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羊脂白玉值钱吗?看完羊脂玉的历史,我迷惑了...
有不少客户都曾经找大叔买“羊脂白玉”,时间长了,羊脂玉反而让大叔都产生了一些困惑,究竟什么样的料子才是羊脂白玉?鉴定证书上的“羊脂白玉”真的都是好玉吗?结合市场的种种现状,和玉大叔想聊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羊脂白玉”是怎么来的,标准定义最早在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1999《和田玉》中,几年后,国家标准GB/T16552-2003《珠宝玉石 名称》对和田玉的定义,却仅仅涉及了白玉到青玉的定义,即白玉、青白玉、青玉三个种类,并没有羊脂白玉,其实羊脂白玉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三国时期曹丕提出的,他在《与钟繇谢玉玦书》中曰:“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首次提及“美玉”是“白如截肪”,这个很形象的比喻在后世也有个慢慢的普及过程。
古代与现代的审美观点有些差异,历史早期是“以青为美”的,在明代之前,唯有皇室才能用玉,皇室却认为对玉石最好评判标准应该是“油润度”,偏青色的玉石铁元素含量高,往往透闪石晶体较为致密,确实从感官上“油润感”是强于白玉的,再加上西域距离中原遥远,玉石获取极为困难,优质白玉在古代鲜少留存,民间更是只有传说,未见其物。
直到明代才因手工业贸易萌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有了一定的改观,明初著名收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称:“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贵”,甚至在我们小时候最爱看的《西游记》中,翻到第三十三回至三十五回,也有太上老君的羊脂玉净瓶被莲花洞大魔盗取,与孙行者斗法的故事,侧面证明羊脂玉开始被大众所认同。
而真正把优质白玉正式定义为“羊脂玉”的具象描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首次使用:“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实际上来到明朝的晚期,民间才真正用羊脂标准去品鉴白玉。和田玉文化的历史大推手——乾隆皇帝御诗《诗咏周玉素壁》有云:“质本羊脂白,色今栗子黄。”说明清朝大家已经普遍把高贵的白玉称之为“羊脂白玉”,可千年历史进程仍然难解我们的疑问:为什么直到今天,羊脂白玉仍然“仅仅”是一个地方标准呢?
大叔先读一遍“羊脂白玉”新疆标准中给出的定义:“表示优质白玉,颜色呈脂白色,可略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绺裂较少,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根据带糖色的多少可进一步细分为:羊脂白玉、糖羊脂白玉。”,从描述中不难看出,羊脂白玉的定义其实非常宽泛,既没有产地的限制,也没有提及具体的物理成分定义,仅有的描述“油脂性好”(抛光好的白料子油脂感都挺好),“绺裂较少”(成品都可以避开或者巧妙利用裂纹)等模糊的形容,为了让鉴定机构有个准衡,最终也是通过提供“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来辅助定义的。
毕竟新疆地方标准只能是参考意见,并无强制性,“白”还算有个参照,所谓的“润”根本无从对比,使得目前玉石市场上被鉴定90%的所谓“羊脂白玉”,都是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甚至部分色度较好的罗甸玉都能被鉴定为“羊脂白玉”。
看明白了吗?片面的追求“羊脂白玉”压根没有意义,在国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升级之前,这种文字游戏不过成为了部分商家的宣传工具,了解真相的您,就不要再为一个名称而纠结了!
←和玉大叔官方售玉微信
有趣的小哥等你来撩
仅售玉使用,鉴玉请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