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风是一个单位向上活力的重要表现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理解,对一个单位来说,它是综合能力高低和整体素养强弱的全面反映;同时也是一个单位整体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和是否具有向上动力全面衡量。如果一个单位没有人愿意写东西,没有人能写东西,那就意味着这个单位就不会有多少人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这个单位就不会有朝气,也失去了拼搏动力;这个单位就很难有工作创新,更无法推开工作局面。
可能有些人以为我这个话说得夸张或严重了些,但事实确是这样。因为写作是一个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人写作,真的很难想象还有多少人去学习新东西?如果没有写作,一个单位所做的工作得不到反映,即便有亮点,又有谁能知道并使其得到典型做法得到推广?如果没有写作,单位整体反映能力得不到提升,连最起码、最简单的公文写作、信息反映都弄不好,这个单位对外还有何形象可言?
所以作为一个单位,注重学习,应从写作开始;通过写作,倒逼大家学习,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的监管理论,然后增加实际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使一个单位整体运行管理能力提高。
现在,我所在系统,从上到下,对写作这个问题基本不重视,造成今天大家都不愿意动笔;即便有一个信息考核,在我看来也都是东拼西凑信息,没有真正为监管服务,没有为解决监管实际问题而写,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难以推动本系统整体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原因主要是本系统这个体制机制存在问题,有写作能力的、注意学习的人难以获得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往往比不上去搞庸俗关系的人;同时,职称评定不与待遇挂钩,更让大家失去了写作动能。所以我只能遗憾地说,这是所在单位个人的悲哀,更是所在单位的悲哀,这个单位也必然难有发展生命力。
对个人来说,写作的作用从四方面理解:
首先,是促进自身持续不断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发挥自身在很多知识领域的不足,然后强迫自己去了解一些领域的新东西、新知识;尤其现在互联网已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只要有不懂的东西,通过百度,基本都能解决。
其次,是超越自我、不断提升自学能力、提高解决问题方法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因为写作财经理论、评论文章涉猎面广,需要对多种金融、财税等知识有所了解,而要掌握这些知识,必须通过业余时间强迫自己去学习;尤其涉及银行监管方面理论知识,不仅对解决实际监管工作有所帮助,而且更能让自己工作得心应手,提高效率。
再次,是展示自身学识水平和提高影响力的有效平台。
写作持续时间长了,发表的文章多了,成果也就显现出来了;尤其随着自己撰写水平提高,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会令经济金融办同仁们好评;甚至一些文章还能让高层经济管理人士看到,可不断提高自己在经济金融界的影响力。我现在在财经评论界应该还是个刚入门者,但已具有一定知名度了,再过几年,可能就会产生一定影响力了。
第四,是不断提高自身涵养和修心养性的有效载体。
通过写作,一方面,使自己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无形中有促自己修养提高,提高内在涵养,使自己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升华;另一方面,可让自己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生活过得充实快乐,不会觉得无聊,更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打牌及其他不必要的应酬上。
最后,是不断增加朋友及了解形势动态的有效空间。
通过写作,可结识很多有雄厚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的圈内朋友,可与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别人的独到见解和闪光点,让自己耳濡目染,激发学习未知的动力;同时,因为圈内人对经济金融动态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交流中可让自己随时掌握经济金融新动态,从而培养自己对经济浓厚兴趣,也便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比如我现在与圈内的一些名家比如余丰慧、谭浩俊、皮海洲、熊锦秋、周俊生等名家建立了经常交流关系,从他们那儿学到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