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月球的水稻今收割,何时进入百姓的厨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五号核心目的就是实现中国首个无人月球取样返回地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月球取样的国家,很多人都把目光盯在了月球土壤上,时光荏苒,8个月过去了,跟随着嫦娥五号一起升空的2000株“奔月”水稻开始收割,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一起上天的还有水稻。
实际上,一批重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随着嫦娥五号航天器,完成了23天的环月旅行,它们在深空环境中,经历高能宇宙射线的照射,辐射量达到了4000毫西弗特之上,这是个什么概念?一般我们去医院拍摄一个X光片所承受的辐射量还不到0.01毫西弗特。
这些经过宇宙射线洗礼的水稻种子,返回地球后,最后“落户”广东,并开始新的生命周期。经过实验室育秧后,在今年3月份这些太空稻被移栽到田间。
▲太空稻插秧
如今太空稻已经有大半个人高了,也到了收获的季节,硕大的稻穗将压弯了腰,科研人员介绍,这些水稻稻粒有1厘米左右长,通体呈米白色和褐色。
这些稻粒个个卖相很好,透过屏幕似乎都可以闻到米饭的清香,那么,这些太空育种的水稻什么时候能进入百姓的厨房,这些水稻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呢?
目前地球上的各种植物,都是在地球上经过漫长的演化后,有了现在的模样,它们每一代都能保存生命体的容貌和内在机能的原因,主要是依靠遗传物质传递和优化,由于地球环境变化很小,对于这些植物来说,几千年甚至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然而,植物种子一旦暴露在太空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它们经历各种强辐射,甚至还会被无处不在的太阳风抚摸,后果就是它们的DNA序列会被破坏,加速了生命体的基因突变。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从太空中游过一圈的植物种子,会出现各种形态,比如各种颜色的辣椒,硕大的南瓜等等。实际上,植物种子(生殖细胞)进入太空后,发生变异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太空育种:打开植物生长限制大门
在很多超市也看到了,太空育种的辣椒等蔬菜,个个品相很好,口感不错,营养丰富,然而,并不是经过太空旅游后,植物就会变成优质植物。
在太空遨游一番的种子,由于太空的特殊环境,产生大量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拿回地球经种植后,生长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大的、小的、圆的、扁的……但不全是人们想要的。
这样就需要科研人员,对这些植物进行培育和筛选,去除“歪瓜裂枣”,甚至有毒的个体,留下大个头、圆润饱满作物的种子。
因此,每次太空育种都会携带大量的种子,以便从中选出优质的品种。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神舟五号航天器的水稻种植成功,但人们要想品尝它的美味,还需要经过几代筛选后,才能真正投向市场。
“这次收获的是'奔月’水稻的第一个世代,我们很快将播种第二个世代。”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收获的第一批种子来源于2000个植株、1万个单穗;科研人员对每个植株收获的种子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用来继续种植,第二类用来进行广泛的基因及性状鉴定,第三类将作为种子备份进行长期保存。
由于,此前转基因食品闹得沸沸扬扬,至今转基因产品是否对身体有影响,也没有明确定论,那么太空育种的植物,是不是转基因呢?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在我国,太空育种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很多太空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十几亿亩,侧面也证明了这种育种方式是安全的。
实际上,太空育种与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航天育种并没有人为将外部基因导入植物中,太空育种的变异与在地球上的变异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它并不是什么转基因。
写在最后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通过太空育种,优选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是非常快速有效地获取新品种的方式。
此前,水稻种子已经跟随多个航天器完成空间诱变之旅。这次跟随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的太空育种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嫦娥五号达到了月球轨道,是此前未曾达到的高度,在深空环境下,生物体将会面临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