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遇见德鲁克」焦憬:打开校门办教育

校长介绍: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第二届中国课改优秀校长,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卓越校长,第三届中国教育博览会“海峡两岸校长对话”特约嘉宾,第四届中国教博会“校长论坛”特邀嘉宾,全国优质现场课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全国优秀教学案例评审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创新区域联盟与北师大举办的“教育创新与校长领导力提升”论坛特邀嘉宾。全国蒲公英智库校长论坛特约嘉宾。

学校介绍: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54年,现有教职工136人,学生2500余名。学校以“暖教育”哲学为引领,将“看见人、发现人、成就人”作为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致力于培养具有“阅读力、思考力、创新力、领导力”的新时代好少年。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管理变革,通过赋能式管理,建构自组织、自激励、自驱动、自成长的新型学校教育管理生态,成就教育共同体中每个生命个体的最优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河南省课改教育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家长示范学校、郑州市文明标兵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由于篇幅所限,图书编辑委员会经过再三考虑,没有将本次专访放于书中,特在此处与各位校长分享,这对理解书中提到的《冰山下的领导力》中“学校战略规划”的部分特别有帮助,同时由衷感谢焦憬校长对我们的支持,心存感恩。

彭信之:焦校长,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吧。

焦憬: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位于区域的中心地带,隶属于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1954年建校,走过了65个年头。周围省级单位林立,省卫生厅、省粮食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等等,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生源多来源于高学历家庭,辖区居民对教育的期望值比较高。学校有140名教师,20多个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1.6岁,中小学一级和高级职称占70%。我是2018年3月从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调任过来的,这两所小学的特点有所不同,纬五路第二小学从生源组成到师资力量都对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更高的起点保持高速发展,焕发老牌名校的新生机,激发老教师的新生态,对我来讲都是充满挑战的。

彭信之:那您具体说一说,做为新任校长的挑战是什么?

焦憬: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有四个:

1. 如何规划学校发展愿景,让广大教职工从观望者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者?

2. 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对学校发展有更高的发展期待,目前的管理机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3. 作为教师群体年龄偏大的学校,在管理上如何激发老教师的职业新活力?

4. 教师职称严重超标,四年没有一个职称晋升指标的情况下,如何为年轻教师规划发展前景?寻找职业动力?

彭信之:要解决这么多棘手的问题,会让您有些焦虑和担心吧?

焦憬:以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当时就在想:管理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解决好人的问题。用一个什么办法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来激励大家呢?我其实也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多工作不专业,不系统,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我一直在想办法提升学校的生长力,实现自我超越,期望在这几年的工作中,通过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提升工作自信。但是很多工作是做着做着就开始有了困惑。有人说'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对了(笑),所以我的观点是,还是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彭信之:您打算怎么改变自己呢?

焦憬:当管理走到瓶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师大“校长领导力培训”的课堂上遇见了杜绍基老师,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百年通用汽车的例子,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讲到任何一个百年企业,都有一个像抛物线的生命周期,企业要在攀登至最高处前进行自我的颠覆性创新,然后进行第二轮抛物线的生命周期。在进行领导力提升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最高峰的时间必须未雨绸缪,然后永远的最高峰就是永远的起点。我才了解到,原来在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案例,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有太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关于人的。所有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解决好人的问题,所以可以互相借鉴。

彭信之:真好,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用企管理的思路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您接下来具体是怎么做的?

焦憬:为了激活老师的内驱力,我做了三件事:授权激活团队,目标聚焦一线,赋能赢得人心。我先来讲讲授权激活团队吧,很多老师觉得学校管理是领导的事情,学校如何发展不是一线教师该考虑的问题,于是只顾自己备课上课。做好本职工作并没有错,可单一如此,就缺乏了团队互助,没有共同目标,没有感情投入,就很难在学校找到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就提出一个观点,也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课上一直在强调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组织的管理者。我们利用网络征集、召开教职工座谈会等形式,让每一名老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说说“我想做什么事情”、“我希望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学校发展遇到什么问题”,打开每个人的心结,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当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她们眼睛里有了一束光,心中有了一团火,对学校的前景更有信心了,对学校领导更加理解和认同了。其实不仅是老师,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见证者。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家庭的希望在学校,所有对学校的发展和口碑的建立,家长们更加有话可说。

彭信之:用什么途径让家长参与进来的呢?

焦憬:有三种形式吧:第一、参与。学校打开校门办教育,把家长请进来参与学校的活动,家长篮球联赛,亲子运动会、爸爸妈妈课堂等等,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使他们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第二、督导。学校组成家长教育质量督导团,定期到学校听课,观摩教师教研,数据监控学生学业评价,使他们成为学校办学的督导者。第三、赋能。允许家长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定期进行家长学校培训,招募家长团队策划六一活动,使他们成为教育发展的守护者。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家校合力,人人成为管理者、宣传者。

彭信之:这样确实打开了学校的边界。目标聚焦一线又是什么意思呢?

焦憬:这个“一线”是学校的主线,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成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我前面介绍过,学校发展得有一个愿景,让大家共同去努力。这个主线像一条绳子,可以串起满盘珍珠,才能是一条精致的项链。做为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都通过接触和学习“领导力”,找准学校发展这条主线,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让学校的四大核心力量,也就是领导、教师、家长、学生聚集在一起产生能力核变,释放每个人的潜力。让老牌名校焕发新活力,让领导力变得可以触摸,可以学习,可以复制,可以提升,可以转化,可以抵达。

彭信之:中层怎样在执行中体现领导力?

焦憬:校长领导力要想得以贯彻和发展,决胜在中层。所以这几年,“中层领导力”变得尤为重要,是学校发展的腰部力量。让中层熟知校长办学和管理理念,上情下达,把注意力聚焦到教学一线,通过执行学校发展规划、监督学校质量管理等方式,给老师们创造参与平台,给家长展示管理魅力,给学生打通成长渠道,把校长领导力的思路执行为管理结果。

彭信之:中层都是一线教学骨干提拨的,优势是业务而不是管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

焦憬:彭老师说得对,中层都曾是教学骨干,优势是业务好,弱点是管理刚起步,所以第一是会学习。我提醒我们的中层要由“业务型”向“管理型”过度,突破能力陷阱,多看管理类书籍,比如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人手一册,随时交流,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工具。第二,多历练。每周一行政例会定期沟通,学校各部门的管理难题共同破解,相互启发,及时反馈。在事儿上磨练,做到知行合一。第三、懂平衡。打破惯性,不是我擅长业务就紧盯着业务不放,而是合理有效安排时间,有意识向“管理”过度,突破眼界和格局的限制,平衡好业务和管理,平衡好时间和精力,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彭信之:能举一个例子吗?

焦憬:让大家比较震撼和难忘的是2019年的六一盛典。起初,我们让刚提拔的中层策划和实施,目标是聚焦一个团队,通过一场晚会,让学校每个人发光发彩。一个平台,一次跨界,难度很大,充满挑战。结果我们的中层团队做到了,那一次盛会,现场参与的师生和家长达到四千三百人,网上直播观看的达到3.25万人,整个教育关注圈都在刷屏我们的晚会,数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激动,欣喜,自信,满足,成就,让中层和老师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彭信之:真的是不一样的精彩。

焦憬:是啊,当晚会结束后我一个人安静下来,我在想我的出发点是什么,我想真正在事情上见证着领导力的魅力,见证整个学校的改变。在这个力量的驱动下,不成长不前进都不行,就像一辆车被拖到了高速公路上,必须全速前进。和原来不同的是,一般人在考虑怎么做好的时候,领导者必须考虑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初心使然,方向使然,不可出现差错,只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事情做正确。

彭信之:再说说赋能赢得人心吧

焦憬:记得杜绍基老师在介绍德鲁克的时候曾经说过:作为60多年的顾问,德鲁克特别善于问问题。作为一位校长,经常反思,常问问题,也是领导力体现的基本功之一。“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什么?”。一个好学校应该是一片森林的样子,充满阳光和生机。一所好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口碑,要靠每一个关注者和支持者和守望者来评价的。

把学校的大门打开,突破学校的边界,让更多的人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经历着什么。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是老师的家属。定时开放,做好管理,扩大学校管理的公开象限,了解才能赢得支持!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走进学校,关心支持学校,指导和服务学校,献言献策,赋能才能赢得人心!创新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叫“牵手·家”的机构,这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更是学校的智囊团。

彭信之:关于“牵手·家”说的再具体一点吧。

焦憬:“牵手·家”是家校联盟,通过“牵手·家”系列家长课程,赋能家长。教育的核心是人,成就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就以创新管理为切入口,通过赋能式管理,唤醒教育共同体中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需要,建构自组织、自激励、自驱动、自成长的新型教育管理生态,使学生的成长真实自然地发生。接下来我就借助一个数字,去解读发生在学校的,和家长有关系的几大事件。在2019年,先后有3254名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活动。常态化、全员化的家长课程,让学校发展有了强大的动力,获得了丰富的资源。

彭信之:那具体是哪些活动呢?

焦憬:比如教委一直监控我们的教学质量。但我们认为孩子和家长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我们的测试由家长来监考:学生的考场。一个考场两个人,一个是专业的老师,一个是家长,负责监督。走进考场,自觉将学校置于家长、社会的评价、检验和监督之下。

再比如,前面我介绍的家长篮球联赛,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年,历经200多场比赛,500多名家长运动员,操场成了男家长下班以后最向往去的地方。谁说家长忙起来就没时间陪孩子,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机会和场合。

再比如,课堂也是开放的,也可以来学习。有了很多亲子陪伴时间。家长感受很多,想起很多小时候的经历,对老师有了很多的理解,情绪好了,交流也顺了。

再比如,学校很多活动的规划与策划都邀请家长们的参加,在很多活动中提高自我,让家长资源发挥作用,共同建设。当家长参与进来时,为孩子作为示范,孩子更崇拜自己的父母了。

除此之外,还有最美家长的颁奖仪式,每年一千多名家长参与的六一晚会、协助交通安全秩序的治理、各类为家长准备的家校课程,家长代表座谈会等等。

彭信之:在和您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焦憬:是的,以前我也考虑过这些事情,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北师大创新研究院的肯定和支持,感觉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原来我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人曾经遇到过、考虑过,德鲁克很多关于管理的思考都是我一直在践行的,所以特别感谢你们把德鲁克管理引入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