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欲望的最佳形式
道德与人性
问: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您说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善良和高贵,这和我们现在讲的社会道德包括公民教育是什么关系?
周国平:道德教育应该以人性为基础,公民教育同样如此。人性不是抽象的,一个同情心,一个做人的尊严,这两个东西丝毫不抽象。亚当·斯密说,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有两个,第一是正义,第二是仁慈,而这两者都是建立在同情心基础上的。做人的尊严,自尊并且尊重他人,也是现代社会中公民觉悟的一个基础,有尊严观念才会有诚信,才会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所以,我认为这里面不存在矛盾。
问:按照您的说法,灵魂本来是高贵的。但哲学上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不同说法,不知道您认为哪一种是对的?
周国平:我讲的灵魂高贵不牵涉人性善恶的问题。哲学家们讲人性恶,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生物性,讲人性善,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而我讲灵魂的高贵,指的是人的精神性,我认为与人性善恶问题的所指不同。
问:您谈到高贵的灵魂,我想问这高贵的灵魂是先天就有的,还是教育出来的?
周国平:我认为种子是先天的,发芽、开花、结果是后天的过程,与教育有关。就是孟子的说法,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是精神品德,这些品德在人性中都有萌芽,或者说种子,就是先天的同情心、羞耻心等等。
追问:先天的种子是平等的,还是本来就有高贵和低贱之分呢?
周国平:也许不能用高低贵贱来说,那是一种社会的评价。但是我相信种子的品质是有区别的,后天的表现可能是向善或向恶的倾向,也可能是能量的大小,成大善大恶还是成小善小恶。从小生活环境相近,但精神生长悬殊,这是常见的现象。
问:您说人性的高贵和尊严是道德的根本,但是现在中国不是知识分子的人还有很多,如果要让农民提高自身的道德,您会如何向他们解释人性的高贵和尊严?
周国平:其实很多没有文化的人,包括农民,他们对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已经有自己很朴素的理解,他们会说这个人不是人,人要像人,不能做不是人做的事情。
道德与觉悟
问:当今社会道德下滑,你是否在有意识地为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做一些事情?
周国平:至少一开始不是。我只是自己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努力要去想通,并且把想的结果写了下来。发表后才发现,也许对社会有些积极作用。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问:人怎样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私欲?平时总会有一些自私的恶念可能伤害到别人,自己觉得很恶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周国平:你已经不错了,能够反省,很多人伤害到别人就觉得没事一样,你会感到内疚,说明你是有良知的。我提供一个角度,就是很多所谓道德上的问题,包括你说的不能控制私欲,常常不是因为你有多么坏,而是因为没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因此把一些小事情、小利益看得太重,佛教称之为无明,就是心里没有明灯,是黑暗的、糊涂的。学哲学就是要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所以学哲学吧。
问:有人说欲望是一个天使,也有人说欲望是一个魔鬼,我想问周老师,我们作为年轻的学生,在欲望面前应该怎样选择?是克制还是放纵?
周国平:欲望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就是人性,是人的本能,对人的本能不能做道德的判断。但是,在满足欲望的时候,如果涉及到他人,就可能发生道德问题。你可以去满足你的欲望,前提是不能损害别人,在不损坏别人的前提下,你的欲望怎么满足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都管不着,如果你损害了别人,道德和法律就会来管你。这是一条界线。还有一条界线,是你自己要斟酌的问题。满足欲望是为了快乐,但是如果你很不理智,只图眼前的快乐,因此给自己埋下了痛苦的祸根,那是划不来的。所以,从个人自身快乐和痛苦的角度来说,应该用理智的方式满足欲望。
问:我是一名女大学生,平时爱读书,爱思考,当大多数同龄人都在开心简单地享受生活时,我经常禁不住去思考一些人生的命题。我渴望实现我远大的志向,因为我要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匡扶正义,改变现实中的黑暗。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在世俗中经受困惑和痛苦,想要享受生命最本真的快乐和幸福。我始终不能决定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听一下您的见解。
周国平:匡扶正义的志向和享受生命的渴望,这二者是水火不相容的吗?一定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吗?我倒认为,它们在根源上是一致的,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你才会痛恨社会的不义,从而有匡正的决心和行动。在特殊情境下,一个人也许不得不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正常生活,但不应该由此得出二者不相容的结论,并以此规划人生道路。事实上,中外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并未舍弃普通的人间幸福。
配图: Seungyoun 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