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
刘永生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讲究工作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抓好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抓好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每接过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我先在班级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竞赛活动,然后利用各种儿歌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作用。 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课上、晨会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午自习时,我先走到教室后门口,站在那儿,然后观察他们是否在认真自习。如果有不认真的学生,我就耐心地教育他。就这样,渐渐地,自习课我不再需要时时地去看着了。下课,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不要跑,某某不要与别人打斗。并且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引导他们不要玩危险的游戏,不要玩不卫生的活动。孩子们没有每天做值日的习惯,我就每天领着他们干活,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一个月下来,学生就自己去值日了,而且每天把教室和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特别是每周学校总结评比得到红旗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果没有得到红旗,就帮助学生查找原因,下次争取。这样学生就会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学生就是在遵守学校常规的点滴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了解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要教育好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现在的少年儿童虽然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但是由于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他们具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特殊的个性心理。加之年龄小的特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掌握他们共同本质特征外,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只有了解这些情况,才能适时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给予帮助和疏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学生进行全面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之前的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我班上王一振等三个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因此在学习上不是很努力,于是我就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给与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关心,使他们在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我了解到班上殷朝晖、曹晶等四名学生书写的速度非常慢,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讲故事,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每天跟他们要作业,如果及时完成了,就在全班大张旗鼓地表扬,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进步。
(三)、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 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关爱学生,坚持“以爱为本”,让学生从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