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的觉醒(二)
我的班主任的觉醒(之二)
觉醒之二:人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健康品格的培养。 学校教育具备两种功能,一是促进个人发展,二是选拔。而教师身兼两重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在我们的周围,受到更多关注的往往是“教书”和“选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更关心孩子是否能考上大学,整个社会更是把培养多少什么层次的大学生做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只有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人们才会暂时性的关注教育的育人功能。
看着眼前的一些孩子,茫然而又盲目,想要收获却不肯克服懒惰,想跟随时代又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远离低俗的审美,知识面狭窄却缺少阅读。
尽管我的快班承担着更重的升学压力,可我也不得不认真去想我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到底是什么。看着有的孩子每天紧锁的眉头紧绷着的脸,看着有些孩子冷漠的表情和旁观者的姿态,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这诱使我努力地想走到他们的背后,看看究竟是为了什么?因为用长远的眼光去关注他们的未来,成绩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一面。他们将来要踏入社会,要独立去生活,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可能是他们做为人的个体的存在,以及他们生存中的生活质量。
从前我也曾困惑过,以我所处的位置,在我所教的快班里面,是该以学习为主,用学习拉动精神上的教育?还是更重思想,以品德促进学习?抓住哪条线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我们曾经有过的共识:抓学习。想方设法让学生投入学习,习惯了学习,他们就没有时间游戏,没有精力处对象,没有兴致打仗。班级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就又可以同化异类,班级自然就好管理了。
而我的尝试,下大力气抓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他们树立与现实贴近的理想和目标,唤醒他们内心的追求高尚品行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力求使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学习。
前者立足管理,虽然效果立显,但依赖于教师权威和权利,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脱离甚至背离;后者重教育,效果缓慢,但学生能感受到平等、理解和尊重,能触摸到孩子的内心,影响是深远的。
如此,我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听话、好管理,不强求他们以我的是非标准而存在,而更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发展。我想如果我能让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是他们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或许他们就会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
现在大力提倡的是人的教育,是生命化教育。我想,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要立足于“人”。撇开成材,首先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做人,感受做一个好人的快乐和尊严。一个人可以不聪明,可以没有成就,但不可以没有情感;一个人可以贫穷,没有地位,但不可以没有来自亲人、师长、朋友的美好回忆与祝福;一个人可以不懂方程,不懂地球之外的星球,但他不可以不感怀于土地、山水、风雨和阳光;一个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他不可以不做“一个好人”。 当一个孩子在他生命的行程中路过我们这一站的时候,如果能因为我们的付出让学生多一份学习的乐趣,多一点尊敬,多一分责任;如果能因为我们的付出让学生多一份正义,多一点宽厚,多一份善解人意;如果能因为我们的付出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多一份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多一份学习带来的快乐的话,那么我们的付出就没有浪费,我们就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