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最怕京剧走样了,失传了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任姗姗 陆怡彤)

“最怕京剧走样了,失传了”

在谭先生家的客厅,有一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在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书房,那张照片里有毛主席和谭富英、谭元寿。谭家人说,毛主席在北京看的第一场京剧演出就是谭富英的戏,由谭小培陪同。自此,谭家三代就常常去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那时,毛主席称谭富英为谭先生,称谭元寿为小谭,称谭孝曾为小小谭。

“谭家祖祖辈辈都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这些荣誉不单单是给谭家,更是给予我们京剧界的”。谭元寿不止一次这样说。

家族的巨大声望,戏曲界乃至国家的厚望,在谭元寿的人生里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谭派第五代的谭元寿,全面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守本纳新,拓宽戏路,“做了谭派艺术忠诚而富有成效的守护者”。

因为这样的梨园人生,谭元寿才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京剧,关心京剧的未来。

他常说“艺术家是唱出来的,不是任何人可以馈赠的。”尽管他唱过演过的戏有二百多出,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数字,但他一直强调自己与前辈的差距。他几乎能唱各种老生戏与武生戏,他说程砚秋先生花旦、刀马旦、泼辣旦、昆腔戏什么都唱,所以希望人们不要狭隘地理解流派艺术,希望青年演员在继承流派的同时,一定要多学、多演、多看,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可惜,现在年轻人实践的机会太少。”

他说,京剧这门艺术就是口传心授,看录像谁都能看明白,但里面的内涵是看不会的,很多诀窍必须口传心授,“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他从来没有门户观念,一直对登门请教的戏曲界人士敞开大门,年届九十还亲手指导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

他最担心的也是京剧,“最怕走样了,失传了。梅先生有句话富有哲理,'移步不换形’。我们要跟着时代,但不能为了追时代就丢了本来的样子。”

关于京剧,谭先生总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寄托。今年是谭鑫培诞辰170周年,或将为我们整理传承谭派须生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告别时,谭先生拱手作揖、起身相送。我们举起的手停在了半空,心中不免伤感。

人们说,有人才有戏,有戏才有派。因为一代代戏曲人的执手相望、砥砺前行,才有京剧两百年的辉煌。无数个体的追求最终会塑造出时代的模样。但如果我们都习惯了追随时尚,在新颖芜杂的各种话语中摇摆不定,而无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时代文化的准星和标尺又在哪里?

令人动容的,是谭元寿身上的从容与专注。那种不与流俗同尘的神色,恰恰是今天最为宝贵的吧!

谭元寿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定军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