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后的上海展览中心又在搞事情!

还记得书展上的“克勒门文化沙龙”吗?

要进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最后不得不出动特警维持秩序,可见粉丝的热情,也可见书展的火爆。

其实去过上海书展的朋友一定有着与小克勒一样的感受,那就是:

城市的热度,读者的热情,活动的热烈,场面的热闹,共同打造了这个上海夏日的热点

可不要觉得书展落幕了,热度就降低了,今天的上海展览中心依然火爆,因为科学和艺术在这里激烈碰撞,火光四射。

第六届上海科博会今天隆重开幕,本届科博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艺术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融合,贴近生活,科普入家。

开幕当天,我们沙龙的女主人阎华邀请了“克勒门”的掌门人陈钢老师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院士走进了科博会现场的“新民科学咖啡馆”,两位艺术和科学界的重量级嘉宾就科学与艺术的主题分享了许多有意思的观点。

沈文庆 阎华 陈钢

沈文庆院士首先给大家展示了几幅画。

这幅是吴作人先生画的阴阳两极图,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识。

这幅是李可染先生画的“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现在是清华科技园中心的标志性塑像。

这是star探测器里的金金碰撞事件,被一针针的苏绣织成了艺术品。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科学与艺术的亲密关系。

沈院士从核物理说到人工智能,从光源说到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对科学、对艺术、对生活的激情。

说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沈院士说:“我觉得这个字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初心,科学不能做假,艺术要有真情,科学和艺术都不能违背了这个真字。”

而陈钢老师遇见和物理学家沈院士,也自然想到了两位科学家,分享了他们与艺术的故事。

爱因斯坦13岁那年在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时,无意中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与小提琴形影不离,他的钢琴伴侣则是量子论的开山祖师普朗克

爱因斯坦视音乐为生命,他说:

“如果我不是物理学家,可能会是音乐家。我整天沉浸在音乐之中,把我的生命当作乐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欢乐都来自音乐。”

钱学森 蒋英

我国原子能之父钱学森5岁时学习绘画与音乐。他在考入交大后还参加乐队,任主力圆号。他说:“只要听到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或钢琴奏鸣曲《悲怆》时,我的心便会为之颤抖,为之共鸣、便会感受到一种崇高审美力量的激励和催动。”

正是在这壮美音乐的激励下,他领悟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他此生的使命。

1991年,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授奖仪式上,他说:“我的爱人蒋英是专门唱最深刻德国艺术歌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她的引领下我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正因为艺术,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一直是对好兄弟,就像福楼拜说的:“它们终将在山顶上重逢。

两位科学和艺术界大咖的互动金句不断,干货满满,主持人阎华也由衷感叹:“据考证科学家研究世界的波长和艺术家创造音乐的波长是相近的,两个世界无形之中同频共振,就像人的左右手、左右脑,这也构成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节奏。

大家抓住暑假的尾巴,赶紧去上海科博会看看哦!展览从今天开始,8月26日(下周一)结束。

预 告

其实上海的文化里一直有着科技的元素,科学和艺术的碰撞在这座城市里是首动人的交响,“克勒门”正在策划一场特别的科学艺术专题沙龙,让科学家和艺术家带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关注我们的动态,一起期待吧!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