫情得到控制,大概率今年下半年就会恢复原有水平。特别是进口方面,本次疫情会刺激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以保证国内供应,尤其是可以遵循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增加医疗物资以及农产品进口。
2.服务贸易。一方面,由于疫情爆发,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新加坡、朝鲜等国家纷纷出台了入境管制、签证停批等措施,美联航、英国航空、维珍航空等多家国外航空公司也削减或停飞至中国航班。短期内对于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负面冲击较大,甚至灾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2003年的非典疫情,境外工程承包出现从60%下降到负数的断崖式下跌,对国际旅游(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的影响也非常大。但同时,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旅游、国际运输等服务领域会进入快速恢复期,特别是对于国际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人民群众长时间居家隔离这种压抑的情绪一旦得到释放,甚至会出现井喷式增长现象。另一方面,本次疫情对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带来了发展机遇,原先难以面对面提供的服务,能以数字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金融等方式提供。2003年的非典疫情成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网络零售巨头,这次危机也会给基于数字技术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具体到企业层面,本次疫情打乱了很多外贸企业原本的生产经营计划,不少企业面临交货困难、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订单延期、货物拒收、企业用工难等多种困境,同时存在客户流失、订单转移等风险。一是生产和经营停摆,产能无法保障。为防范疫情扩散,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很多省市复工时间进一步推迟一到两周。外贸企业普遍延迟开工,生产和经营停摆,导致外贸订单完成率下降。外贸生产企业复工面临的困难更多,包括防疫物资、招工用工、吃住行等配套保障等问题。二是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大幅受限,交货困难。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封城封路,交运物流不畅,原材料、配件、成品等物流运输能力不足,同时企业上下游及供应链相关环节受到影响,供应链跟不上生产和出运的需要,导致外贸企业很多订单交货困难。三是部分国家可能设置贸易限制,客户流失、货物拒收、订单转移等贸易风险加大。虽然WHO强调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各国必须按照《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向世卫组织通报所采取的任何旅行措施,且不应采取歧视性行动,但是不排除有些国家将疫情用作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2003年,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政府或进口商都要求中国企业出口货物需出具无非典病毒的证明书,美国、阿联酋等国的进口商纷纷取消从中国进口食品的订单。此外,因疫情其他国家可能会对中国出运的货物加大检验检疫的力度,导致外贸企业成本上升;海外买家也可能因为疫情拒收货物等情况。
二、各地多举措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为应对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减少经济损失的政策文件。在对外贸易领域,2月5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克服困难减少损失的通知》,指导纺织、轻工、五矿、食土、机电、医保等六家商会,全力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证明、法律咨询、参展协调、供需对接等相关服务,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海关以及山东、苏州、大连等省市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抗疫情、稳外贸政策举措,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
表:各地已出台的部分抗疫情、稳外贸政策文件
从各地已出台的外贸政策看,政策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促进口、简手续、缓纳税、防风险、提服务五个方面。
一是促进口。在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及其生产原材料方面,海关部门主要开辟绿色通道和专用窗口,保障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如深圳在各口岸海关开辟绿色通道,设立进口疫情防控物资及其生产原材料快速通关专用窗口,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疫情防控物资即到即提,实现通关“零延时”。如青岛全面推行“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措施,实行“先放后检”“即报即放”“即查即放”,全力保障生产和恢复生产必须的原材料进口。
二是简手续。在简化进出口业务办理手续方面,海关部门最大限度降低实地作业频次,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如厦门海关推行“不见面审批”,集中公布“多证合一”“全程网办”“掌上办理”事项,多渠道全方位引导企业全程网上办理海关业务;实行“网络稽(核)查”“不见面稽(核)查”,通过电话、邮箱、QQ、快递等方式交流沟通、报送材料。如青岛海关鼓励以“少接触”“无接触”方式办理业务,允许通过快递办理业务,能后续补充原件或手续的,一律先行办理。
三是缓纳税。积极响应海关总署公告要求,各地海关严格执行滞报金和滞纳金减免政策,延长企业税款缴纳期限。在延长税款缴纳期限上,深圳、济南海关表示企业原税单缴款期限为2月9日前的,一律顺延至2月24日前缴纳税款;对于1月31日—2月24日期间的税款滞纳金不予计征。纳税企业确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无法在规定缴款期限内缴纳税款,并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补缴税款的,海关依企业申请、审核批准后免征税款滞纳金。在减免税款滞纳金上,厦门海关指出滞报金起征日在2020年1月24日至2月9日的进口货物,起征日顺延至2020年2月10日;涉及监管证件或补办减免税手续的,在许可证件或减免税证明正式签发之日起14日内申报的,免征滞报金。
四是防风险。在外贸风险防范方面,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给予外贸企业报险、诉讼、仲裁补贴。大连市商务局表示将积极指导可能造成出口收汇风险的企业通过“中国信保小微企业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号实现出口信用保险的申请、报险、索赔等,对年初到疫情结束期间的信用保险,补贴比例由60%提高到80%。张家港市政府指出,因疫情产生贸易纠纷,按实际发生的律师费、仲裁费给予不超过50%的补贴,每家企业上限10万元。在贸易纠纷应对方面,引导贸促会等有关部门及时出具不可抗力证明,及时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小损失。如苏州市政府表示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企业,可向苏州贸促会申请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提供网上不见面办理、证明邮寄等便利措施,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山东省商务厅将健全贸易摩擦和预警机制,及时公开发布疫情期间国际贸易风险提示,对贸易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制定差异化应对方法。
五是提服务。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山东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零售出口“无票免税”等政策,统筹整合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资源,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发挥企业国际营销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延长贸易供应链。在提供技术贸易服务方面,青岛海关充分发挥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优势,加快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深圳海关及时指导创新企业申请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维护备案信息,为企业量身定制维权策略。
三、关于抗疫情、稳外贸的对策建议
此次疫情对中国外贸的短期冲击力可能要强于2003年非典时期,下一步应采取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推动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一是安全有序组织企业复工生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对复工的总体要求,指导各类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励弹性工作制,线上办公、远程办公。给企业提供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给予政策性担保和财政贴息支持。同时,加强经核准复工的企业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企业员工健康安全。
二是发挥行业商(协)会等平台作用。支持、鼓励商(协)会发挥作用,搭建外贸订单信息需求平台,帮助、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共享物料、生产订单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出口订单。疫情期间,展会等传统经贸活动管控加强,华交会已明确延期,广交会预计大概率会受到影响。鼓励采用线上展览+样品或电子会刊等模式,短期内代替线下展会延期或取消等不利影响。
三是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障。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因疫情遇到困难的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保单融资等服务,对出口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高额或全额补贴,提高保险覆盖面。加强线上客户服务,开辟定损核赔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理赔条件,优先处理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的出险理赔。
四是强化涉企法律服务支援。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企业违约问题引起的外贸争端或纠纷,商务部门要会同贸促会、行业协会等要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发挥涉外商事法律咨询服务机制作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响应机制,组建外贸企业法律服务团,运用法律武器帮助外贸企业做好风险预防。
五是促进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本次疫情给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建设一批以数字贸易出口为导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数字贸易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数字服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外贸企业通过海外仓备货、B2B2C等方式拓展市场、扩大出口,鼓励和帮助企业疏通产业链环节、贸易物流通道,积极应对疫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