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楼宇烈:禅宗,到底有什么智慧?

2
02
1
3
01

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别是想了解禅宗,但对于禅宗又常常觉得把握不定,对于禅宗的许多公案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禅宗怎么样来修证,怎么样才能了脱生死,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其实禅并不是彼岸世界的东西,也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禅就在我们中间,禅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言论、行为、思想。
禅宗是非常注重现实的,用禅宗的话来讲叫做“当下”。我们的生命要有意义,只能够在当下体现出来,因此要活在当下。既然要活在当下,修也要修在当下,悟也要悟在当下。
慧能在《坛经》里面多处这样讲:“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哪来什么角啊,就是说,离开当下是求不到的。

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我敬仰的是佛陀,“完成在人格”——完成就在自己的人品,“人圆佛即成”——每个人只要修养得好那就是佛了,“是名真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所以学禅就是要从你的本分事做起。
学禅有没有一个次第或者道路可循?有。那就是三句话,或叫做“禅学三要”“修禅三次第”。
禅学三要
做本分事:做好你现在应该做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体认自我。
持平常心: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动心,不起念。
成自在人:身在外境中,却不为外境所束缚。
做本分事
第一句就是“做本分事”,做好你现在应做的事。你现在在干什么,那你就继续干什么。
有人听了不解,会问:“既然你已经这样了,那你要修什么呢?”但这正是佛教所讲的“无修之修”,这其实比你要想通过学一个方法去修是更难的。
因为一般人都是不太安于自己现状的,总是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想着另一件事,而且总觉得我手里做的这件事是委屈了我这个人,而我心里想的那件事才是真正适合我做的事。
所以说要能够做好你手下的本分事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禅正是要在这个地方考验你,锻炼你。
我们常常讲事情要从脚下开始,你怎样才能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脱离你现在所做的事,这只能成为一个空想。

你要是能真正做到做本分事这第一步,你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你就开始认识到禅的真谛了。
禅不是要让我们离开现实世界去幻想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而是就在现实生活中让你去体认自我。
学人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帮我解决种种烦恼啊?帮我解脱掉绑在我身上的种种绳索啊?”
很多禅宗祖师们在回答他们的时候,就会反问“谁绑住你了?”没有人绑住你,是你自己绑住你自己的,这叫“自寻烦恼”。
你自己有了分别心,自己讨厌这个现实生活环境,讨厌这么多的包袱,就想跳出这个现实生活环境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躲起来。可是有这样一个清净的地方吗?没有!
看起来你是跳出这个环境了,可实际上你是放下这个包袱又去背上另一个包袱,逃出这个牢笼又去钻进另一个牢笼。
禅宗是非常强调当下就觉悟到你的本性、本心是没有烦恼的,只是你自己把烦恼加在身上,所以禅宗的第一个宗旨就是“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

你要离开现实的世界要去寻找一个清净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烦恼,因为你找不到。
所以我们要从当下的本分事做起,这是第一步。
持平常心
第二句话是“持平常心”。这句和前一句是相通的,但要求又提高了一步。
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能做到对你所做的事没有计较呢?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所做事的赞扬或批评?是否会因为别人说风凉话心里就不高兴,别人说了好话就心里很舒服呢?
做好本分事不等于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动心,不起念。
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一个禅师“你平时修炼不修炼”,他说当然修炼了。又问:“你怎么修炼啊?”他说是“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别人就纳闷,说这也叫“修”吗?他说当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百般思虑,睡的时候不好好睡,千般计较。
本来很普通的吃饭睡觉,可很多人就是要想东想西,吃到好的心里就高兴,吃到差的心里就埋怨。
对于这些事你能不能不计较任何好坏呢?用佛教的话讲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哪“八风”呢?利、衰、毁、誉、讥、称、苦、乐。
“利”就是顺利,“衰”就是衰落,“毁”“讥”就是毁谤你、讥讽你,“誉”“称”就是赞扬你、吹捧你。要在这八种情况下都能不动心,必须禅修达到相当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讲一个故事: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跟佛印禅师关系相当好,一个住在江南,一个住在江北,平时经常来往。
有一次,苏东坡坐船过江去看望佛印,恰好佛印不在寺庙里,他就一个人在寺庙里转悠,看到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十分庄严,他就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写完很得意,交给小和尚说等你师父回来交给他看,然后就走了。
佛印回来看到这首诗,提笔在上面题了两个字:“放屁”,然后让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回去。
苏东坡一看很纳闷,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我写那么好的诗,居然评价是“放屁”。所以他就马上坐船去找佛印禅师,要跟他辩辩理。
苏东坡见了佛印禅师,佛印就跟他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我这么一“屁”怎么就把你打得过江来了呢?
你们看,苏东坡的佛学修养是相当高的,对佛学的义理也理解得相当透彻,可是碰到这样具体的事,他还是不能用平常心去对待。

大乘佛教讲“六度”,即从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种修炼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其中的“忍辱”,我们常常将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别人打你、骂你,你都能忍住,甚至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送上去。
其实佛教里讲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还要能忍住人家的吹捧。对于别人的毁、讥,你可能忍住了,对于别人的称、誉,你能不能也不为所动?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
03
成自在人
第三句话是“成自在人”。所谓“自在”,就是自由自在。我们没有任何烦恼的束缚,那不就是自由自在吗?做“自在人”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佛教里描写的佛、菩萨他们所追求的就是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怎样才能成自在人呢?什么是大自在境界?禅宗里也有描写,就是“终日吃饭未曾嚼着一粒米,整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

这句话在一般思维方式下是不好理解的,而佛教通过这个要说的是,你不要被外在的相状所牵动,你虽然整天在吃饭、走路,但不会被米、路这些外境所干扰,而你又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外境。
修禅并不是要你躲到什么深山老林里去,什么东西都见不着,好像这样就不会被外境干扰了。其实就算到了深山老林里,要是你的心不净,你产生的种种妄想念头可能比在热闹的地方更多。
禅宗讲你心净了,才能佛土净,心不净到哪都躲不掉。所以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如果你能做到对境不起心、不起念、不着相,那你就自在了。
(0)

相关推荐

  • 禅行云居山 真如寺与黄梅诸山名寺的缘

    禅行云居山       真如寺与黄梅诸山名寺的缘 曹锦军围炉 吾本来兹土,传法渡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 "莲峰簇簇绕华台,一钵中央倚镜开.对寺面看云捧出,当湖直逼海浮来&q ...

  • 北方的大地上 千年古刹

    北方的大地上(5)千年古刹柏林寺 老郑系列游记 参观完赵州桥之后,宴武说:姐夫肯定没看过赵县著名的柏林寺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那可是值得观赏的一个佛教名寺,不去看看会遗憾的.看过柏林寺后,我请你们吃最 ...

  • 禅宗的崛起(禅学的智慧方法及影响)

    前言: 佛教的三学指的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也称三无漏学,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原则.戒定慧三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其中戒是入门,定是枢纽,慧是成就. 戒学是佛教徒的行动规范 ...

  • 禅宗六代祖师当中,为何唯有惠能留下金刚不坏之身?当归:真大师

    文/当归先生 自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在历代大德的艰辛带领下僧才辈出,佛法兴旺,使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留下诸多珍贵的至宝,比如"金刚不坏之身"就是其中一种. 能够在圆寂之后达到& ...

  • 唐黄檗禅师与黄檗宗及对日禅宗文化之影响(一)

    023 唐黄檗禅师与黄檗宗 及对日禅宗文化之影响(一) 余   雷 [内容提要]黄檗禅师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禅宗高僧之一.其生逢唐朝由盛转衰.禅宗南北分宗之际,上承南宗洪州宗,下启临济宗.其在禅法上见解新 ...

  • 【讲座】古雨说茶事

    茶 茶起源于何时,具体不可考,但历史悠久是可以肯定的,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 ...

  • 北大教授楼宇烈:西医治不好才找中医,悲乎!

     导言 :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 1 治病在"方"不在&q ...

  • 北大教授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治病在“方”不在“药”!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2011年 <瞭望东方周刊>兰溪访谈的实录  责编:木木  商务与投稿微信:FHzhongyi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 ...

  • 北大教授楼宇烈讲:中医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楼宇烈(1934-),男,浙江嵊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整体关联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 ...

  • 北大教授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 中医是什么 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医乃仁术).除此之外,中医还是国学(中医是国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接地气,最能为人民服务),是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哲学),是道(是天地大道,中医最 ...

  •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楼宇烈--男,浙江省嵊县(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9月起):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 ...

  • 北大楼宇烈教授:南怀瑾先生对青年、对传统文化影响重大

    提  示 [按]楼宇烈先生,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文字来源: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老(南怀瑾先生)一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草人文摘-楼宇烈教授谈佛教-8

    草人文摘-楼宇烈教授谈佛教-8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是采访大连的一个叫"爱心之家"的社会机构,它是专门收养那些父母都是囚犯的孤儿的,其中就有一个12的小女孩,她父母都在 ...

  • 草人文摘:楼宇烈教授谈佛教/第八辑-11

    草人文摘-楼宇烈教授谈佛教-11 佛教所有的教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个是"苦".一个是"空".生命就是一个苦的过程,从生理讲有生老病死苦,从情感看有爱别离苦,相对 ...

  • 北大教授被6岁儿子问懵了:你到底从哪儿学来这么多知识?

    批评者认为,作为堂堂北京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玩抖音是在树立坏榜样.抖音是"浪费生命"的玩意. 张昕不仅不同意这位读者的观点,甚至单独写了一篇长文章驳斥.他认为抖音本身并无对错,关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