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2》——最简朴市井味的山塘街

玛娅
2019-05-20
阅读 468
关注

来自话题
#江南好风光
9397篇

昨晚,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

在夜空里飞舞,

吹打着树叶,发出尖利的叫声。

早上(4月10日)起来就感觉气温低了许多,我觉得这样的天气很适合徒步走。

我住东中市街,门口就是“皋桥”公交站,这里离阊门、山塘街很近,所以决定上午去“姑苏第一名街”七里山塘街走一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称七里山塘。

从导航看,皋桥到虎丘有四公里。我早上七点多出门,本来计划用一个上午徒步穿行整条山塘街的,结果才走了2/3路程,已是中午,因为我一路走走停停,还不时钻进两边一条又一条的小巷,所以走到北环路高架时决定掉头,去了艺圃。

出发!

00:28
去APP下载

今天的行程就从皋桥开始。

苏州水多、河多,桥就自然多,城内外的桥梁星罗棋布、千姿百态。

苏州的桥,从它产生起就与文人轶事紧密结合地在一起。皋桥,横跨姑苏城第一直河,将东、西中市连接起来。桥虽不起眼,却因东汉时住在这里的吴中名士皋伯通而得名,而皋伯通因为梁鸿而得名,梁鸿因为他的妻子孟光而得名,孟光却因“举案齐眉”的故事而得名。

👇皋桥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唐. 刘禹锡

👇第一直河

过了皋桥就是西中市街,明清时期叫阊门大街。

先说旁边这条叫吴趋坊的小巷吧,至少在晋代已是代表性的街道啦。据说唐寅的父亲,在这吴趋坊口开了家酒楼,不知道生意咋样,不过这里当年也是黄金地段呢。

👇吴趋坊

顺吴趋坊走进去,可以看见第一直河上的另一座桥,敦化桥。

敦化桥俗名蹲虎桥,清光绪年建,原来是石平桥。民国16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

👇敦化桥

第一直河

西中市街长不足500米,今天看来,有点破旧、杂乱。在历史上,这里是通过阊门进城后的主干道,许多商号、绸庄,还有官方金库出入的代理机构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店挨着店,很是繁华。

👇西中市

至德桥,俗称泰伯庙桥,过桥迎面就是泰伯庙。

👇至德桥

泰伯庙又名至德庙,为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之祠庙。因时间太早,没开门。

👇泰伯庙

我是看到至德桥才走向泰伯庙的,说实话我之前的确不清楚有关泰伯的故事,看见这位老人家在广场溜达就上前询问,没想到老人家很认真的说,你怎么连泰伯是谁都不知道?我们苏州人都敬佩他,尊重他,因为他“三让高踪”,你晓得不?

我好汗颜😓😓

感谢老人家给我上了一课,祝福他健康长寿。

00:44
去APP下载

站在至德桥上,看见一位过桥的大姐就请她帮我拍照,她摇头笑着说不会拍,不会拍。

明朝中叶,苏州出了个唐寅,他的家,就住在离阊门不远的桃花坞一带,读一读他写的一首诗,可以领略当年阊门的繁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也说:

“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阊门

阊门是苏州建造得最为宽阔高大的一座城门。早在唐朝,苏州的物产和经济就在全国首屈一指,因为靠近运河,阊门就自然而然发展为苏州最繁华的地段,远远超过了城里。

可惜,阊门昔日的繁华断送在一场罪恶的大火中。1860年太平天国进入苏州前,清政府命令,烧毁城外的商业区,从浒墅关直到阊门,绵延20多里,极盛一时的阊门大街,随之变成一片焦土。

菜场旁边有家百年老店“义昌福包子”,看到排队的人多,想必好吃吧,2元一个的酱肉包,个头大,面筋道好吃。

👇百年老店“义昌福”

探桥,明朝初年修建,因古代守城军队在此侦探敌情而得名。原为石拱桥,1966年改建为水泥平桥,跨度只有4.8米。

在这里等了一会儿都没有人经过,最后请一位清洁工帮我拍照,他脱下手套,接过手机,一脸的不好意思说,从来没给别人拍过,怕给我拍不好,我说没关系,你可以的。看他小心翼翼、认认真真的样子我很感动。

只是他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个人为什么拍背面?😃

站在探桥可以看到不远处还有一座桥,聚龙桥,看样子也是有年代的。

👇聚龙桥

吊桥,是苏州外城河西北段的一座桥梁,为沟通阊门城内外交通的要道。

宋《平江图》中就有记载,名虹桥,俗名钓桥。

初为木结构,后被冲毁,明清时期也是多次重建,到了民国23年翻建为钢筋水泥桥面,石排柱式东、西桥台仍为明清原构。21世纪初,经重新改建后的吊桥成为一座廊桥。

👇吊桥

吊桥不仅是车船行人往来的通途,更缀连起盛世阊门千年的繁华。

👇吊桥

岁月悠远,朝代更替,西中市这样一条有特色、透着一种原生态市井风情的街道,穿过历史尘埃,展示在我的面前,我将它视为观赏苏州旧城风貌的一个免费景点来参观。

占鱼墩公园,位于苏州山塘街的尽头,公园面积虽小,却扼守着重要的路口,游客基本都要经过。比较特色的是公园通过浮雕景墙、自鸣钟展示了石路发展的历史画面,使这里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休闲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自鸣钟

👇浮雕墙

渡僧桥是苏州阊门外,南北直垮上塘河的一座桥。也是苏州山塘街东端起点,过此桥即进入山塘街。

👇渡僧桥

相传三国东吴时本无桥,人们靠摆渡来往。一日有僧呼渡,船工未应,僧怒而募捐化缘建造此桥,故名渡僧桥。

此桥初建为北宋年间,原为单孔拱形石桥,上下72级。1925年重修为平板桥,解放后多次维修,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

👇渡僧桥

上塘河,一头连着寒山寺,一头连着阊门。是吴越通航大运河的支脉,在运河整治前,还是主要的航道。

👇渡僧桥下是上塘河。

通过“山塘胜迹”的石牌坊,就是山塘街的东入口。所以,渡僧桥被称作“山塘第一桥”。

👇“山塘胜迹”石牌坊

公元825年,大诗人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唐少傅白公祠

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白居易像

山塘桥,横跨山塘河,始建于唐代。1963年改为水泥平桥。

👇山塘桥

关于这个亭与碑,我看过一篇博客,详细介绍了这个亭与碑的来龙去脉。

👇山塘寻胜亭

下面截取部分内容:

《2003年苏州规划设计院制定山塘街二期修复详规,邀请有关方面论证。我说:在山塘桥边建牌坊不妥……不如造一座亭子,亭中立一块碑,碑上写“山塘寻胜”,……碑上的字不要叫书法家写,要用乾隆皇帝的字,就取名“御碑亭”。有人提出疑问:乾隆皇帝的字,谁能集得到?我……抖展出乾隆御笔拓片,顿时全场鼎沸,一致叫好!……后来上司关照由我负责御碑制作,……御碑上的碑帽,那是我在天平山麓发现的一块,……后来请人仿制了这碑帽。

匾额“御碑亭”三字,不可用行书或草书,须正楷方显得庄重,请书法家写,一则要钞票,二则有些所谓书法家未必敢写正楷,一写就要露馅。干脆自己来,“御碑”二字从柳公权帖上翻印下来,“亭”字帖上没有,我就自己写。……此匾我不落款,一是不可盗名,二是自知福薄。

碑阴是乾隆皇帝原诗:

阊门西转历山塘,寻胜云岩春载阳。

蓷崣峰容真虎踞,荒唐剑气幻鱼肠。

司徒文学应称独,洗马风流不可当。

高处纵眸喜有在,近遥绿麦一方方。

碑正面“山塘寻胜”四字就是第一、二句各取两字。……

现在我要说了,这山塘御碑亭是假的,因为这里原来没有,但又是真的,因为这确是乾隆的真迹;还可说它是假的,因为乾隆从没正式题过这四个字。又可说是真的,因为这四个字原来就是连在一起的,古代考官可以截搭,有先例的嘛。如果你再说截搭总不能说是真的,那么碑阴的一首题诗可是真的。呵呵!》

想起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我管它碑亭是真是假,坐在这里才是真实的。

在白居易纪念祠前面,有一块纪念碑,它和白居易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是白居易身后几百年在这里发生的一段历史。

在明朝洪武年间,江南发生过一次史称“洪武赶散”的移民迁徙事件,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从阊门出发,被遣散至江淮地区。为了复原这段6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在此立碑。

👇《阊门寻根纪念地碑记》

作为旅游景区,七里山塘只开发了一里,就是从这里到新民桥。

👇七里山塘街旅游景区东入口。

👇石家弄

因为时间尚早,所以景区依然很清静。

有大闸蟹吗?

👇岭南会馆

00:23
去APP下载

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等船来

通贵桥视频

00:17
去APP下载

上面一段视频就是通贵桥,跨山塘河,为单孔石级拱桥。相传初建于明弘治年间,清朝多次修建,现仍保持重建后的古桥风貌。该桥长19米,宽2.3米,主体花岗石。

👇通贵桥

👇社区活动

从苏州商会博物馆门口经过,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我问可以进去参观吗?回答可以!

👇苏州商会博物馆

苏州商会博物馆馆址原为泉州会馆。是苏州商会的百年展览,也是苏州近现代商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苏州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民桥是山塘街东西两段的交界处,也是山塘街旅游收费的出口,如果说东边前半段山塘街的商业气息似曾相识,那么接下来的六里才是风雨留痕,素描朝天的山塘街,它充满了人间烟火味,有些原生态,又有点岁月沧桑感,是真正枕河而居的老苏州人的生活。

👇新民桥

00:16
去APP下载

👇早上买菜回家的山塘居民。

👇小巷

👇一位大姐在自家门前跳操锻炼

好一段简朴典雅的山塘,保留着老苏州人的市井生活。

👇山塘街白姆桥“同心驿站”——好温馨的家园

山塘雕花楼,即许宅,早年是苏州中医外科著名医生许鹤丹之宅。

白姆桥,又名白马桥。相传是白居易筑白堤时所建,1903年重建,为单孔石板桥。

👇白姆桥

白姆桥贯通山塘街,现在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桥,横跨在山塘河的一条支流上。

这位老人家住河对岸,老家是四川达县的,他说与我也算半个老乡了,很热心的给我介绍有关山塘的一切,陪我走了一大段路,还指着对岸告诉我他家的位置,我笑着说,若不赶时间都想去他家看看。

👇红圈⭕就是他家

👇拉近看,真不错,不仅临河还有一个平台。若坐在平台上,泡一壶今年的新茶,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游船……这滋味简直不要太好啦。

👇船上的游客向我挥手

山塘街不愧是“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典雅、疏朗有致,会馆聚集,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

我就这样缓缓而行,沿路欣赏粉墙黛瓦、枕河人家。

陕西会馆为乾隆年间始建,现仅存偏殿三间,会馆门墙显然是新近修复的,牌楼门上有精美的磨砖雕刻,秀雅中透露沉厚。

👇陕西会馆

👇俄罗斯姑娘,和她一起的是个中国男孩。

👇河边洗涮的居民,还是红双囍的痰盂呢。

👇山东会馆门墙

👇社区工作做的不错

一条山塘街,每隔不远就有小桥或横跨山塘河通向对岸,或纵向连接自身。这些桥梁中,桐桥最有名。

👇桐桥

桐桥为山塘著名的17古桥之一,跨山塘河支流桐溪。北宋治平元年初建,明清时几度重建。是座单孔石拱高桥,1964年被拆除。

桥前有一块石碑,现在原遗址上重建了这座“古桥”。

👇桐桥遗址碑

桐桥旁是宋代始建的观音阁,最近重新装修,原貌没有改变。

👇观音阁。

沿着山塘古街的青石板路继续往前走,就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祖祠所在地“贝家祠堂”,门厅上挂有“吴中贝氏纪念馆”的牌匾。

史料显示,贝氏祖上明朝从浙江兰溪迁吴,在南濠世代经营药业,至七世已成为吴中巨富;苏州贝氏至今已历经十八世,自经商起家后文风日盛,延至近代,更向上海、香港、美国等地扩展。

最早的贝家祠堂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初重建,三进平房,砖雕门楼精美。1998年建北环路时,祠堂被拆除。

贝聿铭曾到山塘一游,请人替贝氏家族寻找祠堂遗址,于是当地政府又开始着手重建祠堂。现在修复的贝家祠堂在原址东移20多米,为了让贝家后裔放心,2009年12月7日金阊区有关领导专程去美国与贝老见面,把修复布馆实景图册面呈贝老,贝老饶有兴味地看得很仔细,并得到了认可。

4月我拜访这里的时候,虽没能进去,但有拍照留念也算满足,没想到这月贝老就去世了。今天这篇游也有向大师致敬的意思!

漫步山塘古街,历史故事和好玩的典故一箩筐,说都说不完。咋办呢,现在已是十一点了,七里山塘也走了一大半啦,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吧。我上了北环快速路,回头看了看刚走过的山塘街,告别了山塘河,然后乘车去了艺圃,这可是我最喜爱的园林。

——————————————

——————————————

最后来几张14年的照片。

谢谢收看

来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