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路上的真相,竟是一个和尚,和四个心魔?
谈及西游记,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超高人气的回答,他说:从来没有什么孙悟空,也没有什么西游记,师徒五人,其实只有唐僧,其他四个都是唐僧的心魔。
我对此深以为然:定住心猿即悟空,拴住意马化白龙,八关斋戒共八戒,身心清静是悟净。对唐僧来说,西天取经,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入世的修行,从懵懂无知到饱经沧桑,只有经历了,才能领悟佛法的真谛
从来没有一只猴子叫孙悟空
与其说在西游记中,唐僧收的第一个弟子就是孙悟空,倒不如说,在西行途中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心魔就是自己的心猿。
心猿,是指修行之人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维摩经.香积佛品》中曾讲过:'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大意是说,难以教化的人心思如同猿猴浮躁跳脱,所以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将其降服。
那么唐僧的心猿是什么?想想吧,他刚刚出长安城那会儿,先是遇到悍匪,后是虎口逃亡,想必着实吓得不轻。而对于一个自幼出家,只懂辩禅诵经的出家人来说,又何曾见过这等危险刺激的场景?所以,对于刚刚上路的唐僧来说,这些颠覆三观的危机成了他取经路上的首道考验,他从未见过人可以像妖魔一样杀人不眨眼,也从未被小山一样的猛兽穷追不舍。那么经历了这些以后,这经还取不取?这西天,还去不去呢?
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恐惧,片刻犹豫之后,唐僧还是选择了再次上路,对信仰的坚持和梦想的热枕,支撑着他战胜了取经初期的恐惧和动摇,此时的他堪堪开悟了。
没有白龙也没有马
转眼间过去了数年,取经路上的摸爬滚打,渐渐让这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和尚变得成熟。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马丢了,盘缠也不够了——某次遭遇悍匪被一并劫了去。没有了代步工具,唐僧只好徒步前行,只是这样一来速度就会降低好几倍,这要何年何月才能抵达天竺求得真经啊?
人在困难面前总是容易瞻前顾后,胡思乱想,久而久之意马奔驰完全停不下来,无数零碎的小事被自己混乱的思维无限放大,产生绝望的认知,事实上呢,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自己吓自己。
没有白龙吞马,也没有菩萨点化,但这对唐僧来说却不失为一件好事,白马虽然丢了,但是心中奔驰的意马却是拴住了,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取经路上,心中是无比的踏实。
没有悟能只有八戒
所谓八戒,是指佛教男女信徒所受的八种斋戒法,就是僧人的行为规范守则,它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此时西行路上的唐僧,正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还有必要再去讲究这些所谓的戒律么?在他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催促他,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就可以过得更舒服一点。。。
都说,花开生两面,人活佛魔间,普通人在面对诱惑和苦难的同时,往往倒向欲念而不是坚持。所以,当时有过西天取经念头的和尚恐怕不在少数,但成功的只有唐僧一个。守不牢八戒,如何守得住取经路上的千难万险。
人不悟净难证菩提
净,首先自身干净,六根清净。心里无任何邪念,内心纯净,净乃静,修自己、修内心、修清净。悟净,即是悟到净的深意,知道如何寻得清净,而六根不净则是修行的祸乱之源。
佛家讲,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他们是产生烦恼的根源,只有六根清净才能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
而纵观唐僧这一路西行,哪里又有半分清净可言?不是被野兽侵扰,就是被盗匪驱赶,中途穿过沙漠,翻过雪山,艰难险阻不计其数。可是后来呢,他还是走到了天竺,取到了真经,这一路的千难万险,早已将他的内心打磨的如同琉璃一般,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当他再次回到大唐时,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心弘扬佛法,要去求取真经的热血青年了。济世之心还在,弘扬佛法的责任还在,只是变得愈发温和,愈发平凡,一个人的西行已经结束了,而另一个人的西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