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唐贞元末年,韩愈官任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触怒唐宪宗遭被贬为广东连州阳山令。 此诗即为韩愈(第一次遭)贬谪时途经泪罗江时所作。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猿愁:猿哀鸣。踊:往上跳。汨(mì)罗:汨,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地方。
(只见汨罗江)两岸山猿哀愁,江中鱼儿狂跳,江面波涛汹涌。这里自古流传着(这是)汨罗江(屈原被贬报国无门因而投江的故事)。
“猿愁鱼踊水翻波”,首联首句是汨罗江描写,突出营造了“猿”为屈原愁、“鱼”为屈原怒、“江水”为屈原鸣不平的氛围,一种愁惨感伤的气氛。“自古流传是汨罗”,屈原不是因汨罗江出名,而是汨罗江因屈原而闻名天下。天下之大,莫不知道屈原是爱国,是被冤投江的。
首联其实抒发了韩愈触景伤情,因(自己)谗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蘋(pín)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到处都有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但是连祭奠的地方都没有,无从找寻。(只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渔父扣舷之歌。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屈原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三是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千年多去了,大众虽然知道汨罗江,但还有谁能找到屈原当年投江的遗迹?韩愈本想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却无处祭奠。四是韩愈利用“空闻”两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韩愈以屈原自况,没有对渔父的企羡,而愿效仿屈原万死不辞。《湘中》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韩愈第一次被贬广东路过汨罗江时所作的诗。此诗描写了韩愈借屈原的故事,抒发了自己遭谗被贬的悲愤,但愿效仿屈原精忠报国、万死不辞的意志。
本诗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五歌】七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