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真的有基因,你还会跟“杀人犯”的孩子做朋友吗?

8月4日,张玉环被宣告无罪释放。

张玉环无罪返乡后接受媒体专访 图/人民视觉

持续了20多年的悬案,靠着墙内墙外孜孜不倦地申诉,张玉环一家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可伴随这个结果,张玉环回到村里,得到的不是愧疚和包容,而依然是孤立与质疑。

真凶没有落网,很多人依然认为张玉环有罪。因为村民这种“卫道士”的心理,张玉环现在在村里步履维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一无所有了。

白岩松谈及张玉环冤案时表示:张玉环蒙冤27年,起点是在1993年,我想想自己,那一年25岁,走进东方时空当主持,今年已经52岁,想想这27年人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更能明白对于张玉环来说,这27年在人生当中失去多少?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对他来讲,这27年的确痛苦难熬;

但这27年,最委屈,最无助,最手足无措的人,是他的两个孩子。

二儿子在一次采访中说,在他的童年里,周边都是“他爸爸是杀人犯”“这孩子家里杀人了”这样的声音;甚至哥哥还被人打断过腿,他们还被人往嘴里塞过牛粪。

这些经历只是九牛一毛,对于他们来讲,旁人异样的眼光,同龄人刻意躲避,这些经历都是埋藏在心里难以抹去的伤痕。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由于被证实是冤案,网上主流舆论都是在鼓励,在支持,在讲当年应该如何如何;

但是当你身边有一个真的可能是“杀人犯”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你究竟会如何对待他,或者他们呢?

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会拍着胸脯说,我会跟他成为朋友,我要帮着他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热播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的就是“杀人犯”这个词给社会带来风声鹤唳的恐慌感,以及人们面对家属的恶意,甚至有人想要为他们辩解辩护都会被泼粪恐吓。特别是对于孩子,现在身边的人还有键盘侠们似乎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到他们身上,似乎这样就代表了正义。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在身边的群体里做了一个小的调查:“如果你的身边真的有杀人犯的孩子,什么原因会让你攻击他?”下面三个理由是被调者回答频率最高的点。

担心他成为下一个杀人犯;

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杀人是会遗传的。

犯罪有基因吗?

有的。

美国的一位神经学家法隆一次研究中发现自己的脑部结构和心理变态者一模一样,得知此事的母亲塞给他一本书,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几百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

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为此他还做了一项调查,他追溯了两个姓氏几百年的族谱,一个家庭盛产医生、律师等精英职业,而另一个家族盛产小偷、强盗与恶棍。

事实上,是他自己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轻躁狂的状态,会喜欢那种刺激的感觉,会喜欢看暴力电影等。自己却从来没有犯过罪,但是对罪犯有天然的敏感度,甚至还担任了《犯罪心理》的顾问。

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书,《天生变态狂》,用近乎自黑的方式,揭露自身成长过程,希望大家可以认识到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告诉那些可能真的是罪犯的孩子,没有谁可以有理由放弃自己的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我们如何给这些孩子塑造良好的环境?

1、明确犯罪对象

我们需要去区分,犯罪的是谁。明确了是谁,所有愤怒只指向这个个体,而不是家人。

如果有条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作恶的原因。

尝试去了解加害者,是为了从中寻找“恶”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恶”的发生,教化潜在的“危险之人”,从而在根本上保护我们的共同生活。

对于这些孩子来讲,我们也要告诉他我们的态度,并不是说要隐藏自己的愤怒,而是要告诉他,我们不需要你背负父亲的罪责,但你要清楚,你是你,他是他,如果你愿意担负什么,那一定是你自己的意愿。

不要随便去贴标签,我们的确可以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但是无形之中,这种行为也是在抹杀一个人。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俗话说三人成虎,当身边的人说多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防御性认同,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久而久之,他反而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用爱发电

这一句并不是口号。

就像法隆教授那本书里强调的一样,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性格、价值观等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时做调查的时候有一个家长的反馈最奇葩:

我担心他的孩子会伤害我家孩子,所以我让孩子带人先欺负他,这样他就不敢欺负我家孩子了。

这个家长并不知道,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有害人的心,这种行为反而更容易把孩子置于危险之地。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学习到的只有攻击与伤害,而不是爱。

像张玉环一案里面,几个孩子最终没有走向犯罪的道路,母亲,外祖父给到的爱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爱在里面,这二十多年村民给他们的白眼与非议,将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退一万步讲,为了对抗怪物,我们必须变成怪物吗?

对犯罪原因的追索,经常会落到个性特点、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暴力与不平等机制上。

事实上,在净化社会土壤这件事情上,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去努力寻找躲在云后的希望。爱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产物,他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与善的一种希望。

所以朋友们,如果我们身边真有这样的孩子,请你们务必提醒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阿伦特曾经提醒我们,丧失思维能力之时,恶便会真的降临。而当我们的思维能力延展一分,恶便会被逼退一寸。

请带着这份孤勇,努力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