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香格里拉(之三)
——————————————————————————
阅读更多游记图文,请“阳光户外”添加关注。
——————————————————————————
秦岭的香格里拉(之三)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在返程的路上
大多时刻都是行走在这样满是绿色的小径的
阳光照射不透
湿润凉爽
呼吸顺畅
心里有一种感觉
在这样的路上哪怕永远走下去
都不会感觉远都不会感觉长的……
一处开阔处,开满了白色的小花
转过巨石,有一户人家
花丛中
被人踩出一条小道
既觉得可惜邮局的精致
也许生活、心情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彰显生命的意义
在一户人家门前有一块巨石
一座大的石碾弃在那儿
那不可能是人力搬进来的
说明了过去这儿应该有很多的人家
那是生活必备的工具之一
花香满经
一派静谧的田园风格
让人格外舒心
穿过这一片只有一户人家的开阔的布满花儿的草地
又进入密林中行走
这一段往复折返的林间小径又叫十八盘,还叫练驴坡
在俺看来已经很好走了
下坡,除了稍微有点湿滑,应该是很好走的
林很密
抬头只看见稀疏的蓝天的影子
长长的藤条挂满树枝
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粗的藤条挂在丛林
真心想抓着它们荡秋千玩
林中不时有潺潺溪流
水和绿,这些生命的基本元素
在秦岭里都很丰富
沿着溪流一直向前向下
似乎永远走不出这片绿色
心里也希望永远能在这样的绿色中行走
终于走到了大寺一组
这儿是今天出山行程的一半
这儿也是只有一户人家的一块山坳
一座古老的老房子
里面住着一对年龄较大的夫妇
看见我们举着相机拍摄,他们躲在屋里不愿出来
在房子侧面及正面养着两窝蜂
蜂窝就那样被摘下来裸露的放在簸萁里
蜜蜂三三两两的落在蜂窝正在酿蜜
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
心里想着那些蜂蜜一定是最纯美的
房子的四周皆是碧翠的山峦
只在靠近河道的平地上种着些蔬菜
此情此景
这不就是多少城市人所追寻的世外桃源
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么
一株古树,树上结满了蘑菇
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着
一种自然原始的感觉
恍若童年恍若梦中似曾相识
这样的绿色
仿佛能把整个人整个心完全染绿……
走不出的绿
望不出的绿
此行走过
从此梦也会是绿色的
又是一片相对开阔一些的地方
不同的是这次地面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朵
阳光下分外耀眼
在这儿也有一栋房子
不过已经破败久不住人
刚往前走了几步
看见一位老者背着东西进山
原以为是背的粮食,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他背的是一背篓青瓦
问了一句,他说的陕西土话半句也没听懂
看来,大山对他们还是有着永远的诱惑
他们对大山还是有着永远的依恋
山水秦岭
绿色秦岭
历史秦岭
人文秦岭
逐渐走进水边
水也越来越大
最终从高冠流出,形成高冠河
河流越来越宽阔
水很清澈,泛着淡淡的蓝绿色
两侧全是山岩,只是绝大多数山岩都被绿色所覆盖
至此,我们又走进一段连接着历史的秦岭古栈道……
有时间到秦岭的香格里拉中去
那儿是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
你可以在那儿发上一个月呆应该都不会觉得乏味……
秦岭深处的磨盘
记录着历史的痕迹
远处是苍茫丛林
近处是绿荫蔽日
一株大树看样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就那样侧悬在崖壁上
一部分根成为路的一部分
支撑着过往的脚步
河岸巨石林立
也成为这山中的风景
山的一侧是悬崖,一直伸进河里
在靠近河水的地方凿出一条岩路了
悬崖石壁上还有一些空洞
想来是历史上搭建木质古栈道的遗迹
这条路也是现在大寺通往高冠的唯一一条道路
远看,秦岭茫茫,河水滔滔
连接山内山外,舍此其谁
后来这样的路又碰见几处
如蜀道,难于上青天
此行往后,一直沿着这条高冠河岸行走
有河水的的冲刷滋润
山峦高耸,郁郁苍苍
在一处河的拐角对岸平地处
有一间茅屋静静的坐落在那儿
真难以想象,为什么要在那样的地方花气力建房子?
住在那儿生活来源怎样补充
没有洪水猛兽伤害么……
走过这座小铁桥
距离沟口就只有不到十公里了
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和力量
俺加紧脚步大步出谷
山谷依然是铺满绿色的小路
天色逐渐阴沉
下起了沥沥小雨
山更翠
山中一处人家,可以看到里面隐约住着人
神仙般的生活
两点整,到达高冠瀑布
这儿也是高冠景区的入口
自此,从早上七点至下午两点
秦岭徒步七小时,路程约三十公里
经历满眼的绿色潺潺溪流
穿丛林跨古道
见识见证了山水秦岭绿色秦岭静谧秦岭
这份美,已深深印入心中……
秦岭的香格里拉,俺还会再来……
山水秦岭中,人也是风景。
如果有时间,那是适合发呆的地方。
鸟语花香,清澈心扉……
只要走进
心,便柔和如梦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