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这样临帖的,别再乱用“偏方”了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临帖前一定要读帖!读帖!读帖!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开始临摹时字数可先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直至分段临完全篇,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分段临摹如何进行呢?

1、对临

对临时要求,先弄清笔法,即笔的运行、笔势、起、收、使转、转折及笔画的形态。下笔以后,用笔要符合范帖的形态和笔势笔姿,要对照范帖检查,反复进行练习,直到准确为止。

弄清和掌握熟练笔法以后,再注意结体和章法,看结体的紧密程度,收和放,上字和下字之间距离呼应、联系等,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再临几遍。在对临过程中,在脑子里不断加深对字形、写法的印象,直至闭起眼睛即会在脑子出现字帖中的字形。

对临阶段,普遍容易产生临摹观察往往不细致,对范帖的点画形态只看个大概就下笔,写出来也只能似乎相似,但极不准确。其次是也许感觉到了,但由于用笔还不熟练,表现不出来。所以要想对临得好,需要时间,需要方法。初临帖,宁愿慢一些,但也要扎实一些。开始似乎慢一些,但经过几段临摹以后速度会快起来。切记“欲速则不达”。

2、背临

背临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许多人临摹了很久范帖,但一旦离开范帖就不会写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在对临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临摹时不记忆。

背临是为了促进记忆,所以对临阶段就要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理解和记忆范帖用笔和结体特点,通过一遍一遍的背临就完全掌握了。当你临完这个帖时,你也就基本掌握这个书体了,创作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3、意临

意临是临范帖的意趣,不完全求形似,但又不能完全离开范帖,得存原帖的一定意趣,又有自己对艺术的意趣的追求。意临是介于临摹和创作之间的一种方式,也是临摹的最后阶段,它要求意临者具有一定的艺术见解,并且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传统的技法。如果没有具备这种条件,意临就达不到目的。

比如米芾的临摹,他的像并不在于“形似”,其目的在“神似”。米芾能够在临摹之间领会古人笔法,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化为个人风格,进而写出“八面出锋”之美。

对临、背临、意临在实践过程中,不可能截然分开,有个螺旋形提高过程,但注意力、时间等方面必须有重点,不可乱了步骤。乱了就会事倍功半,看起来似乎进度快,实际效果不佳。这里要提醒的是,一家帖都未真正熟练,就去临另外的帖,最后的结果是哪家帖也未真正掌握,这显然是很难提高自己水平的。

总结:

临帖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临帖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和打磨,最后放开去写,怎么写都高级。


一手好字 墨点帮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