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帝国之八:南北分裂,匈奴衰亡的悲歌

#历史##历史天窗##匈奴#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或民族集团)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国的正史里是公元前318年。公元431年,败逃到今天甘肃地区的大夏国王赫连定被吐谷浑人生擒,送给北魏,北魏将赫连定处死,大夏国灭亡,'匈奴'这个民族名称,从此不再出现于历史舞台。在匈奴存在于中国正史的这大约七八百年中,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心腹之患。

本文是系列专题:匈奴帝国的第八篇。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了,在位二十八年。他做单于的初期,匈奴族正陷于内乱、饥荒种种灾难的深渊。后来,他在汉王朝的救助下,使匈奴族脱离了险境,'竟以安定',渐渐恢复了民族的生机。因此,呼韩邪单于和其继承人,以及广大匈奴人民和上层贵族,对汉王朝和汉族人民,感恩载德,念念不忘。呼韩邪单于的颛渠阏氏说,'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呼韩邪单于遗言:要世世守约,与汉族友好,'以报天子厚恩'。呼韩邪单于之后的几代单于,都坚持与汉族友好相助,'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一片安定和繁荣的景象。由于两个兄弟民族的和好,'靡有兵革之事',中原地区的经济又从武帝时的'天下虚耗'中,渐渐恢复起来。昭帝、宣帝时,'百姓安土,岁数丰穰'。

呼韩邪单于死后长子雕陶莫皋首先继立为单于,号复株累若鞮单于。他沿承其父的政策,进一步向汉王朝靠拢,借靠其力,巩固政权。他首先着手两件事:一是'复妻王昭君';二是于公元前二八年使右皋林王伊邪莫演向汉王朝'奉献',朝拜正月。过四年后,他又亲自'入朝',领受汉成帝的封赏。公元20年, 复株累若鞮单于在位十年而死去,此后直到公元十八年相继有五个单于以兄终弟及的承袭办法立为单于。这段时期,匈奴统治层一直奉行'事汉'政策,期望以此保证单于政权的稳定。

王莽称帝后,推行'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候'政策,派五威将王骏率甄阜、王飒、陈饶、帛敞、丁业等六人去匈奴,采取贿赂、收买、欺诈等手段收缴汉宣帝所赐呼韩邪单于的'匈奴单于玺',改赐'新匈奴单于章'。新印去玺称章又加'新'字,试图使单于与臣下无别。王莽'新'朝通过改换印章,令匈奴承认'新'朝的同时把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在诸侯王上的地位降为如同封候。对此匈奴统治层做出极大的忍耐性,并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可思议的是王莽却得寸进尺进一步压抑侮辱匈奴,更名匈奴为'降奴'、'恭奴',单于为'服于'、'善于'。这种行施引起匈奴极大不满的同时暴露了新莽政权在处理民族问题认识上的幼稚。更有甚者为王莽还要分裂匈奴,急于推行分而治之政策。

分匈奴为十五单于,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贵珍宝至云中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诸子,欲以次拜之,使译出塞诱呼右犁汗单于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拜助为顺单于。《汉书·王莽传》

匈奴终于不能忍受,遂'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王莽见匈奴对抗,便采取武力镇压。由此双方关系彻底恶化,呼韩邪单于以来的汉匈和平局面彻底化为泡影。

由于汉匈关系从新莽开始由原来的从属关系突变为敌对关系,在如何对待新建的汉室问题上匈奴统治层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见分歧。正是这种政治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匈奴单于继承制度,呼都尔尸道皋若鞮单于不愿让单于权位落到持不同政见者手中。他一改呼韩邪单于'传国与弟'定制,杀弟传子。由政见引起的单于继承制的转换再度挑起匈奴内部争夺单于权位为核心的矛盾,有明显亲汉倾向的日逐王比,失去单于继承权时,便公开分裂,自立为单于并投附东汉王朝。

此次大分裂历史四十五年,当中大体经历了日逐王比依汉自立、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覆亡等相互紧密联系的三个重要阶段。使草原历史舞台上活跃了数世纪之久的匈奴民族走向没落和灭亡,在匈奴史和汉匈关系史上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日逐王比依汉自立

公元46年时,匈奴内部相对和平的政局再次因单于继承出现危机而发生严重的转变。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比见知牙师被诛,出怨言日:'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遂内怀猜俱,庭会稀阔。单于疑之,为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兵。二十二年单于與死,子左贤王乌达鞮侯立为单于……复死,弟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比不得立,既怀愤恨。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单于畏汉乘其敝,乃遣使诣渔阳求和亲,于是遣中郎将李茂报命。而比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二十三年,诣西河太守求内附。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因白单于,言奥鞬日逐王夙来欲为不善,若不诛,且乱国。时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闻之,驰以报比,比惧,遂敛所主南边八部众四五万人,待两骨都侯还,欲杀之。骨都侯且到,知其诛,皆轻骑亡去,以告单于。单于遣万骑击之,见比众盛,不敢进而还。《后汉书·南匈奴传》

匈奴南边八部大人见木已成舟,于是议定拥立日逐王比为'单于',又鉴其祖父曾经依靠汉朝安定匈奴内乱局势,因而沿袭其称号名之为'呼韩邪单于',以示归属汉朝之意。公元四八年,日逐比亲至五原塞外,表示要'永为蕃蔽,捍御北虏'。自东汉初以来,匈奴连年入侵,汉朝穷于应付,边备耗费非常之大。而今匈奴分裂,且自愿为汉保卫边塞,于汉无疑是有利之举。当时汉朝内一些大臣不相信匈奴附汉忠心,坚持利用匈奴分裂之机举兵攻灭匈奴,光武帝出于安定中原内局的考虑,不欲挑起战端,于是采纳五官中郎将耿国的建议,允许了南匈奴通好的请求,从而确定扶持南匈奴,抵御和攻击北匈奴的策略。

同年冬十月,在东汉政府的支持下,日逐王比又自命为'醢(hǎi)落尸逐侯鞮单于'。日逐王比利用匈奴因受自然灾害和遭乌桓叛击而出现的危机,又得到东汉王朝支持而最终自立成功。匈奴由此正式分裂成'南''北'匈奴,而作为统治者也始分为'南''北'单于。这是一件对匈奴民族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历史事件。事实上,南单于所部实力比北单于弱,但是它在东汉王朝的支持下非但可以维持政权,还拥有主动进攻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敌对的南北方任何一方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兼并对方,注定经历一段时期对峙和争战阶段。

南匈奴归汉

日逐王比公然自立为醢落尸逐侯鞮单于,依汉自尊,沿袭祖父'呼韩邪'之称号,另起'王庭'。当权的匈奴贵族们也'仇衅既深,互伺使隙,拉弦抗戈,规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至于陷溃创伤者,靡岁或宁'。与此同时,在初立不久的蒲奴单于看来,日逐王比举事自立无疑是对自己统治政权及国中威望最为严重的挑战。为树立威信,巩固单于政权,据地崛起的漠南'王庭'必须拔掉。彼此极端仇视总使双方互伺间隙利用一切可能予以对方致命打击。

公元49四九年春,醢落尸逐侯鞮单于为了扩展势力,同时也为打消那部分大臣疑忌,争取东汉王朝更有力的支持,遣弟左贤王莫纵兵万余人展开对北匈奴的攻击,大获全胜,缴获甚多,生俘北匈奴奥鞬左贤王,乘胜又大败北单于,迫使北匈奴统治者却地近千里。战事兵败、自然灾害、生产困难、外加左方鲜卑的攻击,严重削弱了北匈奴统治的威势。北匈奴内部因衰败而产生分裂,奥鞬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众三万余人归顺了南单于。战场得胜,克获纳降,醢落尸逐侯鞮单于以行动向东汉王朝显示了忠心。他向东汉王朝'奉藩称臣',奉献奇珍异宝,遣子入侍,并再一次表示为汉捍御北匈奴,还提出重修旧约。

公元50年夏,前文提到的被南匈奴所俘获北匈奴奥鞬左贤王突然率领自己的部众与南部五骨都侯共三万余人,举起了叛旗,并在去北庭三百里的地方,举奥鞬左贤王为'单于'。他们轻蔑南单于却又与北单于内心不谐,于是就在两单于之间,互相反噬起来,而三万余名匈奴部众竟被当做他们'更相攻击'的资本。南匈奴因内部分乱而势力锐减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争取东汉王朝有力的支持,同年秋天醢落尸逐侯鞮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姻'。东汉王朝皇帝比照当年呼韩邪单于的成例,赐给他'冠带、衣裳、黄金玺、安车羽盖华藻驾驹、宝剑弓箭、黑节三、附马二、黄金、锌绣、缯布万匹、絮万斤、乐器鼓车、戟甲兵、饮食什器。',又转河东郡转输粮食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贩济南单于。同时使中郎将置安集椽史,率'弛刑五十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一方面加强控制南匈奴,另一方面给它做后盾。当年冬,原先叛走的五骨侯的儿子们又率仅剩的三千余人南下而投南单于,北单于举兵追击,将其部众尽数俘获,南单于企图阻止北匈奴南进,交战之后却大败而回。

五骨都侯举三万之众叛离,对于总数不过数万人口的南匈奴不亚于当头一棒,使其蒙受了巨大损失。继而交战失败,南匈奴实力锐减,顿时势衰。对东汉王朝而言,此时无疑是将归附不久的南匈奴进一步加以有力控制,使其彻底臣服的绝佳机遇。光武帝命将南单于庭移徙西河郡美稷(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设置官府,命中郎将段彬等驻居西河郡,由西河长史率二千骑兵护卫南单于。南单于别无选择的寄居在汉朝屋檐下,保住一时平安,只能以完全失去自主权作为代价了。光武帝允许并命使南单于部众放牧居住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谷等八郡,南匈奴统治层与部众尽数被导入长城以内东汉王朝行政区域,南匈奴诸部王也担负起领其部众协助诸郡县戍守,侦察北匈奴动静的任务。这说明南匈奴对东汉王朝的依服程度已呈重大增转趋势,东汉王朝对匈奴的管制亦开始产生实质的变化。随即东汉王朝政府管理匈奴事务的专职官员出现了,'使匈奴中郎将'作为东汉王朝在南匈奴设置的最高管理机构,主要维护东汉王朝在南匈奴的统治,使南匈奴担负起护卫北境的任务。

至此南匈奴政治实体已名存实亡,完全受控于东汉政府,成为东汉中央政府管辖的边疆特别行政区。

这一时期南北匈奴势力互有消长,先是南匈奴战胜北匈奴并受降北匈奴人数万,占有优势;其后又众多部众反叛实力骤减,北匈奴趁其衰弱出兵与战并大获全胜,转弱为强。在此形势下,南匈奴若想保持政权只有进一步依附东汉王朝。

北匈奴覆亡

在东汉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南单于的统治趋于稳定,势力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北单于十分不安,归还了一些以往被掠的汉民,以通善意,欲挂靠东汉,以减少东汉与其支持的日渐强大的南匈奴的威逼。发兵击南匈奴时,北匈奴骑兵每经过汉边塞亭障,总是声称是追击逃亡的罪犯右奥鞬日逐王(指南单于比),并非在侵犯汉民。

事实上,此时在漠北的北匈奴处境十分困难。南匈奴的自立不仅使其丧失了漠南一大片水草丰润的土地,经济上陷入窘境,势力大衰,而且还时常受到北面丁令,东面乌桓、鲜卑、南面南匈奴的夹击,迫使北匈奴的势力逐渐向西部转移,以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为了摆脱困境,北匈奴于建武二十七年(公元五一年)首次遣使至武威郡请求和亲。光武帝命群臣廷议,一时争论不休,皇太子(即汉明帝刘庄)认为南匈奴新附,如接纳北匈奴,恐南匈奴生疑,反生事端。光武帝采纳太子的建议,命令武威太守拒绝北匈奴使。其后,建武二十八年、三十一年,北匈奴二次遣使入朝贡献,复请和亲,要求与汉互市。然而东汉王朝只以玺书批答,不遣使者,态度日渐冷淡。他们如此拒绝的公开理由,都往往是不能有损于'南单于'的忠心。'南单于'的存在,显然成了北匈奴与汉'和亲'的梗阻。

北匈奴因和亲与互市不成,发兵攻掠边塞,均被南匈奴击退。公元64年,北匈奴对和亲之事已经绝望,所以东汉明帝即位之后遣使入汉,仅请求与汉互市。东汉明帝不希望因拒绝互市而招致边衅,于是遣使回报,允许互市交易,不料却惹来不少麻烦。互市虽然对匈奴与汉朝均有益处,但汉与北匈奴通使,引起了南匈奴上层一些人的猜疑,须卜骨都侯等人准备借机叛乱,于是暗中与北匈奴联络,请求北匈奴出兵援助。这一企图被东汉王朝发觉,于是在永平八年设置'度辽营'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将兵屯于南单于庭西北的曼柏,又调骑都尉秦彭将兵屯南单于庭,以防须卜骨都侯的叛众与北匈奴交通。同年秋天,北匈奴果然发兵二千骑,携带马革船,准备从朔方渡过黄河迎须卜骨都侯的叛众,因见汉军防范严密,无隙可乘,失望而归。迎叛不成,北单于蒲奴恼羞成怒,屡次发兵猛袭汉边郡,焚烧城邑,杀掠吏民,河西郡县城门白天也进行紧闭设防。

北匈奴的不断骚扰显然对东汉王朝的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东汉明帝认为汉朝国力已不同于建国初期形势,有实力北征匈奴。于是一方面出于解除北境重压的意图,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其父皇立国以来统治层'灭大寇'的夙愿,在公元73年亲自组织发动一场东汉王朝建立以来首起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乃大发缘边兵,谴诸将四道出塞,北征匈奴。南单于遣左贤王信随太仆祭形及吴堂出朔方高阙,攻皋林温禺犊王于琢邪山。虏闻汉兵来,悉度漠去。……建元初年……皋林温禺犊王复将众还居涿邪山,南单于闻之知,谴轻骑于缘边郡及乌桓兵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降者三四千人。《后汉书·南匈奴传》

此次军事行动中南匈奴作为汉王朝助军起到重要作用,南匈奴再一次以行动表示了对东汉王朝的忠心。事实上此次战争后数年间,北匈奴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史书所称'北虏衰耗,党众叛离'。其后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令北匈奴愈走愈衰。

公元83年元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携三万八千人,马二万匹,牛羊十余万,叩五原塞,请降'。

公元85年正月,'北匈奴大人车犁、泳兵等亡来入塞,凡七十三辈。'这些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匈奴内部矛盾在不断地加深。经济上的衰耗,内部的分裂,恰恰为外力的乘隙而入提供了方便。因之'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令北匈奴四面受敌。

同年,南单于醢落尸逐侯鞮单于死,伊屠于闾鞮单于立。此单于刚刚继位便'猎至涿邪山。率与北虏温禺犊王遇,因战,获首级还',北匈奴又遭受一次重击。

公元87年匈奴地区的自然灾害纷至沓来,飞蝗弥天,草谷无收。北匈奴人外逃就食,以至投附'南单于'者'前后而至',迫于丁零、鲜卑及'南单于'的进攻,蒲奴单于把单于庭迁移到了安侯河以西。

刚刚在西域站稳脚跟的北单于又不得不面临此起彼伏,不可遏止的内江。蒲奴单于死,优留单于继位后,北匈奴骨都侯等却另立单于异母弟右贤王为单于,又敲起分裂的锣鼓。至此北匈奴内部又出现两个'王庭',这是匈奴史上又一次分裂。鲜卑人见匈奴内乱,乘势进兵匈奴左地,攻杀优留单于取其'皮'而去,'北庭大乱'。

公元87年10月,北匈奴地区又遭饥蝗,形势迫使'屈兰、储卑、胡都须等五十八部,口二十万,胜兵八千人,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

一直都伺机消灭北匈奴的休兰尸逐侯鞮南单于认为此刻乃是天赐良机,于是向东汉朝廷上书说:'臣与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帅杂议方略,皆曰:'宜及北虏纷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常无北念……''同时他还请求东汉王朝立即出兵'并力而北','一举平定'。临朝的窦太后听从耿秉的建议,以为'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同意并力北攻匈奴,'破北成南'。公元89年在东汉王朝布署下,休兰尸逐侯鞮将万骑出满夷谷,南匈奴左谷蠡王狮子万骑会汉车骑将军窦宪和耿秉八千骑出朔方鸡鹿塞,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会度辽将军邓鸿及沿边义从羌胡八千骑,合计四万余兵(其中汉军不及一万人)期会于涿邪山。狮子与窦宪驱精兵万余与北匈奴单于激战于稽落山,北匈奴败走西海(阿尔泰山东)诸部至私渠比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追兵斩杀北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级,获生口有牲畜百余万。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相继屈降。

公元90年春'南单于复上书求灭北庭',冬十月窦宪使班固传达'天子'的旨意,要南单于出兵北击。休兰尸逐侯鞮受命行动,'遣左谷蠡王师子等将左右部八千骑出鸡鹿塞',东汉王朝派遣中郎将监护。

至涿邪山乃留辎重,分为三部,各引轻兵两道袭之。左部北过西海至河云北,右部从句奴河水西绕天山,南度甘微河二军俱会,夜围单于。单于大惊率惊兵千余人合战,单于被创,堕马复上,将轻骑数十遁走仅而免脱。得其玉玺,获阏氏及男女五人,斩首八千级,生虏数千口而还。《后汉书·南匈奴传》

此战既是著名的燕然山之战,是汉匈之间最关键一次战略大决战。北匈奴经受这次沉重的打击之后,主力战队损失殆尽,在漠北的统治实际上已经崩溃,北单于被迫西走。至此日逐王比依汉自立以来匈奴南北对峙格局基本消除,北匈奴再也没有力量挥兵南袭,只是愈败愈衰,不能在大漠之上发挥任何历史作用。

经过又一次重创北匈奴部队战斗力完全丧尽。汉车骑将军窦宪见北匈奴衰微之极,再也不屑与北匈奴讲和,抽刃北指,决心消灭北匈奴。于是,公元91年遣左校尉耿夔率大军出居延塞,围击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此时,北匈奴单于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与汉军一触即溃,只得再次领残余部众突围而逃。其母阏氏也被汉军俘虏,五千多部众被汉军与南匈奴军斩首。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从此灭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区,被迫西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从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在大漠南北活跃至此(即公元前209年—公元91年)整整三百年。作为早期的活跃于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匈奴不断探索着更好的生存方式,追求更高级的发展模式。

匈奴第一次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国家,行使了统一的政权。他们在北方民族史和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他们的政治制度又很涣散,管理国家的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不能成熟解决面临的政治矛盾,以至混乱开始发生时又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政策,亦不能及时调整政策,整治自身矛盾,而只有任局势演变恶化而导致内乱与分裂。

但无论怎样匈奴还是为其后的相继兴起于蒙古高原的历代各北方民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从而在处理与中原王朝和其他民族关系方面愈益成熟,为中国历史增添辉煌史页奠下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