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在国外?中亚农民耕作时挖出一块石头,确认了李白出生地
李白是谁?你眼里的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狂士,还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文人雅客?
不管他是浪子,豪侠,诗仙还是酒鬼,我们今天撇开别的,只来谈谈李白的出生地。
李白曾说过"少长江汉",而唐代的岷江与嘉陵江(即西汉水)之间就是称"江汉",也就是说他是蜀中生长的。
他说过"家本紫云山",即是说他家住紫云山下,也就是青莲。
李白还写有30多首怀念巴蜀家乡的诗,特别是他晚年思念巴蜀故乡特别强烈,希望叶落归根。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大致有两种说法,咱们先来看看第一种:神龙元年(705年)李白出生于四川。
根据以上李白的自述,我们就能知道蜀中是李白成长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李白五岁时,他和父亲迁居到了蜀郡绵州青莲乡(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青莲镇)所以李白出生在四川是站不住脚的。
1982年,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的一个中亚农民在耕作的时候,无意间挖出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的字那个农民他也看不懂。于是便立刻联系了当地文物部门。
没想到这一发现,揭开了中国一座古城——碎叶城,也引出了李白出生地的第二种说法: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唐代的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李白出生在国外?是的。
碎叶自古以来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碎叶城是唐朝管控西域的战略节点。以至于在唐朝的边塞诗中,碎叶、轮台、楼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几乎成了西域边疆的代名词。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断言碎叶有二,他说:"考碎叶在唐代有两处,其一即中亚碎叶,又其一为焉耆碎叶。"那么,李白到底出生在碎叶那个具体位置呢?
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专家赶到现场发现这块石头上刻的字,大致意思是"唐代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杜怀宝为天子祈福、为死去的父母冥福。"
李白的出生地根据这上面的文字,就此可以确认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杜怀宝是谁。
《新唐书·王方翼传》中记载:
唐高宗调露元年(即公元679年),裴行俭奉命前往西域平定突厥叛乱。为配合这次行动,后来修筑碎叶城的王方翼被封为安西都护,而杜怀宝则从安西都护调整为庭州刺史。当叛乱平定,碎叶城修筑完成后,唐高宗一道诏书又将二人职位对调,杜怀宝又被派往碎叶镇守。
这几十个字的记载是能确定唐朝时期碎叶城位置的核心证据。
公元677年,裴行俭突袭盘踞碎叶的突厥叛党胜利。他之后,唐朝牢牢控制住了碎叶城。李白的父亲因为犯错,和家人一起远赴碎叶。李白就在这个城市意外出生了。
托克马克市,就是李白的出生地。以现在的版图来说,李白是个华籍吉人,虽然出生在国外,但确实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碎叶城遗址距最近的中国边境直线距离为38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泰山。距西安直线距离3050公里,即使是坐动车,从碎叶到西安也至少需要16个小时。
不管多远的距离,也挡不住李白那颗爱玩的孩子心。
李白一生可算是"浪"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所熟知的《静夜思》这首诗,就是离开家乡的时候在扬州一个乡下的旅馆写的。现在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大部分是李白在外面玩或者喝醉之后写的。
不光是李白,在古人眼里,距离好像从来都不是问题。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在漫长的古道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读来让人觉得惊艳壮美的诗词。比如,唐代的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候,写的一首诗。
唐朝诗人张籍送别西行友人时,渡过渭水时写道:
张籍 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继续探索着惊艳古诗词背后的那些风景和故事,从繁华的市中心,到郊外的静谧森林再到广阔的大漠边塞。这一条条古道,都有诗人们的身影,都有他们的诗词。
熟读古诗词的人大部分都去了解了它的作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诗人都是在旅行,漫游中度过的,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反过来看,行了万里路,也自当读了万卷书。
古诗词使得古时历朝历代的文化得以繁荣昌盛,文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它对于古代国家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现代也同样重要。
现在有的古诗词书,枯燥乏味,没有新意,让然很难融入其中,好好感受古诗的魅力。为此,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部《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本书由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读书节目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贺超叔叔配音并推荐。
这本书可以带你去古诗词的家乡旅行、吟诗、听故事。带你去88个地方,带你拜访40位诗人,吟咏180首诗篇,聆听200段人生过往,李白、孟浩然、王维、杜甫的诗词你在里面都能读到。
这是首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寻找古诗词的家,也许就在你的家乡,也许就在你曾经去过的的地方。
目前,中小学都开始使用大幅族王佳乐古诗篇目的部编版的语文新教材,古诗文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未来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
这是一套能让孩子从3岁读到10岁的书,用古诗词喂大的孩子,注定会赢在格局上。而且一边学古诗,一边学习地理知识,一举两得。同样,喜欢诗词的成年朋友也很适合这本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词,对于孩子来说是培养他们文化底蕴,帮助以后更好学习的助力。对于成人来说是提升文化修养,自身气质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