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旅程,别样的感受
平时太忙,很少出去旅游,基本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做实验就在睡觉,所以我的文章多源于一些从影视,书籍或者社会现象,从其中找到自己的观感,而很少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但真真多彩的却是生活本身,说到底,影视、书籍之类的衍射的也是生活。
10月份的时候去爬了黄山,是真的“爬”了黄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其中状态对于一个24小时不运动的人可想而知。说起来,这是我第二次去黄山,其实我对爬山没有多大兴致的,因为我家以前就在山脚住着(图里的路是上山前要经过的,看见的山只是要经过的第一座小山头,我们叫它“一点儿山”),然后四周都是山,山里还有松林。
小时候经常跟着父母中山上种地啊,也会去松树林里摘松子,捡柴火,还有摘贼茉花(一种香料,捣碎晒干之后可以拌菜),去松树林要走很远的山路,爬好久才能到,通常我们都是早上四点起床,然后直接出发,差不多七八点到。(这就不详细写了,其实里面很多故事,似乎一两句也说不完。)后来上高中了,与家不在一个地方,再后来上大学到了江苏,现在又在上海,基本上都没有再回去过了。这期间对于登山这个项目总是没什么兴趣,在南通四年都没去过狼山。去黄山为什么去了呢,也是因为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正好实验当时做的不顺心呀,我也想去散散心。
第一次去的时候也在冬天,当时运气比较好吧,日落日出都看到了。跟团游的两日一夜,我和我姐姐两个人,第一天下午三点左右到了黄山脚下,坐缆车到了白鹅岭,然后慢慢游览到了五点左右入住宾馆,为了赶上日落,一路狂奔爬到了丹霞峰,气喘吁吁中看完了日落,完美的日落让我觉得累也值得吧。
第二天五点起床跑到了狮子峰看的日出,冻得是瑟瑟发抖,但是最后也欣赏到了漂亮的日出,不枉此行吧,日出之后还下了一阵阵太阳雨,幸好是毛毛雨,没有淋湿了。
这之后就一路爬山到了光明顶,然后再下山,回想起来好像除了累,没啥感觉。但是整体的印象还是觉得很壮观的,况且真正游览的时间也就一天,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去,这一次小伙伴们说要出去,而且想爬山,后来就一致决定去这里,而我作为了计划者和安排者。从出行时间、路线、食物携带、出行工具等等方面全部进行了详细的计划。
最后游览路线几乎与第一次一致,最大的不同就是原本只需10分钟就到云谷寺,这一次从九点整一直到一点才到了白鹅岭,十个台阶歇两分钟,稍事休息之后一路爬山游览经过始信峰到狮子峰等,本欲下行到西海大峡谷,体验一番险峻的下山路,然后再坐地轨上光明顶,结果下到一环不让下去了,只能又爬上来,接着再爬到光明顶。似乎天气多云,日落并没有第一次去的时候那么美。
第二天早上天公不作美,细雨纷纷,尽管如此,人们也还是早早地等在了看日出的地方,最后也只看到了一条缝儿。之后我们去了一线天(第一次没来),那个下坡确实很刺激。
同样的一段旅程,两次不同的体验。不仅仅是因为天气不一样了,同行的人不一样了,观看的心情也不一样了。第一次,会觉得很新奇,会想拍照,第二次却只想静静的再一次感受这美好的景色。第一次来,从来没想过会来第二次,第二次来,却想着也许还会再来,与不同的人,只是下次不会一直爬山了,要用充分的时间只停留一个地方,慢慢地享受那种自然之乐。
我们的生活每天几乎都在重复,但我想也会有不同,只是大家太忙了,这点细节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
这次的黄山之行,我还有一个感触。爬山前有人卖拐杖和手套,我当时觉得没什么必要,第一次什么都没带,也幸好第一次真正爬的路段和累的路段只有上光明顶那一段。这一次幸好带了拐杖,不然我可能爬都爬不上去了(笑哭),有个杖,真的是支撑了我一路。下一次如果再来,我就得带手套了,因为我发现这次第二天我手疼,拄拐杖拄得疼。这可真得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典型啊。
还有一点想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坚持这个东西。我一度觉得我爬不上去了,真的很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一直在上上下下,下山对我来说还好,上山那是真的要一步一个脚印,举步维艰哪,但最后还是上去了,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好像也没那么难。
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遇到很多事,也许开始会坚持一段时间,但遇到更大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可能很轻易的就放弃了,这两者之间其实有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爬山的时候我们没有后路!爬的少的时候,你不会想要回头,爬到距离休息处一半的时候,你又不愿意回头,因为你觉得好不容易上去了还是别回头了,但爬到一大半距离目标近的时候,你想回头已经不容易了,因为回头路也很难,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尽管每一步都爬得很辛苦,但也只能一直往前直到目的地。可是生活中我们能说停就停,有时候就是缺少了些羁绊而已。有些事说比做容易,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对自己坚决一点。
作者简介
君缘:一个随心又理性的天蝎座女生。爱文艺又不文艺,喜欢疯又不疯,经常写些文字,积极与阳光,温暖且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