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84-85页)认识整时。
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面及整时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策略: 动手拨一拨、同桌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说谜语:嘀 嗒 嘀 嗒 当 当 当 ,
会 走 没 有 腿 , 会 说 没 有 嘴 ,
它 会 告 诉 你 , 什 么 时 候 起 ,什 么 时 候 睡 。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去看一看吧!
(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 )
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
3、板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师:又细又长的
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板书:分针又细又长 时针又粗又短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有多少个数字?这12个数字将钟面分成了多少个大格呢?课件演示。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
老师板书: 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二)教学整时
同学们,钟面我们已经认识,那么你们有认识时间的吗?(生说:认识)大家真了不起。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
1.会认整时。
(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生说略) 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生说: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2.练习:课件出示8时、3时,指名说。
3.小结整时的特征。出示课件。说几时。请认真观察这几个钟面的分针针和时针你发现了什么?说发现,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正好指向12的时间就是整时。板书:整时
时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演示: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会拨整时。大家会认整时了吗?师拨钟表生说几时。你们会拨吗?师说生拨。我们每天第三节课是10时上课,你会拨吗?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
反馈,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三)记录整时
1. 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那么怎样表示整时呢?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些事件都是整时吗?谁来说一说是几时?像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谁知道6时还可以怎么写?
指名说6:00 。依次出示。像这种计时法叫做电子计时法。请大家细细观察,这些电子计时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中间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
师:对,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表示的就是整时,这两个0,说明是正好,没有多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看手机上这样的时刻时,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2.大家会用这两种方法来表示时间了吗?看图说时间。
3.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电子表上、电脑上 ......
三、巩固提升
1.小明的一天。
2.连线。
3.判断。
4.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5.都是10时为什么不一样?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五、学以致用
用今天新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星期天。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取长补短,争取把课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