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卖 • 精品回顾】古董珍玩丨精品采撷
北京保利拍卖2005-2020古董珍玩
精品采撷
明初 官钧天青玫瑰紫釉“六”字鼓钉洗
直径20.5厘米
款识:六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Lot5496
成交价:RMB 17,250,000
备注:
1. 私人收藏,购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此后家族传承。
2. 伦敦苏富比,2003年6月12日,编号108。
3. 购自纽约蓝理捷公司。
钧瓷之美胜于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其间色彩的流淌与幻化,非巧思可以成就,尤以紫钧最为典雅,釉彩之绚丽宛若晚霞,而釉质之细润,犹似一泓静谧湖水。其烧造颇为周折,先需模制成型,再经多次素烧、施釉。因釉彩本身乳浊粘稠、流动缓慢,故上下加迭色泽不同的釉彩,极易形成斑斓、交织的现象,乃至一窑一火烧制的钧瓷,变化万端,无一相类。
本品原为钧窑宫廷陈设花器,因其形制古雅精致,置于案头亦赏心悦目,后世文人遂以之为笔洗。其形制为圆形,侈口出沿,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鼓钉纹一周,器身随形而生,婉转而不失刚健。釉色厚润,色泽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口沿与外壁为玫瑰紫,灿若晚霞,绚丽夺目而变化无穷,内壁则是天蓝色,静穆湉谧,与外壁的炽烈瑰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冷暖色泽的搭配符合美学的原则,折射出工匠们的巧思和皇家审美的品味。釉色之美更由造型之妙相称,俯视本品,器内每一处转折均见釉色浅淡,以致黑褐坚硬的胎骨隐现,使得造型轮廓鲜明,釉质的温柔婉约和器型的刚健硬朗合二为一,别见一番古朴典雅之风韵。底部下承三足,敷涂褐色护胎釉,斑驳古拙,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周缘存支烧痕十九枚,古朴豪迈,一侧清晰可见刻出「六」字款,笔道遒劲,荡漾出独特的时代气息。
遍查资料,北京故宫收藏有此类鼓钉洗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中共有5例,其中四例均为「一」字刻款,一例为「二」字刻款,近年拍卖市场同类钧窑数例中除「一」,「二」字刻款,也见有张宗宪先生旧藏「四」字刻款,临宇山人旧藏「五」字刻款,徐展堂先生旧藏「七」字刻款,葛沃得旧藏「八」字刻款, 而如本品落「六」字刻款者,疑为孤品,仅此一只,其珍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明永乐-宣德 钧窑月白釉四方倭角水仙盆
长18厘米
款识:十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Lot5668
成交价:RMB 4,140,000
备注:
1. 张宗宪先生“云海阁”收藏。
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112。
此盆四方敞口,宽板沿,四棱处倭角为饰,腹壁微内收,形成恰到好处的角度,底部四角做如意云头矮足。造型周正而规矩,典雅考究,通体罩施钧釉,釉层丰腴匀润,熔融自然,内外釉色皆为官钧之典型天蓝,釉光与纹理变化当属天蓝之最佳品格,远观静穆湉谧,近看圆融烂漫。釉层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斑驳氤氲,予人无限遐想,别见一番古雅韵致。底部敷涂褐色护胎釉,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清晰可见凹印“十”字款。本品曾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旧藏,后入藏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传承有序,来源清晰。
此类花器为明代早期内府颁样并下发到窑厂烧造而成。据万历一朝《大明会典·工部十四》记载:“凡河南及真定府烧造,宣德间题准光禄寺每年缸、坛、瓶,共该五万一千八百五十只,分派河南布政司钧磁二州……如遇缺乏,止行磁州、真定烧造,免派钧州。”可见至少自宣德年间开始,钧州即一直为宫廷烧造各式器皿。此类器皿底部常刻有数字,从“一”至“十”皆有,一说其为注明器型大小的符号,并可与同尺寸器托相对应。万历十九年(1591)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描述钧瓷特征:"钧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为记。”本品色纯一而无杂,妍丽动人,带来郁郁的古风和摒弃繁缛的妙境,代表了明代钧瓷之最高成就。
此类钧窑陈设类器皿,质精式雅,备受世人珍视,且存世稀少,检视公私典藏资料,一例造型相似,底足为如意云足,并且底部凹印数字“十”者, 为Schiller旧藏,现藏布里斯托城市博物馆及美术馆,著录于 Hobson and Hetherington《The Art of the Chinese Potter》,图1;另外一只尺寸相似,但釉色为蓝紫色,底足凹印数字“九”例,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23,编号19;另外一只形状类似,为大维德爵士旧藏,著录于东方陶瓷学会《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 vol. 6》,编号49。
明初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直径25厘米
款识:一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Lot6247
成交价:RMB 8,165,000
备注:
1. A.W.Bahr(白威廉A.W.Bahr)旧藏。
2. 柯尔彬博士伉俪旧藏(The Dr.and Mrs.William L.Corbin)。
3. 购自伦敦古董商Bluett & Sons,1971年。
钧瓷绚烂奇妙之色彩,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因其色其形皆为天成,所现窑变尤象,妙景竟生,引人遐思无穷,观其漫无崖际之变化,皆自以为独有心领神会之境界,陶然自乐,情悦性怡,斯则观赏钧瓷之独特乐趣也。本品诚为钧瓷之佳美者,形制为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器身、圈足皆随形而生,婉转而不失刚健。釉色厚润,色泽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口沿与外壁釉色幻化为玫瑰紫,灿若晚霞,绚丽夺目而变化无穷,内壁则是天蓝色,静穆湉谧,与外壁的炽烈瑰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冷暖色泽的搭配符合美学的原则,折射出工匠们的巧思和皇家审美的品味。内壁的每一处转折均见釉色浅淡,以致黑褐坚硬的胎骨若隐若现,使得造型轮廓鲜明,釉质的温柔婉约和器型的刚健硬朗合二为一,别见一番古朴典雅之风韵。平底,敷涂褐色护胎釉,周缘存支烧痕,口径为25cm,此器为已知同类器中尺寸较大者;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类似式洗,唯本件釉色更加红蕴,且体型皆比故宫所藏略大。乾隆皇帝有喜欢铭刻堂名款的习惯,由此可以推知,凡是带有清宫诸处堂名款的官钧花器必定为内府旧藏,并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而被选用,检视目前公私典藏,此类官钧花器底部铭刻堂名款者不足20例,综合考察其品质皆属同类之精华者,可鉴乾隆皇帝当时对此曾经严格挑选过。故此,凡是铭刻堂名款者的品格一定高于无铭刻者。其铭刻内府堂名款遵循严格的格式,皆呈“T”字形布局:先横刻大的宫殿名称,后竖刻具体的安放厅堂,例如横刻“建福宫”,竖刻“竹石假山用”;横刻“养心殿”,竖刻“随安室用”。细察本品底部,留有“T”字形磨痕,显然是人为消除的结果,侧视隐约可见字迹存在,由此可知本品属于以上乾隆皇帝御用之物,后来散失出宫,很可能前贤恐其为官府所追究,故而磨灭铭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与本品类似者,唯尺寸比本品略小,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图版29、31。北京庆宽家族藏有一件钧窑玫瑰紫釉菱口水仙盆,直径25.5cm,形制全同,唯尺寸与本品略大;洗内一色天蓝,而本品则半红半蓝,宛如云霞幻化之美,此洗于1997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卖出。
此件拍品最始于著名收藏家白威廉氏巴尔(A.W.Bahr 1877-1959)收藏,他于187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1910年前在上海从事煤与一般进出口贸易,同时喜爱中国艺术。对古玉,陶瓷及画有所收藏。其藏品曾在欧美众多大型博物馆展览,亦有慷慨捐赠藏品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其一生中出版过不少学术著作,其中以研究中国高古艺术品为主。而其人亦是最早收藏“皿方罍”的欧美收藏家。早年上海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马长生将皿方罍身以80万美金卖给了白威廉。于是,他便成了方罍器身的第一个真正的收藏者。此件洗随后又美国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柯尔彬博士伉俪珍藏(Dr.and Mrs.William L. Corbin Collection)。这批佳作购于二十世纪中期,耗四十载心血积淀而成,体现了美国收藏家对中国艺术的爱好与品味。柯氏伉俪苦心孤诣搜集的这批上乘瓷器,年代由汉代 (公元前206至220年) 至清代 (公元1644至1911年) 无所不及。柯尔彬博士随后通过对收藏品的广泛公开展览、拍卖,以及其藏品无可挑剔的来源出处,收藏家们皆有机会接触到珍贵的中国瓷器和艺术品。
明永乐-宣德 官钧玫瑰紫釉盘
直径16.9厘米
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Lot5495
成交价:RMB 4,600,000
备注:
1. 广州黄埔重要私人藏家收藏,1890-1920年代。
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357。
本品内外皆呈玫瑰紫釉,盘撇口、弧腹、圈足内敛,造型殊雅,本品胎厚釉浓,釉色浓艳典雅,蓝紫融汇交织,流光含韵,乃人间炉焰之功,使之瞬息交融,融为奇异。圈足露胎处厚实细密,敷涂褐色护胎釉,内心平底。此式明初官钧盘存世极为罕有,元末明初之钧窑传世多见花器,清时深得清宫珍视,雍正乾隆两朝,多以之妆点内宫陈设;而本品小盘却应为赏玩之用,存世无多。传世此类官钧盘,除本品外,两岸故宫有藏例,北京故宫藏有两例,其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1996年,第194页,图176,台北故宫藏有一例。市场流通者除本品外,仅见一例,为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编号523,明14-15世纪,官钧葡萄紫釉盘,余例未见。
元 釉里红荷塘鹭鸶纹匜
长17.5厘米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Lot5140
成交价:RMB 747,500
出版:
《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编号632,瑞士玫茵堂,1994-2010年。
备注:
瑞士玫茵堂旧藏。
匜最早原为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至元代,匜又开始流行,除了瓷器质地亦还有银、铜质。亦有根据元代「蒲城墓葬壁画」而认为是酒器,从壁画中可知,匜在元代可与玉壶春瓶及盘盏一起搭配使用。
本品形制规整,圆腹,呈浅钵形,平底无釉。口沿一侧有较宽的流,下有小圆系。因系覆烧,唇面露胎幷显火石红色。白地釉色微泛青,器心饰红地白线波浪纹一圈,内画一苍鹭傲立荷叶之侧,左方伴饰枝叶,笔触洒脱,色泽殷红深沈。其波浪表现尤为独特,系先以铜红釉色平涂后再以尖锐工具轻轻加以剔刻,去除呈色釉料后再施釉,作出留白效果。鹭鸶历来被誉为「吉祥之鸟」,与莲花、芦苇合绘,寓意「一路连科」,祝福科举仕途顺利,乃古时科举士子求功名时最为喜爱之题材,寓意甚是美好。
皇庆二年(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世祖章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未,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辞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那堪远水粼粼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
直径38.5厘米
北京保利2008春季拍卖会 Lot2545
成交价:RMB 3,920,000
盘口呈盛开的十二瓣菱花形,撇口折沿,浅弧腹,矮圈足,细砂底,局部泛火石红亦非常自然。胎体厚重坚实,施釉肥腴,釉色白中泛青。通体以青花为饰,盘心饰五朵缠枝花卉,有牡丹、山茶、芍药、西蕃莲等,内外壁绘十二式折枝花卉,计有萱草、栀子、芍药、荷花、水仙、山茶、月季、牡丹、石榴、菊花等,均以小笔触勾勒,浓淡深浅,一如水墨作画,表现力极强。青花发色明快,浓淡有致,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永乐官窑青花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本件器物造型美观,制作精细,画工精美,且较一般之永乐作品形制略大,为近两年来拍卖市场所罕见,相似者可参照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之藏品。此类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口沿边饰的缠枝花卉纹更见浓郁的中东伊斯兰艺术之风格。当时不止景德镇御器厂一处烧制,龙泉窑亦曾烧制与此器形、纹饰一致的各式大盘。元至明初中西海陆文化贸易交通发达。永乐朝郑和下西洋,极一时之盛,故其不但是陶瓷史中的重器,也堪称中西交流的宝贵见证。更为难得的是此盘还带有清代宫廷精制之紫檀嵌玉盘架,雕刻夔龙纹及如意云头纹,中心镶嵌青白玉填金牡丹洞石,木作雕工与白玉镶嵌件均为乾隆宫廷风格。盘架与大盘配合,可谓珠联璧合。
明永乐 青花葡萄纹折沿盘
直径37.5厘米
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卖会 Lot7419
成交价:RMB 7,820,000
备注:
日本重要藏家旧藏
此件盘撇口,折沿,弧腹,圈足,砂底。器身以青花绘制纹饰,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
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折枝形态的花卉、瑞果,有莲花、牡丹、茶花、石榴、荔枝、枇杷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上。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明永乐 青花开光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
直径45厘米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Lot5527
成交价:RMB 19,550,000
出版: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 1986-2006》,第62页,香港佳士得。
备注:
1. 亚洲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90。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
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口沿平出,呈十二出菱花式口,此种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式样,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情。内外壁均饰十二朵折枝花卉,计有山茶、牡丹、栀子花、菊花等数种,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细须缠绕,枝叶翻卷,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青花料聚集处呈铁锈斑,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清晰明丽之感,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极具立体效果。
葡萄产自西域,中土少见,故较为罕见于中国艺术品。唐代因丝绸之路通达,中西往来频繁,中原遂见有葡萄纹饰,却如昙花一现。元代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与西域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纽带再连,至永宣时期中外往来愈发密切,瓷器在发达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葡萄图案甚是流行。此式葡萄纹大盘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为君主用于促进贸易或外交之重器。
检阅目前各大收藏机构,绘葡萄纹者见有两种样式,一类口沿为板沿圆口,绘常见的海浪纹饰,口径多在40公分以下,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英国牛津Ashmolean博物馆均有收藏;一类即如本品,采用菱花口造型,尺幅更大。与本品最为接近者见有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明永乐 青花葡萄唐草文轮花盘」,口径43.5cm。另有两例与本品亦十分接近,惟年代定为宣德,一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花葡萄纹花口盘」,口径45.4cm;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葡萄纹花口盘」,此盘为清宫旧藏,口径44cm。以上三者口沿纹饰均与本品相同,绘西域风情的卷草纹。
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本品所具之重要意义在于其本身既是中国青花瓷器的珍品,又是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见证。以本品为代表的永乐青花瓷器在中东地区深受欢迎,以致当地伊兹尼克陶器对此摹制成风,目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作于16世纪初的伊兹尼克钴蓝料葡萄纹陶盘即为一典型实物,其主题纹饰显然摹自永乐此式青花大盘。两地文化交流的互动现象在此表现尤为突出,蒙元之世中国受中东地区的技术、原料而成青花佳器,再销至彼地又成陶器摹制对象,一器之微却遂成中外文明交流之见证,是为幸事。
明永乐 青花瓜果纹折沿盘
直径38厘米
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Lot8494
成交价:RMB 7,820,000
备注:
1. 英国Bluet&Son旧藏。
2. 美国纽约拉尔夫M.蔡特画廊(Ralph M.Chait Galleries)旧藏。
此盘折沿,浅弧腹,圈足,底部细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红色。通体以进口苏麻泥青料绘制纹饰,纹饰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尽显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旷气质。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纹饰较为传统。古玩行业内论及纹饰常言:“五朵花者未若一束莲,一束莲未若葡萄,葡萄者未若二或三朵花,二三花者未若缠枝瓜纹,瓜纹及更殊者皆为隽品”。此盘心绘瓜果纹,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精犷中带有万般精细,象征硕果累累、物阜民丰。此纹饰充分体现出一代君主为黎民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口沿饰海水波浪纹一周。此器釉光莹润如玉,青花发色艳丽,自然晕散,釉面橘皮纹微微泛起。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
与此盘纹饰相同者,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各藏一件。另一件来自于海外私人收藏,购自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19日秋拍叶义医生专场拍品号177,当时成交价为902,000港币。
此盘原为英国伦敦著名古董商布鲁特父子(Bluett & Sons)的旧藏,布鲁特父子是在欧洲收藏中国古董的先行者和引路人,众多著名的欧洲古董收藏家都与他们的收藏密不可分,大维德爵士也曾一度从他那里得到精美绝伦的中国古董瓷器,时至今日,布伦特父子的收藏印记仍在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古董市场。另一段收藏经历来自美国纽约著名的拉尔夫M.蔡特画廊(Ralph M.Chait Galleries),蜚声世界的拉尔夫·蔡特画廊创立于上个世纪初,是有着106年悠久历史的家族收藏企业,它的创始人拉尔夫·蔡特先生,是一位传奇的中国古董鉴赏家,在他的带领下,开创了美国收藏中国古董专业的先河,众多收藏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曾受益于他的收藏,前美国总统胡弗、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英国大维德爵士、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等名流政要,都是曾是这里的常客;费城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三藩亚洲美术博物馆、诺顿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以及皮博迪博物馆,都收藏有此画廊过手的藏品。
明永乐 青花瓜果纹折沿大盘
直径40.3厘米
北京保利2017春季拍卖会 Lot5200
成交价:RMB 5,520,000
备注:
民国丁福保、丁惠康父子旧藏。
此盘折沿,浅弧腹,圈足,底部细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红色。通体以进口苏麻泥青料绘制纹饰,纹饰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尽显明代初期青花瓷的粗旷气质。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纹饰较为传统。古玩行业内论及纹饰常言:“五朵花者未若一束莲,一束莲未若葡萄,葡萄者未若二或三朵花,二三花者未若缠枝瓜纹,瓜纹及更殊者皆为隽品”。此盘心绘瓜果纹,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精犷中带有万般精细,象征硕果累累、物阜民丰。此纹饰充分体现出一代君主为黎民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口沿饰海水波浪纹一周。此器釉光莹润如玉,青花发色艳丽,自然晕散,釉面橘皮纹微微泛起。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
此盘传承有序,原为旧上海医学世家丁福保、丁惠禄父子旧藏。丁福保先生是上海滩传统文化圈中的著名人士,曾出版大量医学书籍并刊刻古籍,他一生收藏丰富,并曾经担任中国第一个文物收藏社团——古泉学社的会长。丁惠康先生继承了父亲对于收藏的兴趣。他的收藏以陶瓷见长,收藏的古代陶瓷曾经印有一部目录,名为《华瓷》。此次上拍的明永乐青花瓜瓞纹大盘,是他们父子两代收藏的最好见证。
与此盘纹饰相同者仅见三件,分别为海内外博物馆珍藏,唯尺寸略小,均为37cm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各藏一件。另一件来自于海外私人收藏,购自香港苏富比1984年11月19日秋拍叶义医生专场拍品号177,当时成交价为902,000港币。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黄釉晚于永乐)
高36.5厘米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Lot8002
成交价:RMB 16,100,000
备注:
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高36.5厘米,为永乐青花梅瓶之大器,端庄典雅,挺拔饱满,唇口,短颈,丰肩,外壁青花纹饰自上而下分为四层,肩部以双勾技法绘饰仰覆如意云头,内绘各式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为上下交错的五组折枝花果纹,诸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甜瓜、山楂、银杏、龙眼十种瑞果。花头饱满硕大,勾画婉转流畅,花卉者芬芳盈枝,风姿绰约,果实者饱满丰硕,寓意吉祥。绘画运笔苍健,点染深沉,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颇有明初宫廷院体画家孙隆没骨折枝花果画的风范。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艳,铁斑深沉,为苏麻离青之典型用料,表现出发色晕散效果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胫部绘就变形蕉叶及细密的卷草纹,布局紧密,又与主题纹饰疏朗清雅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底部浅圈足,胎质细腻,抚之光润如玉,瓶内壁饰以亮青釉,施釉均匀平整,修胎细腻。类似作品可见于北京故宫、首都博物馆及瑞士玫茵堂收藏,存世相似范例不超过四件。明代早期,梅瓶造型通常成对,此瓶与北京故宫藏例甚为相近,两器疑原属一对;另有一对带盖梅瓶,纹饰器型与本品完全相同,见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大院出土物,现应属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品,其中一件著录于《中国陶瓷全集》,上海,1999-2000年,卷12,图版47;另一件录于光林:《北京出土的几件明代青花瓷器》,《文物》,1972年,第六期,图版6。
本品黄釉细腻晶莹,然与明初宣德黄釉不尽相同,且前所未见永宣黄地青花立件传世,故或为清雍正御窑所加。在艺术市场上,永宣梅瓶历来备受藏家珍视,一直是市场追逐之热点。2011年秋,来自于瑞士玫茵堂的一只与本品大小及纹饰均相符合的永乐梅瓶以1.66亿元港币的高价成交,2014年春,尺寸器形相对本品为小的一只高约28厘米的永乐青花梅瓶在香港亦创出4828万元港币的佳绩,又如2008年美国纽约戴张萍英基金会收藏的一只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梅瓶也以2299万人民币的价钱落锤。黄地青花创烧自宣德御窑,可谓开启后世低温色地装饰御瓷之先河,影响深远,于雍干御窑亦为名品,而本品所施黄釉色泽匀净明亮,极见精准细致,青花如嵌饰其中,具有典型的十八世纪特征,由其精良的填色工艺揣测,此加彩似应出自雍干之际的御窑厂,是雍干二帝对前朝佳器踵事增华的一种体现。本器为法国资深贵族藏家旧藏,曾在其宅邸之中作为灯座,幸胎体釉面保存基本完好,难能可贵。
此瓶以各式花卉、果实图案为饰,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等果实通过有序的布局,使各纹饰比例协调完美,起伏的节奏将空间布满。这种以植物花卉为主题的特色,也符合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以植物和图案装饰为艺术主题的美学观。将带有延续性的枝叶、充满生机的花果勾勒于器表,这种寓意纯洁高尚的装饰效果,深受帖木尔帝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喜爱。再者,永乐皇帝北修紫禁、六下西洋、亲征漠北、编纂大典之余、更疏浚大运河、沟通南北、造船业的空前发达。大运河的疏通和造船业的空前发达,使南北交流日益迅捷,帝国广大疆域内的各地四时花果齐聚于皇帝御前。故而岭南的荔枝、江南的枇杷、西北的葡萄、中原的石榴等,方能同时出现于永乐青花梅瓶之上。这几件文治武功的大事,使得成祖文皇帝治下的大明帝国在十五世纪前半叶立足于世界文明之巅。
此种明清御窑厂对宫廷旧藏前代名窑作品加以彩绘或改制、仿制的例子并不罕见。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在款识较淡的成化斗彩器物上后加红彩隆庆、万历款识;又如台北故宫藏有康熙时为试制珐琅彩,曾以永乐甜白釉盘为胎上加珐琅彩花卉图案的范例,可见清初皇室对永乐御窑风采倾慕不已。盖因永乐御窑品格之美,为中国陶瓷之高峰,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创新发明极多,器类与釉色之丰富,为此前所未经见,其中青花一门,极负盛名,终明之世,精光不泯。清宫内府典藏丰富的永宣佳作,以致雍干二帝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去领略永宣御窑之风采,从而对永宣御窑各方面的艺术成就取得深刻的认识,由慕古转而摹古,如雍正皇帝就曾命将清宫旧藏宣窑瓷器交由景德镇御窑仿制,并特别说明不必写年款,以期竞技于古人。对内府收藏当中缺失配件的器皿,往往谕旨御窑厂补造,以得成全之美。而乾隆亦尚古非常,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令,将前朝的作品堂而皇之刻上乾隆款识。不仅见于瓷器,珐琅、漆器等亦存在此情况,如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两件漆盘“明永乐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及“明 剔红云龙纹圆盒”,均为乾隆帝将前朝之物改款而成。
据清宫造办处文档记述:“雍正七年四月十一日郎中海望持出葫芦式磁壶一件。奉旨:将此壶交年希尧照其款式仿烧造几件,其釉水如不能十分像,些须深浅亦可,将原壶上添一盖。”如此所凝积的美学思想使得他们由钦慕古物转入摹古抒情之际,更具独特的艺术视野,往往撷其最精华之处组合化裁,既保留经典元素,又另见新意。黄地青花作为宣德御窑之一大创新,所见多为盘碗之类,雍正御窑在慕古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将这一技法应用到瓶、尊等立件琢器之上,正如清末陈浏在《匋雅》中所言:“黄地青花,雍正窑之所重视者,匪独盘然也,大瓶亦有之。”除命本朝御窑烧造之外,更是如本件将永乐遗物加以黄彩, 故本件作品可作为雍正皇帝慕古情怀影响下的经典佳例,亦是明清两代御窑的一次跨时空合作,值得格外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