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将于4月3日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

来源: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  展 人:红   梅
出  品 人:崔   迅
展览总监:上官争奇  刘玲
开幕时间2021年4月3日(星期六) / 10:00 am
研讨会时间2021年4月3日(星期六) / 14:00 pm
展览时间2021年4月3日—5月5日
展览地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3/4/5/6/7/8/9号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承办单位: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2021年大型个展:《“无”中 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将于2021年4月3日上午10:00,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下午14:00举行“马路的艺术”研讨会,展览为期一个月,将于5月5日结束。该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主办,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担任策展人。

展览精选马路2010年以来的炁象作品100余件,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其中的一件作品命名,以期展现马路2010年至今的艺术探索与思想轨迹:

第一部分《那沙》,马路开始从之前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转向了两个方面的深入思考: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是抽象艺术的本质。
第二部分《不知道》,延续了上一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这是一个更加追逐内心感受的过程,此阶段马路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区别。
第三部分《炁象》,随着马路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更深的体悟,他开始逐渐将创作过程的自然性与绘画本质的自然性统一起来,并最终形成了新的艺术价值观。

学术主持范迪安谈马路的炁象艺术

作为央美油画专业培养的一代油画家,马路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有深度的体认,也深受央美油画教学的优长特别是前辈画家的经验所蒙养,形成了他虚怀若谷、广收博取的情怀,更因自己优秀的艺术秉赋而一向对油画的品质有自觉的追求,始终在文化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形中保持着清晰的艺术认知和文化意识。二十世纪80年代他到德国学习,属于改革开放之后钻研"德系"艺术最早的青年画家之一,受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回国后,在当时极为活跃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他艺术探索的锋芒便初见犀利,在造型个性和表现语言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认识,也在题材、媒介、技巧上拓宽了路径。

马路的"炁象"实是由"炁"而"象"的结果,联通了艺术的契机与精神的归宿、创造的能量与作品的形态,将“象”的意义提升到精神的形象化层面。正是因为"炁"以贯之,他今天的作品已经打通了表现与抽象的界限,成为超越“类型”的表象语言,它们难以被已有的抽象艺术流派所归纳,却又真实而精微地传达着精神的信息和万物的气息。

艺术终究是情感的载体。马路用自己真切的感受画出自己心中所憧憬的世界,这之中也折射出许多哲思,呈现出充足的心理质感和超现实意象。他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在色彩、色泽、肌理上精美而自然,灵动而丰富,往往使人置身“象”的弥漫和气韵之中俯仰还往,意趣穷生,达到以"象"观"道"的精神升腾。

策展人红梅谈马路的炁象艺术

红梅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史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
“无中生有:马路炁象艺术展”策展人        
入选第13届中国艺术权利榜(ART POWER 100)2019年度策展人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展览策划与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批评研究,视觉文化研究。

策划的展览主要有:

无中生有:马路炁象艺术展(2021.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度造型艺术提名:炁象马路· 埴象吕品昌展(202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2座美术馆巡展);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大展(与张子康联合策展)(20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四座美术馆巡展);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悲鸿生命大展(与张子康联合策展)(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展(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7座美术馆巡展);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院馆藏油画展(与范迪安、殷双喜联合策展)(2015-20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10座美术馆巡展);

青春万岁:中央美院馆藏精品展(与王璜生联合策展)(2014-今,中国美术馆等多座美术馆巡展);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大展(与范迪安、殷双喜联合策展)(2015-20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出版专著情况:

2014年,译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第一版第6次印刷);

2013年,专著《二十世纪早期视觉文化研究:以魏玛时期的德国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

“炁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马路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最近十余年以来的艺术,从而与抽象艺术和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炁象”这个术语的界定直接来源于马路的世界观,他将整个世界视为是各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描绘的是由时刻变动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种不固定形态,因此并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种一直客观存在却未被注意的形象领域,从一定程度来看,这种不固定的形态又是自然、人生恒定变化的某种视觉显现。
从艺术史的演变脉络上来看,绘画价值观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创作过程、形式语言以及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是马路炁象作品在“无我”之后的“生有”过程。空间塑造方式的改变和光色的呈现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马路的炁象作品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马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就像一座宝藏,自我寂寞,自我繁华。期望通过本次展览,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感知到马路的炁象艺术作品与思想。

艺术家简介

马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
个人经历
1958年,生于北京
1978-198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年级选择进入壁画系工作室学习
1982-1984年,考取公费研究生,就读于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1984年,学成回国并于同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1990年,任副教授
199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调入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任教
1995年,任油画系副系主任
1999年,任教授
2003年,任硕士生导师
2004年,任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2005年,辞去油画系副系主任
2008年,任第十三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3年,任第十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4年底,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兼油画系主任
2015年,任博士生导师
2018年,第十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2020年,自中央美术学院退休,现仍为博士生导师

炁象由来

文 / 马路

给艺术风格起名字,是为了便于交流,但当现有的词汇尽管通俗或大家周知,却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怎么办?当作品不是具象,不是抽象,不是再现,不是表现,那是什么?暂且叫“炁象”吧!
“炁象”,用了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名字,说了自己理解的概念,却不是要统一思想,只为了划分出自己,给自己一个暗示,一个限制,一个要求。自己释意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炁象”, “无”下面加了四个点,如火焰在加热,是能量。“无”的意思还原为“舞”一一舞动,能量造成形态的不固定,所以也是“无”。
“炁象”,是无固定和极精微,共同成就了廖廓。极廖廓,是极大;极精微,是极小(竟然暗合了美院校训),独缺人的视觉能看到的中间形态。所以,看起来抽象。宏观与微观,一个望远可看,一个显微可看,而现在可看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这些象,有用吗?没用。但它是艺术。艺术不真,只供心游,带你去看,看不到的“那里”。心可游的地方,自有其真。所以,既不抽象,也不具象,是“炁象”。

马路 《那沙》

210×180cm,综合材料,2010

马路 《那霭》

180×210cm,丙烯,综合技法,2010

马路 《少是多》

90×130cm,丙烯,综合技法,2012-2017

马路 《那土》

180×210cm,丙烯,综合技法,2010

马路 《云一》

80×110cm,丙烯,综合技法,2012

马路 《不知道》

180×210cm,丙烯,综合技法,2014

马路 《余纯信的最后》

140×210cm,综合技法,2015

马路 《冰之浪》

180×210cm,综合技法,2015

马路 《实之飘逸,流亦凝》

90×120cm,综合技法,2016

马路 《生之源所》

90×120cm,综合技法,2016

马路 《石轻扬》

100×160cm,丙烯,综合技法,2017-2020

马路 《泽如雨》

130×90cm,丙烯,综合技法,2017

马路 《冬天画暑日》

210×180cm,丙烯,综合技法,2017

马路 《怀柔》

90×130cm,丙烯,综合技法,2019

马路 《谁知道的夕阳》

140×100cm,综合技法,2017

展览将于4月3日(周六)上午10时开幕

敬 请 光 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