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籍笔记︱颍上兰亭碎碑歌

旧籍笔记︱颍上兰亭碎碑歌

碎碑歌

○胡其焕

右军真迹空人寰,

临摹独数储河南。

居民何处购遗本,

出自黉宫废址千年古井间。

此碑云是唐宗颁,

镂金屑玉付冷官,

忽经兵燹遭沉湮。

中宵怪气红烛天,

掘之乃获碑文全。

爬梳隐隐露波磔,

但见龙跳虎卧萦拂苔花斑。

覆以云蓝笺,

捣就隃麋屑,

轻搥细细入筋骨,

背有《褉序》面《黄庭》。

遗少文章聃老诀,

真兮草兮谁比伦,

直使虞欧难下笔。

瑶台㛹娟仙女姿。

晴空飘緲春鸾翼,

一朝墨宝出箧持向人,

驰檄飞书来顷刻。

拓工臂断两手胝,

担囊拗尽千骡蹄。

高官恣意谈古物,

深愁石烂终无日。

吁嗟乎!

六丁之斧来虚空,

假手醉汉声䃔䃧。

老天怜此拓摹苦,

肯计名人十指工。

玉斗撞既碎,

铢衣破难缝,

至今残片分西东。

我来颍上搜古逸,

苍凉尚见潭州帖。

萦纡细制蜗牛回,

琐碎伤痕饥鼠啮。

世间何物长坚牢,

劫后能令纸价高。

君看四三百字精彩动颜色,

宝之犹胜英琼瑶。

图源自网络

【简注】

胡其焕,浙江德清(今属湖州)人。清乾隆甲子举人。著有《读霓轩集》。他曾参与乾隆年间《颍上县志》的编纂。

《兰亭》《黄庭》:《兰亭》,即《兰亭序》,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28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黄庭》,即《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100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摹刻本。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褉序》和《褉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其他名人贤人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修褉"活动,所谓"修褉"是中国古代祛除邪秽的风俗,同时也是文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的"雅集"。王羲之特为这次诗集书写了序文手稿。此文共三段,此文长久以来,在书法史中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据传是王羲之在酒意正浓时所书,这是一篇还未抄写工整的草稿,正因如此,它才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王羲之在初写此文时心中情绪的跌宕、书写节奏的变化,甚至连组织语言过程中思维的变化也通过文中的"涂改"墨迹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果王羲之将此文重新抄写,这些被保留下来的"涂改"部分就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时喜时悲,喜极而泣,文章也伴随着作者的情绪如同波浪一般由平静转入激荡,后又返归平静,他的书法艺术也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波动中借着微醉的酒意得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据说第二天,王羲之在酒醒之后意犹未尽,再次提笔重书《兰亭集序》,却不如原文精妙,连续重书多变仍无法与原文相比。可见这篇序文已经是他的巅峰之作。王羲之其书末年多妙,且孔子云:五十知天命也,七十从心。做《兰亭集序》之时正是知命之年,故其"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收集正藏其原作,还命唐代大书法家们对此帖进行摹临以做推广,然后唐太宗临死时下令将《兰亭集序》陪他一起入葬昭陵,之后五代耀州刺史温稻将昭陵盗掘,但在所盗宝物中并无此帖,自此《兰亭集序》消失。至于《兰亭集序》是否还存于世间,则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