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铸史,那些最有趣的青铜器:嬴霝德鼎
一、大小悬殊,袖真迷你鼎:赢霝得鼎
作为过国之重器的青铜鼎,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政治权力,是威严王权之象征。在殷周礼制中,「鼎、簋」和大小、数量和作器者政治地位是匹配,政治地位越高,青铜食器越大越多。
在西周渐渐形成所谓的「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诸侯、卿、士随着级别渐渐下降:
所以,如果在考古中发现的鼎越大、越多,证明器主人的政治地位越高,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方鼎和圆鼎:晚商司母戊大方鼎和战国楚铸客大圆鼎,都是王侯之器:
也许,这些几百斤的「大家伙」可能我们司空见惯,已经不觉得很稀奇。但是,在殷周几万件青铜器中,也有一两件很罕见的迷你袖真小圆鼎,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西周的【嬴霝德鼎】:
西周赢灵得鼎
这件小鼎的尺寸是:高10.6厘米,直径8.3厘米,重360克,也就是七两左右:
数据引自【注1】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使用参照物对比一下。
这是毛爷爷当年在安徽博物院参观楚国大圆鼎的照片,毛曾赞叹「这个大鼎能煮一条牛」:
图引自安徽博物院【注2】
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长宽尺寸是15.5*7.7厘米,【赢霝德鼎】比一百元人民币还小:
铸客鼎的两只鼎耳就有36厘米【注3】,也就是说这个小鼎还没有大鼎的一个鼎耳大,大鼎和小鼎对比大致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现在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圆鼎和小圆鼎的悬殊如天壤之别。
二、赢霝德小圆鼎有何用途?
如果铸客大圆鼎能煮牛,那赢霝德鼎小圆鼎恐怕用来煎荷包蛋都嫌小。很显然殷周古人铸造这个小鼎不是礼器。
那如此mini的小鼎到底干什么用的呢?从另一件同类的出土文物,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一件方鼎盖,这个顶盖只有6.3厘米【注4】:
图引自注5
这个方鼎盖上面有「王乍(女瓦)弄」四个铭文,也就是说这个长宽6厘米大小的小方鼎,是商王制作,送给一个叫(女瓦)的王妃的一个把玩的弄器。
《说文》:弄,玩也。从廾持玉。
《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杜预注:弄,戏也。
图引自注5
这个世界真的很巧,美國紐約一名藏家藏有一款商晚期的青铜提梁卣,跟这个方鼎盖的铭文完全相同,也即《殷周金文集成5102》:
这个青铜卣尺寸也很小,不算提梁的话,也就是10多厘米,跟【赢霝得鼎】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这也应该是一件弄器,跟上面小方鼎是一套的。
美国藏家收藏的这个小青铜卣,很明显是当初经盗墓贼流散到海外的,很有可能盗墓贼将小方鼎也盗走了,将方鼎盖遗留下来,被考古学家挖到了。
说不定以后在海外艺术市场可以见到这个小方鼎,什么铭文都没有,价格肯定会被低估,我们以后把眼睛睁大一点捡漏,运气好说不定可以碰到,这可是商王给王妃的「御制弄器」。
那么,综上所述:从上述小方鼎盖铭文和小提梁卣的铭文,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嬴霝德鼎】应该也是一件弄器。
三,【嬴霝德鼎】铭文的解读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论文对【嬴霝德鼎】的铭文做出解读,我尝试解读一下,提供一家之言。
【嬴霝德小圆鼎】的铭文是——「嬴霝德乍小鼎」:
殷周金文集成2171
「乍小鼎」很好理解:制作小鼎,「乍」是「作」的初文。从金文模式来看,前面三个字「嬴霝德」肯定是作器主人。
「嬴霝德」的「嬴」应该是氏族之名,也即表示姓氏宗族。
《說文》:「嬴,少昊氏之姓也。从女羸省聲。」
「霝」即「零」的初文,始见于甲骨文,本義是「小雨」,假借表示过「灵、令」:
引自注6
殷周金文中,古人很多人的名字中都有「霝」这个字,通做「灵」。
- 比如《集成2502》是一件青铜鼎,器主为女性,叫做「妇媿霝(灵)」,「媿」即上古的姓。
殷周金文集成2502
- 《集成3374》是一件青铜簋,器主为男性叫做「霝(灵)」
殷周金文集成3374
我在《金文人名汇编》(页206)中找到另一些铭刻有「嬴霝德」的青铜器,显示「嬴霝德」是人名,原来「嬴霝德」青铜器一共出土了三件:
《殷周金文集成》9419
《殷周金文集成》10076
至此,我们可以说【嬴霝德小圆鼎】的銘文——「嬴霝德乍小鼎」的意思是:嬴氏灵德制作的小鼎。
从另外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季」字来看,器主「嬴灵德」排行老四,是西周时期嬴国贵族,而「嬴姓」正是所谓的「上古八大姓」之一,比如:秦国国君就是嬴姓。
参考文献:
- 何林. (1984). 最小的鼎——赢霝德鼎. 紫禁城(5).
- 安徽博物院,铸客鼎,from:http://www.ahm.cn/Collection/SpecialDetails/tbjj?nid=193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青铜资料库,from:http://bronze.asdc.sinica.edu.tw/rubbing.php?02480
- 李学勤(1987). 中国青铜器的奥秘.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页22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1976). 1975年安阳殷墟的新发现. 考古(4), 264-272.
- 李学勤(2012),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1024
- 吴镇烽. (1987). 金文人名汇编. 中华书局.页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