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功效、作用
关元穴位位置图
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穴位解剖
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关元穴的名词解释
关元穴。经穴名。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
(1)“关元穴”
“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2)“下纪穴”
“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3)“次门穴”
“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4)“三结交”
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丹田”。
(6)“大中极”
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穴。
关元穴的功效与作用
关元穴的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3)早泄:人到中年容易精关不固引发早泄,按摩关元可缓解早泄症状。患者可坐在床上,用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做100—200次,直至擦热为止。然后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三阴交穴,做100—200次。
(4)原发性痛经:年轻女性比较容易发生痛经,患者可以取仰卧位,双手重叠(右手在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小腹,顺、逆时针各做100次。然后双手中指指腹点按关元穴6分钟,接着右手手掌从肚脐直向下推腹部,做50次。最后将双掌重叠放在关元穴上,静躺20分钟。此外,还可以多搓搓腰,以搓热为好。此法可以增强脏腑功能、调理气血,防治阳气不足、阳虚有寒等导致的原发性痛经。
(5)阳气不足:人上了年纪容易阳气不足,体质下降,导致反复感冒、消化不良、腰腿疼痛、四肢不温、水肿、小便不利等一系列疾病。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将双手重叠,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腹部9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关元穴6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此法可以温补阳气,强肾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