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日 | 关于失眠,还有这些事儿你不知道
“躺床上刷手机,越看越精神”,“9点就躺下了,翻来覆去到12点也没睡着,真难受”……“睡眠”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加,娱乐项目越来越多, 睡眠障碍 反而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重要“疾病”。
失眠、嗜睡、磨牙都是睡病
“特困生”“觉主”快看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据黑龙江省睡眠学会会长、哈医大二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癫痫及睡眠障碍中心主任、 神经内科 一病房主任朱雨岚教授介绍,国际睡眠障碍疾病分为七类,近70种疾病,第一类是失眠;第二类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如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征 ;第三类是中枢嗜睡性疾病,比如发作性睡病;第四类是睡眠节律失调;第五类是异态睡眠,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梦游等;第六类是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磨牙、不宁腿综合征等;第七类就是其他睡眠障碍。如果出现这类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的睡眠专科就诊,及时解决睡眠类疾病。
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睡眠障碍患者约占总人群的38%。最新的研究显示,我国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现两大变化趋势,一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约为35.9%,超过三分之一的中老年人有睡眠障碍,且中老年人群因睡眠障碍导致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二是睡眠障碍逐渐年轻化,年轻人中发生失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的比例逐年递增。
看手机、看电视越看越不困
睡眠节律混乱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
“中青年人群的睡眠障碍主要以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睡眠障碍为主,而老年人睡眠障碍多与器质性疾病相关。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里,半夜不睡觉,白天不起床,还有人虽然晚上8—9点就躺在床上,但看手机、看电视直到半夜也不睡,睡眠节律发生很大改变,逐渐导致越来越“睡不着”、“睡不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造成很多人出现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等各类症状。”朱雨岚教授介绍,睡眠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免疫系统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良会导致tau蛋白的水平升高,进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痴呆的患病风险。
此外,睡眠障碍也会打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系统,生理条件下,这两个神经系统能够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如果该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不良、眩晕、焦虑症等各类疾病。
手机+游戏
夺走年轻人健康睡眠的头号“杀手”
熬夜,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成了“家常便饭”,除了学业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熬夜,很多年轻人更是“放不下手机”、“离不开网游”,再加之现在丰富多彩的直播、追剧、刷综艺、打游戏,年轻一代想要睡觉似乎越来越难,几乎很少有人能够保证6—8小时的健康睡眠了。朱雨岚教授介绍,在睡眠专科门诊,每天都能看到因为睡眠障碍前来就医的年轻患者,他们中有些人是初高中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他们每天6点就要起床上学,晚上熬夜学习常常到12点以后,长期熬夜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能量补充,睡眠质量差,导致睡眠无法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影响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睡眠障碍,普遍的现象就是“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晚上成宿不睡。很多人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和行为能力减退、情绪异常,甚至引起幻觉,从而增加工作失误、车祸风险、猝死率增高。有些睡眠障碍的人不仅白天嗜睡、疲倦、记忆力减退,而且会引起烦躁、焦虑,严重的会引起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怎样拥有健康睡眠
专家有三条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保障“规律睡眠”是良好睡眠习惯的前提。朱雨岚教授建议:
1、规律睡眠。不熬夜、不睡懒觉,保持规律、稳定的睡眠生物钟,保持健康睡眠节律。如果有午睡的习惯,白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
2、远离睡眠干扰因素,睡前别看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发射出蓝光,会抑制身体产生助眠的褪黑激素。不要在睡前锻炼。晚间不要暴饮暴食,晚餐时间提前,身体代谢晚餐食物易出现肠胃不适等,影响睡眠。晚间别碰咖啡、浓茶等兴奋类物质。睡前避免过量饮酒、不要吸烟。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恰当湿度温度,尽可能屏蔽噪音和干扰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