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这些东西,春天就失去了灵魂
南方人吃野菜是出了名的。在北方朋友的眼里,只要是地里的、绿色的,南方人通通不会放过。
直到前几天解剖了荠菜,才知道广东没有这玩意儿?地标北方的朋友也表示不服:咱们东北也有野菜!
野菜,吃的就是一个鲜字。但凡野菜,天然都带有一种种植蔬菜缺少的清香。在之前的蔬菜维生素和矿物质排行榜中,野菜名列前茅,引起了大家的疑问——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我说,那就是未曾被驯服的自由的味道啊!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春天的野性味道。
别名
地菜、野荠
外观
一把打开的小绿伞
味道
隐隐的清香,非常友好
荠菜,叶子呈锯齿状,颜色绿中带一点灰紫,表面还有一层细细的茸毛。
采荠菜,我们一般称之为「挑」——蹲在地上,弯着腰,在地里仔细地找;找到一朵,用手里的小剪子往上这么一「挑」,再剪断。
我私自封荠菜为野菜之「后」。闻着没有奇怪的气味,反而有一股子清香,吃起来也没有苦味、涩味,算是最友好的野菜了。像不像母仪天下端庄大方的「皇后」,令人挑不出一丝刺儿来?
至于为啥是「后」,而不是「王」,稍后再讲。
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以至于让人忘了,它是多么不可多得的时令鲜蔬。
虽然常见,但贵在量精,整颗整颗炒食太过奢侈,口感也略微粗糙了些。
所以南方人吃荠菜,一般是开水一焯,捞起后剁成细末,和着鲜肉拌成馅儿,做成荠菜饺子、馄饨、包子、春卷。
不加修饰的田野清新之气混着油腻腻的肉香,滋味妙不可言。
北方的朋友说,他们也吃荠菜。一般会将荠菜腌制贮藏,之后的一整年里,随取随吃。
作为最早报春的野菜,春寒料峭之时,荠菜早已出头迎春。不过大家千万记住,荠菜只有幼嫩的时候可以食用,开花了就不能吃了哟~
▲呼声非常高的荠菜鱼圆。
别名
红梗菜、鸡儿菜
外观
叶片椭圆,边缘有小锯齿,根茎处泛着紫红色
味道
一点点苦,一点点涩
马兰头,春秋都有,但毫无疑问,春季的马兰头一定比秋季的鲜嫩。其中又当以清明时节的为最佳。
马兰头虽然略带苦涩气味,但焯水后就像抖落了一身刺的刺猬,变得清甜可口。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里,回忆起小时候的绍兴歌谣,「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足可见马兰头在江浙人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焯水清炒后和笋一起凉拌外,马兰头拌香干也是一道经典的凉菜。如今饭桌上还时常可以见到,一碗倒扣的香干马兰头。
在青草和豆腥味中混合了麻油的香味,闻之垂涎欲滴,一上桌,必定是最先被人们抢光的凉菜。
别名
草头、金花菜
外观
三片小叶子,像极了三叶草
味道
清甜
苜蓿,这个大名提得比较少,江浙沪一带更喜欢称它为「草头」。
草头很好认,由三片小叶组成,中间蔟着点点小黄花,看上去可可爱爱,叶片却是硬挺挺的。
印象里,浙江吃草头远不如荠菜和马兰头盛行。我唯一吃到过一次,还是在上海。
上海非常有名的一道菜,叫「草头圈子」,顾名思义,就是草头+圈子。圈子,是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猪大肠。是不是很形象?
草头质地比较老,据说很是「刮油」,配上肥腻的大肠,正好互补。据朋友所说,吃起来那叫一个草有肉感,肉有草香,老的变嫩,腻的变清新。
为啥是据说呢,因为我接受不了任何内脏,无缘尝试。喜欢吃大肠的朋友一定要试试。
别名
香椿、香椿芽
外观
茎和叶子颜色为深浅不一的红色
味道
闻着臭,吃着香
香椿,在野菜界号称是榴莲一般的存在,自然就是「野菜之王」啦!恨的人闻之欲呕,爱的人如袁枚所说「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不像一般野菜长在地里,而是高高地挂在树上。嫩嫩的香椿芽叶厚芽嫩,叶片红中泛绿,「香味」浓郁。
如果你「有幸」闻到过臭椿,就会对香椿改观了。
因为够嫩,自然可以凉拌吃。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跟香干马兰头一样,焯水后切成碎末,拌入嫩豆腐,淋上少许油(得用香油)、盐。
真乃「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如果接受不了香椿的气味,就试试香椿炒鸡蛋。香椿嫩芽碎末与蛋液充分融合,滑入油锅,「嗤啦」一声,泛起金黄一大朵。炒鸡蛋本身有些油腻,有了香椿的加盟自然清新了不少,而鸡蛋的鲜味又盖过了香椿浓郁的气味。
当年还在老东家时,每逢香椿上市,夜班结束后我总要去食堂点一份香椿炒鸡蛋。要问为啥只有夜宵时刻有,食堂师傅说了,量太少,白天根本供应不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吃香椿一定要趁早。标题中的这句诗,说的正是香椿得赶在谷雨前吃,晚了可就老啦,香味也会越来越淡。
别名
婆婆丁
外观
叶子上有倒长的锯齿
食味
非!常!苦!
蒲公英大家都知道,毛绒绒的小球球萌态可掬,但我没想到,它的叶子居然还能吃!
前些天看了博主「大连老湿王博文」的视频,才知道这回事儿。一问北方朋友,立马引起了她的共鸣。
东北人挖婆婆丁,好比江浙人挑荠菜,可谓是天寒地冻后的第一口时令鲜蔬。
可比起荠菜,婆婆丁的口味就没那么大众了。苦啊!非常苦!极其苦!朋友说,多年前她在家招待一位南方朋友,对方就被生婆婆丁蘸酱给苦哭了。
当然,除了生吃外,婆婆丁还能清炒、放汤、凉拌。总之,野菜能干的活儿,它一个都不落下。
别名
猫爪子、龙头菜
外观
有青有紫,头上弯曲成一个猫爪样
味道
略苦,滑溜溜
比起其他的野菜,蕨菜不那么像一种绿叶菜,因为它吃的是茎。三月出生,蕨菜的幼芽还没长开,蜷曲着,低着头,一如羞涩的小姑娘。
「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待到幼芽从青变紫,就是最美味的时刻。
蕨菜吃起来总令我想到木耳菜,入口略苦,滑溜溜的。小时候性子急,没嚼几口,就滑进了肚子里,还要辩称「太滑了,不是我吞的,是它自己滑下去的」。
蕨菜,凉拌可食,清炒可食,腌渍可食(超市里经常能见到袋装或罐头的腌蕨菜),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却要数蕨菜炒鲜鱿。
紫色的蕨菜、白色的鱿鱼,撒上几根切得细细的红椒、青色的葱段,那画面,至今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找不到图片,各位自行想象吧)。
只可惜,新鲜的蕨菜已经好些年不曾吃到了。
别名
蚂蚁菜、五行草
外观
红杆绿叶
味道
略微的酸
和荠菜、马兰头一小株一小株的不同,马齿苋更像是野草,铺在地里,大片大片,嚣张得不可一世。
因为量多,不稀奇,我对马齿苋就没那么珍惜了。加上它的气味比较冲,口感有一些酸,粘粘的,我一直不太待见,一般意思意思吃两口就当不负它来一遭了。
马齿苋的叶子很软,凉拌、放汤都行,有些地方还会用它来做菜粥、包包子、摊菜饼。
别名
蒌蒿
外观
瘦高个儿
味道
清香脆嫩
芦蒿腰肢细软,香气拂人,清凌凌,水嫩嫩。
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蒿。汪曾祺写芦蒿: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
芦蒿种类很多,按茎的颜色分,有白的、青的、红的,都可以吃,味道也是极清新喜人的。汪曾祺回忆吃芦蒿,「就好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芦蒿有没有其他吃法我不清楚,我只吃过芦蒿炒腊肉这一种做法。
清瘦的芦蒿浸透了腊肉渗出来的油汁,似乎丰腴了一些。可能是家里买的芦蒿不够嫩,又或是炒过头了,单吃芦蒿,我总觉得柴了一些。夹一筷子腊肉和芦蒿一道放进嘴里,才是刚刚好。
别名
艾蒿
外观
叶子呈灰绿色,有白色绒毛
味道
略苦,气味强烈
艾草,全国人民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着网红青团的散播,艾草也越来越为北方人所知。
新鲜的艾草有强烈的气味,但并不难闻,更类似于雨后混着泥土腥味的青草味儿,浓郁而清新。
我们「吃」艾草,一般不直接吃,而是取艾草汁和面,做成青团。因为青团通常在清明前做,扫墓时都会带上蒸熟的团子拜祭先人,又叫做清明团子。
记忆里的清明团子,最经典的口味当属春笋豆腐干咸菜猪肉馅儿的。而且必须得用老底子的竹屉蒸。
刚出笼的团子,哪怕再烫嘴也要啃上一口,任那油汁淌下嘴角。咸鲜中带着艾草特有的清香,以至于我至今也无法接受什么肉松豆沙蛋黄馅儿的网红青团。都什么跟什么呀!
别名
鱼腥草
外观
细长白净,一节一节的
味道
重口鱼腥味
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把折耳根放进野菜大赏里。碍于它的大名和它在西南人民心中的地位,最终我还是屈服了。
折耳根,我最难以忍受的野菜,没有之一!
一种素菜,却拥有比鱼还腥的味道(堪比鱼市),简直是反人类啊啊啊啊!不愧鱼腥草之名!
折耳根一般吃的是它的根茎(为啥不吃叶子,我也很好奇),各种吃法都可以。
和同样吃根茎的芦蒿一样,腊肉炒折耳根是四川朋友推荐的最经典吃法。四川爱用香料,将折耳根、腊肉和蒜苗、姜片、辣椒、花椒一起炒制,据说会大大掩盖掉折耳根的气味,吃起来只剩清脆口感。
有勇气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
还有苣荬菜(苦菜)、灰灰菜、面条菜、菊花脑、枸杞头、豌豆头、薤白(小蒜头)、鼠麴草……
各种各样的野菜,你的最爱是哪一种?留言来跟我们说说吧~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