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葡萄酒 03】影响葡萄酒风味的那些因素
这一篇主要来讲讲影响葡萄酒风格的那些因素,主要有气候、过桶与陈年以及文化差异。
在一般情况下,葡萄在成熟的过程中酸度会降低,糖分会升高。在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葡萄不会长得太熟,因此酸度会偏高,糖分会偏少。因此酿出来的酒,酒精度也会更低,酒体也就更加丰盈。在热的地方,葡萄的糖分会更高,如果不是人工添加了糖或酒精,那么高酒精度的葡萄酒往往更加浓郁,后劲也更足。
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候越温暖,因此像一些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部、法国南部或地中海附近的葡萄酒,风格大都是偏热的,喝起来味道也会更浓一点。香槟位于法国北部,纬度比较高,算是最冷的葡萄酒产区之一了,因此这地方产出来的葡萄酒大都比较清淡,除了香槟,奥地利,德国,加拿大都属于高纬度冷产区。
上一篇说了,酒香有三级,过桶与陈年会带来二级香气和三级香气。在酿造过程中,木桶会让酒微氧化,因为木桶不是完全封闭的,里面的葡萄酒会通过橡木的缝隙“呼吸”,从而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也就是葡萄酒语中的“熟化”。
木桶不仅可以帮助葡萄酒澄清,稳定酒的颜色,还可以软化葡萄酒自身的单宁,使其更加柔顺,因此,经过木桶装过的酒,口感会更柔一点。
除此之外,木桶也会给酒带来“桶味”,不用担心,这种味道对人体无害,是健康的,甚至还会给酒带来甜味。一般情况下,越贵的酒用的桶也就越多,世界上绝大多数最贵的酒,都是和木桶产生过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因此,大部分超市买的红酒,不要怀疑,基本都没装过桶。想想,一个木桶的价格也不低,便宜的至少600欧元,贵一点的要2000欧元,假如你是酒庄老板,你舍得用这些桶装差劲的酒吗?
与威士忌和白兰地这些烈酒不同,葡萄酒在装瓶后依然会继续发生变化。年轻的葡萄酒可能含有更多甜美的果香,但如果一瓶葡萄酒想在复杂程度上达到顶峰,都是要具有陈年的香气的。想必这点大家也能清楚,在古装剧中,碰到一些大喜事,里面的人就会从地窖中搬出储存了好多年的女儿红,正是因为越是陈酒越有味道。
不过,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95%以上的酒都应该在两三年内喝掉,并不是所有的酒都需要陈年储存。大部分酒就是给人喝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因此,也不要过于迷信陈年的价值,有些酒,喝的就是果味那股子的新鲜劲。
有些朋友觉得去超市买几瓶葡萄酒,而后自己在良好的环境下储存几年,是不是过个十年就会成为好酒呢?看了上面这段话,想必各位也明白了,不要做这种浪费时间的事。市面上的酒买过来,直接开瓶喝就是了,放久了好不好喝不确定,至少里面的果味会腐烂。
就像我们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与近代一样,葡萄酒的酿酒文化也分为新世界和旧世界。一般来讲,旧世界指的就是欧洲,而新世界指的是欧洲以外的地区,其中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国。
广义上来讲,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区分并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还在于口味风格和酿酒理念。旧世界比较含蓄,更追求陈年潜力,而新世界则比较奔放,追求新鲜感。因此,旧世界的酒往往需要醒酒,而新世界则不需要醒酒。
从文化差异上来讲,新世界注重理性控制,而旧世界注重自然原生。新世界以口味为标准,旧世界以文化为标准。
通过酒瓶上的包装也大概可以猜到是新世界风格还是旧世界风格,在新世界酒标上,品种名称会被标得很大,而在典型的旧世界酒标上,通常将产区名字标得很大,而品种名经常不写。
最后来看看中国。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葡萄酒是西方的,都是洋玩意儿,喝葡萄酒就是崇洋媚外。对此,我是绝对不认同的。因为这说得好像中国就种不出葡萄一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写得多好,至少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人喝葡萄酒了。
当然,对于酿酒文化,西方的确是比咱中国更悠久也更专业,但这代表不了什么。
我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公众号“襄子讲谈社”的作者,没必要去制造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对立。
近几年,中国葡萄酒产区发展迅猛,这说明,葡萄酒本身就是世界性的,而非西方性的。中国方面比较有名的两个品牌是长城和张裕,而且我去超市发现张裕的酒卖的比部分西方产区的酒都要贵。一般而言,白葡萄酒会比红葡萄酒便宜一些,几十块钱的葡萄酒喝喝就行了,如果一瓶红葡萄酒超过了300元,一瓶白葡萄酒超过了200元,那可以说是贵的了,普通人没必要为了装逼去喝这么贵的。
中国产区主要分为宁夏产区、山东产区、新疆产区、甘肃产区、山西产区、河北怀来产区和云南产区。像张裕就是山东品牌,很了不起,产量第一,技术性也强,在国外也有自己的酒庄。山西产区算是中国葡萄的传统产区,像怡园酒庄,不仅运营时间长,还是最早获得国际性大奖的国内酒庄。
2011年,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尔珍藏2009”获得了醇鉴世界葡萄酒大奖赛的最高奖项国际金奖,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次获得重奖及国际大赛大奖。因此,在这一年后,国产的精品酒以宁夏为起点,真正开始加速发展,逐步走向世界。
当然,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依旧面临很大挑战,比如葡萄种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埋土防寒,这方面的成本占到了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灌溉成本在中国也很大,机械化水平也不如国外的传统酒庄。其中最需要面对的挑战是定价方面的糊涂。中国葡萄酒在定价方面依旧不成熟,很多不太知名的酒庄定价完全就是拍脑袋,想当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这些问题,会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而得到改善。
中国葡萄酒以后必然会面临国际化的问题,等到哪一天我们成为领头羊的时候,酿酒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葡萄酒自然也会像其他酒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那时,当人们提到葡萄酒的时候,可能也就不会觉得这是外来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