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变迁威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们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而自豪,但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那就是如何保护好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如何让民族文化持续传承,让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我们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的双层压力。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贫困和强势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大众传媒的重重压力下,变得更加脆弱甚至濒危。许多少数民族青年冲出大山打工的同时,正在快速地忘却本民族的文化。许多人不再认同自己的文化,更不用说主动去传承。织布机的数量少了,寨老们的威严没有了,相互间的互助和交往物化了,村寨传统的知识体系和运行机制正在解体。而这种文化传统或者说文化精神一旦丢失,尤如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一样,不可恢复。其连锁反应就是:这种长期以来与生态所形成的和谐关系,也将不能维持,人们将不再敬畏和遵守他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文化契约,一切以追逐经济收入为目的,这是非常危险的。

目前贵州省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由当初的“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已经上升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纲领。文化多样性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成分,对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文化、民族、社科等部门不仅要挖掘和保护物质文化,更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纳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中。特别是像贵州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更加应该充分保护和传承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结合美丽的自然风光,让生态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