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悠远的盆景是这样做出来的!
盆景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又相互借鉴。诗、画常取材于园林、盆景,而园林、盆景的创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因此,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画的影响和启迪,许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而成的。
但盆景又不同于诗、画、园林,它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描写事物,歌颂祖国的锦绣山河,它不受空间的限制,画可以利用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峰峦,以表示山岭绵延,而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限制,但其可利用的空间却比盆景大得多。盆景艺术是以盆为纸,以植物山石绘成立体的画,利用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把大干世界浓缩于小盆之中。
盆景艺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造型布局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却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原则,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在进行盆景艺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法一而形万”。
盆景造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
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立意庸俗,当然创作不出造型新颖、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来。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兼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俗则俗。”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说,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则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体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那样明显,它是内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赏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才能体味其中之美妙。
如当人们看到给一株树干粗短、枝叶茂盛的五针松盆景命名为《有志不在年高》时,就会使人想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英姿勃发的青少年,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从而激发人们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
比如当你游览黄山时,看到千姿百态、驰名中外的松树,如迎客松、倒挂松等,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动,于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观再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并根据这一欲望进行立意,然后选材进行创作。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
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一是当你在国内游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深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风光再现出来,或因看到某种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启发想进行创作,进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盆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盆景能美化环境,给予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一般说来,真正美的东西,一方面要符合自然,另一方面要和理想一致,二者缺一不可。盆景所以成为美妙的艺术品,就是因为它能够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为一体。因此,要了解自然花木、山水之美,首先就应该向大自然学习。
著名的诗人、画家,他们事业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一件盆景作品从立意到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来的,它是作者生活实践、艺术修养、文学水平和制作技巧等综合的产物。因此,要求盆景创作者“行万里路”,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盆景创作者还应从绘画、文学、雕塑、园艺、诗歌中去吸取营养,学习借鉴他人盆景作品的长处。作为一个盆景创作者,既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又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要广积薄发,成竹在胸,头脑中“贮存”有大量的树木形态,胸中有江山万里、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波澜壮阔的大自然景象,然后再进行立意、构思、构图和创作。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立意新颖、神形兼备的盆景作品就会从你手中脱颖而出。
在盆景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扬盆景材料的长处,而避其短处。一般来讲,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枝繁叶茂的。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见到素材后,一般不会马上动手修剪,而是首先找出该素材的长处并进行构思,当一个适宜的盆景造型图案考虑成熟时,然后再动手进行锯裁、修剪、蟠扎。充分利用盆景材料原有的优美自然造型,同时把有缺陷的或者多余的部分去掉;如果不能去掉的话,则把优美耐看的部位作为观赏面,把有缺陷或不够美观的部分放在背面。对盆景材料进行这样的构思、造型,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在树木盆景定型修剪时,有的把枝干的大部分都剪除,仅留较短的一段主干和3~5根枝条,这就是“繁中求简”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
繁中求简所说的简,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不是简单化,也不是越简越好,而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如山水盆景中配峰适当的简,反而能突出主峰。在制作盆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大与小只有将两者相对比较,其大小才得以显现,即没有大就显不出小,没有小也就显不出大。以小见大,小是手段,不是目的;小是形式,大是内容,通过小的客体来表现主体的高大。不仅盆景如此,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也都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古人云,“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说的就是以小的画面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在艺术创作上以“咫尺”来达到“千里”的效果。在树木盆景中,经常可以看到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直一斜的造型。一般来说,是以高、大、直的树木为主体,短、小、斜的树木为客体,两者不但在体态上有差别,而且气质、造型等也变化多样,其目的是“以仆衬主”。客体是陪衬,为了突出主体,要注意使“客不欺主”,要“客随主行”。
盆景艺术中的小,也不是真正的小,而是“以小见大”;所谓大,也不是简单的大,而是寓大于小。几株小树木,高低错落有序地栽于长方形盆钵中,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森林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盆景艺术“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