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幼名元寿、自称十全老人、西藏尊号文殊皇帝、蒙古汗号腾格里特古格奇汗。出生于北京。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乾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皇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乾隆在诗歌史上一共留下了四万余首诗,是诗歌史上的一个记录。
《读〈贞观政要〉》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王若水点评:
乾隆皇帝一生竟然写了四万余首诗,数量也太过可观了,他是高龄,89岁,平均计算下来他每年也要写500首左右,几乎一天一首诗还要多,象是日记了。他作为皇帝,政务繁忙,有限的时间还要进行几乎“无限”的诗歌创作,其作品水平当然无法保证。但是他是盛世皇帝,幼年天资聪颖,所受教育也是系统规范,汉文化当时也深深植根于满清的血脉中,纵然他诗词创作天分不高,但其作品也不是全无是处,还是有一些可读的篇章的。
这篇是乾隆皇帝读《贞观政要》有所感受所写的诗文。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在位23年,开创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期间尤以政治清明著称。《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此书以君臣对答的方式,分类记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岑文本等四十五人的政论,使后人能够遵循前人的经验,以古为镜,择善而从。乾隆皇帝从《贞观政要》中体味到了许多治世哲理。高尚的品德,深刻的道理,编写进对答形式的书中,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君臣23年的勤勤恳恳的执政安民之路。烛情就是玉烛情,常形容太平盛世,乾隆皇帝以史为镜,认为自己治理的天下也是象大唐贞观年一样处于繁盛时期,要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象李世民对待魏征等谏臣那样,自己虚心纳谏;臣子们要学房玄龄、杜如晦一班忠臣互相配合,衷心国家,自己的孩子们也要循循矩矩,别横生事端(唐魏王李泰,李世民第四子,很受太宗宠爱,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前世的明君啊,读着这墨香的文字,心中对你的敬佩如高山仰止。
乾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有能力,爱攀比,他心中自己统治的王朝一定要胜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他读《贞观政要》的感慨,既是仰慕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同时也是歌颂自己的“乾隆盛世”。
《新荷》
晴暾照兰沼,荡漾波光浅。
贴贴小绿钱,水面八九点。
已足泛杯盘,尚未擎青繖。
芳心不肯舒,半为蘋蒲掩。
李都蔚点评:
乾隆的诗向以海量著称,晒美食、晒旅行、各种炫富(就差九宫格自拍了),无所不诗,要放朋友圈,绝对是那种随时想拉黑他的人。但量变终究没有形成质变,毕竟人家一国之主,日理万机,他辉煌的政绩已经足以傲视历代君王了,做一个文艺青年只是他毕生的追求。当然与他同职位的人相比,像李煜、赵佶这等文学天才除外,他的诗其实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烂,乾隆也有不少清新佳句传世,这首《新荷》便是。
这首诗描写了夏天初生的荷花:晴朗的日光照着兰沼,水面波光清浅荡漾。八九点嫩绿的荷叶,犹如小小铜钱,散在水面上,已经可以泛起杯盘,但还没有撑起青青小伞。芳心还不肯吐露,在蘋蒲之间,半遮半掩。这首诗虽远不能与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比,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贴贴小绿钱”比喻形象贴切,描写了新生荷叶的小巧玲珑;“芳心不肯舒,半为蘋蒲掩”描写了新生的荷花若隐若现,灵动活泼,不失为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