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冬病,为何要夏治?今天彻底讲清楚,不懂会吃亏

对于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的人来说,一定没少听说【冬病夏治】这个词,但还有不少人存在疑问: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要「夏治」?是不是所有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次性把所有的问题解释清楚!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现在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

冬病夏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夏天的时候调治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夏季阳气上升,人体经络通达,寒邪内伏不发,选择这个时机调治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一方面有强壮补阳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起到标本兼治、防病保健的作用。

1、“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

2、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涉及到两个方面:
一为「攻邪学说」,夏日阳旺,为驱赶体内寒邪的绝佳时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午未三时,以日而言正值日中,以年而言,正是夏季。
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寒者热之」,用热驱寒正符合中医之治则。
二为「储阳学说」,春夏为阳,是储蓄体内阳气的佳期。
正如《内经》里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由于天人相应之故,人受自然界阳气的感应,加之适当的中医调理,能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复发作,二是冬重夏轻。
临床上冬病夏治最经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除呼吸系统疾病之外,其他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的疾患也适合冬病夏治,比如说: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性疾病。
各类痛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冷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的疾病。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疲劳、体虚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这五大体质

最适合夏季调理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
所以一年四季中,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等最适合在夏季调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气虚体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

可进行中药调理如山药、黄芪、人参等。

湿热体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

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

痰湿体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

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阳虚体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
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
阴虚体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
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冬病夏治,首选艾灸

以艾叶为原料,制成艾绒、艾柱或艾条等,放置体表的腧穴或患处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纯阳,唤醒身体的正气,可以改善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2、贴敷

穴位敷贴又称天灸疗法,是中草药制成丸、散、膏、贴等不同剂型,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贴敷会刺激局部皮肤,每个人的皮肤敏感度不一样,贴敷后皮肤局部可能会出现瘙痒难忍、灼热、疼痛等情况,且处理不当还容易发生感染。

3、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疗法,它是以杯罐做工具,作用于经络穴位之上,能够使腠理开泻,使病邪或一些病理产物被吸附出来,起到疏通人体气血经络的作用。

但是,拔罐前首先要确定患者的体质,如果体质过于虚弱,就可能使虚者更虚。因为拔罐的过程是会「耗气」的,如果体质太虚,可能会适得其反。

4、药膳

对于虚寒体质的冬病患者而言,可适当选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高丽参、人参、熟地、当归、阿胶、枸杞等,和鸡、鸭或羊肉一起炖煮,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

不过,一旦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过量,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反而不利于健康。因此在进补时应注意健运脾胃,避免消化不良、滋补过度。

3个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1、感觉肚子凉,脾胃虚

夏季阳气集中表现在体表,身体体内的虚寒聚集体内,人体在一个外热内寒的环境下,再加上夏天人们会喜好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脾胃会变得敏感而虚弱。

立夏后,开始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时,灸火进入体内,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这不仅能消暑,还能调理脾胃,真是一举两得。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
那就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后背发凉,怕风

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艾叶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
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未病之本。

3、夏季泡脚,祛湿排寒

在夏季泡脚,更可以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寒之气。采用扶阳泡更可以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期间的注意事项

1、在饮食有所节制,不吃冰冻食品,不吃海鲜等过敏、易发性食物,同时减少肥腻、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效果。
2、注意保暖,贴敷、艾灸、拔罐之后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调治部位,也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遭受寒邪。
3、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大智慧!有“冬病”的灸友们,可以趁着夏日阳光充沛,抓住时机通过文中的方法,补充人体的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病减轻甚至消失!
最后,由艾疗名媛课堂创始人黄老师
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知识:
“阴阳学说是中华文明的根本”

(0)

相关推荐

  • 冬病夏治——拯救女性寒性体质

    临床多年发现,现代社会寒性体质的女性很多很多,所谓"十女九体寒"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寒在女性患者中太过于常见.像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肠胃炎 ...

  •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 ...

  •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 ...

  •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 ...

  •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三伏天贴三伏贴有什么作用?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陈院长,有患者咨询我什么是"冬病夏治"和这个"三伏天贴三伏贴",趁着今天不忙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冬病夏治可以归为我们中医药里的特色疗法,为什么它 ...

  • “冬病夏治”靠谱吗?什么是“冬病”,如何“夏治”?

    导语:你是不是也听家中老人说过"冬病夏治"?不用怀疑,此话当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曾提出过这样一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就是"冬病夏 ...

  • 三伏天,冬病真的可以夏治吗?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的 三伏天 又开始了,中医常提倡"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更有"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一说,随著季节 ...

  •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看了这篇文章就全明白了。

    岐黄中医方大夫2020-06-22 18:20:33 在普通人看来,三伏天酷热难耐,但在中医专家眼里,三伏天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三伏天坚持调理不仅能缓解冬季的病情,有些疾病甚至可以断 ...

  • 何为“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养生秘诀  冬病夏治这四个字在我们耳边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然而大概很多朋友还是不能具体的说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表现 ...

  • 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原来都是阳气不足惹的祸!

    炎热的夏季,皮肤毛孔是开合的,夏季调理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内外兼修,平衡养生效果."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