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反噎膈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噎膈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噎膈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痰气交阻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情绪舒畅时稍可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启膈散加减1.启膈散
沙参9克 丹参9克 茯苓3克 川贝母4.5克(去心) 郁金1.5克 砂仁1.2克 荷叶蒂二个 杵头糠1.5克
加减:
1.若嗳气呕逆明显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等,滴入姜汁,或以入乳磨沉香冲服以降逆和胃;
2.若泛吐痰涎,加法半夏、陈皮,或噙化玉枢丹以和胃化痰;
3.若气郁化火者,加大黄、莱菔子等,以通腑降浊,利气化痰,俣不可多服、久服,以免更劫其阴。
加减:
1.阴津伤者,加玄参、石斛、生地、天花粉、麦冬、蜂蜜以养阴生津润燥;
2.气虚者,加西洋参;
3.痰重者,加全瓜蒌、陈皮、法半夏;
4.气郁较甚者,加莱菔子;
5.有热毒者,加白花蛇舌草。
临证参考本证为发病初期,仅表现为吞咽梗噎感,较少出现饮食不下,病人的饮食与身体状况较好,应抓紧机会,尽早治疗。
【辨证加减】
1.兼胸膈痞满,嗳气,或呕吐痰涎及食物,舌偏红,苔薄腻者,为痰气交阻重症,加全瓜蒌、陈皮、枳壳、天竺黄、麦冬、玄参等。
2.兼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者,为津伤肠燥,可去砂仁壳,加全瓜蒌、玄参、生地黄、麦冬、白蜜等以生津润燥。
3.兼脘腹痞胀,嗳气酸馊,舌苔腐腻者,为积食不消,加莱菔子、麦芽、谷芽、连翘等以消食散结。
4.夹瘀血内结,兼见胸膈刺痛,食不得下,皮肤粗糙,大便坚如羊粪,或吐出物如赤豆汁,面色晦滞,舌红少津或青紫,脉细涩者,酌加桃仁、红花、三七、赤芍、蜣螂、刘寄奴、五灵脂、牛乳等;或改用通幽汤加减。
5.如确诊为食管癌、贲门癌,可酌加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斑蟊、马钱子等。
【按语】
1.本方以理气化痰开郁为主,适当配伍养阴润燥之品,祛邪而不伤正,实为治噎膈早期之有效方剂。
2.本方辛香理气之品较多,不宜久煎,以免耗散药性。
3.服用本方以小量频服为宜。
1.痰热郁结:症见吞咽梗阻,胸脘痞闷,按之疼痛,舌苔黄腻,脉滑而数等。治宜清化痰热。方拟小陷胸汤加减。
2.小陷胸汤
黄连3克 半夏12克 栝蒌实18克(另包)
1.若兼胁肋疼痛者,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
2.痰稠难咯者,加胆南星、川贝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
3.若痰热蕴肺,胸闷气急者,加葶苈子、杏仁以宣肺泄热。
2.痰瘀互结证:症见吞咽困难,泛吐粘痰、胸背疼痛,固定不移,形体消瘦,舌质紫暗等。治宜化痰软坚,活血散瘀。方拟桃红饮加川贝、昆布、海藻等以助化痰软坚之力。
3.桃红饮
桃仁9克 红花9克(后下) 归尾9克 威灵仙9克 川贝9克 昆布9克 海藻9克 川芎9克
常合启膈散治噎膈,
1.痰多,加竹沥、海浮石。
2.呕吐痰涎,加莱菔子、生姜汁。
二.瘀血内结证: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赤豆汁。胸膈疼痛,固定不移。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舌质紫,脉细涩。通幽汤加减。
4.通幽汤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生地9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腹胀明显者,加瓜蒌、川楝子、枳壳。
2.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番泻叶。
3. 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
4. 疼痛剧烈者,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噎膈加减:本方可加三七、丹参、赤芍、蜣螂,以祛瘀通络。
1. 若瘀阻显著者,酌加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或加入急性子同煎服,以增其破结通络之力。
2. 若呕吐较著,痰涎较多,宜加海蛤粉、法半夏、瓜蒌等,以化痰止呕。
3. 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含化玉枢丹,或用烟斗盛药,燃点吸入,以开膈降逆,随后再服药。
加减2:
1. 瘀血甚者,加乳香、泻药、土鳖虫、水蛭、蜣螂、三七以散瘀通络;
2. 瘀痰互结者,去炙甘草,加海藻、昆布、牡蛎。瓜蒌、贝母、制半夏以软坚散结;
3. 吐物如赤豆汁重者,加仙鹤草、白及;
4. 食入即吐者,可先服玉枢丹以开膈降逆,随后服药;
5. 夹热毒者,加玄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天花粉;
6. 津亏血虚者,加白芍、石斛、芦根、山药;
7. 气虚者,加西洋参。
临证参考本证由于格阻而致药食难进,故开膈降逆为首要任务,对不能进食者应补充液体。
1.气滞血瘀证:症见吞咽困难,胸膈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 或痛引两胁,喛气不舒或食入即吐,舌质紫暗,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5.血府逐瘀汤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加减: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2.血瘀津枯证:症见食入即吐,饮水不下,大便干结,咽喉干燥,胸膈刺痛,知红少津,或舌色青紫,脉细涩等。治宜活血消瘀,养阴润燥。方以桃红四物汤去川芎,加沙参、麦冬、石斛。
6.桃红四物汤
酒当归9克 生地9克 赤芍6克 沙参9克 麦冬9克 石斛9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加减:
1.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以补气生血;
2.瘀滞重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袪瘀之力;
3.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等以温通血脉;
4.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
5.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等以血安胎。
6.方中诸药剂原为等,《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熟地为当归的二倍”,以乃《谦斋医学讲稿》中所云“用作养血的用量,熟地、当归较重,白芍次之;在不用熟地时,白芍的用量又往往重于当归”等经验,可资运用本方之参考。
三.阴津枯槁证:食入格柜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大便干结如羊矢,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加减。或五汁安中饮。
7.沙参麦冬汤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加减: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1.热盛阴伤证:症见烦渴咽燥,大便秘结,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若黄燥,舌质红而少津,脉大有力等。治宜泻热存阴。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热去即止,以防寒凉伤胃。
8.五汁安中饮
韭汁 牛乳 生姜汁 犁汗 藕汁
加减:
1. 津亏重者,加鲜芦根汁、甘蔗汁;
2. 血燥者,加阿胶烊化冲服;
3. 便秘才者,加蜂蜜;
4. 热甚伤津口渴较重者,加玄参、天花粉、五味子、麦冬、知母以养阴清热;
5. 胃阴不足者,重用石斛;
6. 热结偏重,加知母、盐黄柏、童便。
9.竹叶石膏汤
竹叶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麦门冬24克 人参9克 炙甘草6克 大黄5克 粳米12克(包)
加减:
1.若胃阳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十,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花粉、知母。
临证参考本证虽以热结为主,但津血已耗伤,故温燥药不宜用,苦寒药也要少用,宜用甘寒濡润之品及酸甘化阴之品。
【辨证加减】
1.本方可加沙参、麦冬、天花粉、石斛、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等,亦可与沙参麦冬饮或麦味地黄汤合方,双补胃肾之阴,以增加疗效。
10.沙参麦冬饮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加减: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2.兼神倦乏力,短气自汗,为气阴两亏,可加人乳、人参汁、黄芪、党参等,亦可与噎膈膏合方,以益气养阴生津。
3.如口干咽燥甚者,为津亏重证,可加沙参、石斛、麦冬、五昧子、生地黄等以养阴生津。
4.如便秘燥结者,可加白蜜、肉苁蓉、当归以润肠通便,亦可酌加大黄。
5.如心悸失眠者,可加酸枣仁、茯神等以安神。
【按语】
1.噎膈津亏热结者,既要用滋阴润燥之品以益阴,又忌滋腻之剂滞胃气;既需寒凉之属以清热,又忌苦寒之品伤胃,处方选药当以清润和降为要。
2.服用本方时宜少量频服,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滞胃不化。
四.气虚阳微证: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沬。精神疲惫,面浮足肿,腹胀。面色苍白,形寒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补气运脾汤(补脾为主)、右归丸(补肾为主)加减。或用生脉散加减。
11.补气运脾汤
党参15g,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黄芪15g,陈皮、砂仁各3g,半夏曲9g,生姜、大枣各3g。
加减。
1. 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宜加旋复花、代赭石等以和胃降逆。
2. 气阴两虚者,宜加石斛、麦冬、沙参之类滋养津液。
【辨证加减】
1.气逆不已,食不能下者,可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柿蒂、沉香等,以降逆止噎。
2.兼痰涎多者,可酌加砂仁、木香、白芥子、白附子等,以化痰逐饮。
3.阴阳两虚者,可酌加沙参、麦冬、玄参、五味子,以益阴和阳。
【按语】
1.临证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2.噎膈至气虚阳微、脾肾衰竭阶段,一般宜先用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后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以暖脾温肾之方,汤丸并进,或两方交替使用。
12.右归丸
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山茱萸4.5克 枸杞子6克 鹿角胶6克 菟丝子6克 姜杜仲6克 当归4.5克 肉桂3克(粉冲服) 炮附子3克(先煎)
加减
1.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3-6克(焗服);
2.如阳虚滑精,或带浊便溏,加酒补骨脂6克;
3.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6克、肉豆蔻5克;
4.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吸虚寒之证,加炮干姜5克;
5.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3克;
6.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5克;
7.如阴虚阳痿,加巴戟天6克、肉苁蓉6克,或狗鞭一条。
噎膈加减: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宜加旋复花、代赭石等以和胃降逆。气阴两虚者,宜加石斛麦冬、沙参之类滋养津液
【辨证加减】
1.气逆不已,食不能下者,可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柿蒂、沉香等,以降逆止噎。
2.兼痰涎多者,可酌加砂仁、木香、白芥子、白附子等,以化痰逐饮。
3.阴阳两虚者,可酌加沙参、麦冬、玄参、五味子,以益阴和阳。
【按语】
1.临证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2.噎膈至气虚阳微、脾肾衰竭阶段,一般宜先用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后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以暖脾温肾之方,汤丸并进,或两方交替使用。
13.生脉散
麦冬9克 生晒人参9克(焗服) 五味子6克 山萸肉6克 石斛9克 姜半夏6克 旋覆花6克 代赭石9克 韭汁
加减:食欲不佳者,加砂仁、陈皮。
临证参考本证为晚期,有阴阳俱竭之势,病人汤水难下,药物更难入,治疗上可在服汤药同时,使用相应注射液治疗。
1.中气不足,清阳下陷证:症见噎食不下,肢体倦怠,动则气喘,脉大无力,舌淡苔薄等。治宜健脾益气。方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14.补中益气汤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远志2克、菖蒲3克
2.脾虚血亏证:症见胸脘膈塞,饮食不下,面色萎黄,心悸不寐,舌淡苔白,脉沉细等。治宜健脾补血。方拟归脾汤
15.归脾汤
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加减;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噎膈其它治疗
1.开道散
硼砂60克,沉香10克,火硝30克,砾石15克,冰片10克共细末,每次含化工克《浙江中医学院方》。
2.硇砂1.5克,硼砂6克,冰片1克,共研末为丸,如黄豆大,每噙化一丸。
上述二方,适用于噎膈的格拒不通,甚至于滴水难下者,具通关开道的作用。
3。石打穿、半枝莲、龙葵、蜀羊泉、白花蛇舌草、蛇莓、黄药子、鬼针草、山豆根等,任选1-3种,每次15-30克,加入辨证论治方中或单独煎服。适用于噎膈各种类型。
4.蝼蛄、蜣螂各七个,广木香10克,当归15克,共为细末,用黑牛涎半碗和药,黄酒送下。适用于噎膈之瘀血内结者
5.韭汁、牛乳各等分,调匀,频频呷服,适用于阴津枯槁证。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鲁”字牌,山东济南中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六神丸(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九芝图牌,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10粒,每日2次,含服或温开水送服。
(3)紫金锭(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0.6~0.5g,每日2次,温开水磨服。
(4)梅花点舌丹(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李时珍、同仁堂、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3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5)西黄丸(“鲁”字牌,济南中药厂;“远”牌,山西中药厂;傅山牌,太原中药厂):1次3~6g,1日1次,温开水送服
(6)生脉注射液(华西牌,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戎州牌,四川宜宾制药厂):40~80ml加入250ml液体中静滴,每分钟40~60滴,每日1~2次。适用于噎膈晚期气虚阳微,汤水难下者。
(7)脉络宁注射液(桂冠牌,南京金陵制药厂):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500ml内静脉点滴,每日1次。用于噎膈之瘀血阻膈及津亏热结者。
2.单验方
(1)守宫酒:活守宫(壁虎)5~6条,浸入白酒500ml中7日。每次饮酒lOml,每日2次。适用于早、中期食管癌有吞咽困难者
(2)八仙膏: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沥、蜂蜜各等分,和匀蒸熟,任意食之。适于噎之吞咽困难,饮食难下。
(3)八角金盘汤:八角金盘lOg,八月札30g,石见穿、急性子、半枝莲各15g,丹参、青木香、生山楂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邪毒热盛,气滞血瘀的噎膈。
(4)硼砂60g,沉香lOg,火硝30g,礞石15g,冰片lOg,硇砂lOg共研细末,每次含化19。适于噎膈之吞咽梗阻,食入困难
(5)硇砂1.5g,硼砂6g,冰片1g,共研细末,如黄豆大小,每次噙化1丸。用于噎膈之吞咽困难者。
(6)山慈姑120g,洗净剖开,入水浓煎后加蜂蜜120g,熬成膏状液。每次15ml,每日服3次。用于治疗噎膈。
3.食疗方
(1)鹅血或白鸭血:将鹅或鸭颈宰断后即口含颈部,饮其热血,5日1次。用于治疗噎膈。
(2)鲜无花果500g,瘦肉lOOg,加水共炖半小时,吃肉喝汤。适用于各证候噎膈。
(3)噎膈膏:人参、牛乳、人乳、甘蔗汁、梨汁、芦根汁、生姜汁、荸荠汁、桂圆肉汁,熬膏蜜收。治噎膈。
(4)枸杞子50g,粳米lOOg,蜂蜜适量,以枸杞子与粳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待煮熟后,加入蜂蜜调味食用,每日三餐温热服食。适用于食道癌术后及放、化疗期间出现噎膈者。
4.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1)金仙膏(又名天郁消积膏):由苍术、白术、川乌、生半夏、生大黄、生五灵脂、生延胡索、枳实、当归、黄芩、巴豆仁、三棱、莪术、连翘、防风、芫花、大戟等百余种中药制成的药膏,外敷病处或选穴外贴。
(2)蜣螂1个,贝母9g,青黛6g,玄明粉6g,木香3g,沉香3g,朱砂3g,牛黄1.5g。上药共研细末,以万年青捣汁加陈酒和团备用。外搽胸部,每日1次。用于噎膈疼痛者。
(3)硼砂lOg,枯矾15g,冰片45g,95%酒精500ml。先将冰片溶入酒精内,后再投入硼砂、枯矾即可(放置时间越久越好)。在疼痛部位擦用。每日视疼痛次数而定。
5.针灸 ’
(1)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毫针刺,补法,配合灸法。用于噎膈脾胃虚寒者。
(2)取穴 中脘、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用于噎膈肝胃不和者。
(3)取穴期门、太冲、阳陵泉、支沟、中脘、丰隆。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噎膈痰气交阻者。
(4)取穴 内关、膈俞、膈关。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用于噎膈梗阻·吞咽困难者。
(5)取穴天突、启膈(胸锁乳突肌前缘正中点)、廉泉、中脘、足三里。天突穴深刺2~3寸,均缓慢进针,得气后捻转,中等强度,留针15分钟。用于噎膈梗阻,吞咽困难者。
(6)取穴天鼎、天突、膻中、合谷、胸堂(两乳连线与胸骨相交处)。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噎膈中晚期
(7)取穴天鼎(双)、止呕(廉穴与天突连线中点)、巨阙、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厥阴俞、膈俞、脾俞。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用于噎膈中晚期。
噎膈现代研究
中医学之噎膈病主要涉及西医学的食管癌及贲门癌。现将近10年中医对此病的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一、基础研究 ,
施边镇对12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舌象改变及临床诊断资料分析发现:病人出现净舌、镜面舌、胖舌、齿痕舌与裂纹舌,苔白腻、黄腻、剥脱或腐苔,及舌下大络脉异常、小络脉曲张等的机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陕西中医,1990,11<8>:340,---.341)。姜平观察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病变发展程度相一致,早期多为痰气交阻,中期多为津亏瘀结,晚期多为气虚阳微(辽宁中医杂志,
二、防治癌前病变的研究
西医学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食管上皮的增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食管上皮的重度增生是食管的癌前病变。张金生将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抗癌乙片(黄药子、拳参、北豆根、夏枯草、败酱草、白鲜皮)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服抗癌乙片和安慰剂片,结果抗癌乙片组共统计重度增生患者822例,食管癌发病9例,食管癌发生率1.1%;安慰剂组共统计重度增生患者826例,食管癌发病24例,食管癌发生率为2.9%。食管癌发生率前者比后者降低62.1%。动物实验也证明抗癌乙片可明显抑制大鼠食管上皮的增生癌变(中医杂志,1990,(10>:28)。侯浚将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患者6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苍豆丸(苍术、山豆根、绿茶),每日服79,每次服3周,休息1周,连服2年,对照组服安慰剂。2年后复查,治疗组食管癌变率1.5%,对照组为4.2%,两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o.005),治疗组重度增生好转率为79.5%,对照组为50.2%,两组比较显著差异(P<o.01)(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lO(10>:604)。侯浚采用食道脱落细胞学拉网检查,确诊重度增生278例,其中重度增生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分4个小组)234例,其中重度增生8例;对照组44例,重度增生2例。治疗组服用复方党参丸(党参、赤芍、核黄素,3药共研细末),按L。(23)正交设计配伍成4种含量水丸,4个治疗小组各服1型,每月连服3周,停服1周,治疗2年,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胞好转率分别为71.7%、50%,癌变率为2.8%、1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o.Ol及P<o.05),表明本品对阻断食管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中国医药学报
三、中医药治疗研究
金文用食道通(菝葜、乌梅、古文钱、天萝水、盐胆水、血竭)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引起的食道完全梗阻200例,近期有效率91%,平均服药后开通时间为15.05土1.05小时,平均生存期11.4±o.7个月,对照组用MOFⅢ加扶正抗癌汤治疗40例,自然开通时间120±4.5小时,平均生存时间为4.2土0.6个月(新中医,1990,(8>:34~36)。席军书用通关口服液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梗阻100例,其中食管癌72例,贲门癌28例,结果显效45例,有效5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用药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67例,食管狭窄有不同程度扩张(管径狭窄处增宽0.5~1.0cm)61例,无效6例(中成药,1994,(5>:27)。朱昌国用天夏开道汤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吞咽梗阻38例。该方含天龙3g,生半夏15~30g,生南星、急性子、枳实、郁金、贝母、茯苓、路路通各12g,黄药子、旋覆花、降香各9g,威灵仙5g,生薏苡仁30g,橘皮、橘络各6g,半枝莲、太子参各15g,代赭石30g。津伤阴亏加生地、石斛;血虚加枸杞子、当归;肝郁甚加醋炒柴胡、香附、八月札;胸骨痛甚加延胡索及失笑散;呕血加参三七、云南白药。结果显效(咽下通畅,可进干食或硬食,X线查原病灶好转,存活长于3年)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6%(江苏中医,1995,<10>:9~10)。范准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食道癌吞咽梗阻51例,结果显效(维持吞咽进食顺利长于2个月)2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陕西中医,1996,17<11>:488)。方卫东用化积散治疗食道癌咽下困难21例,结果症状消失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30~31)。陈建宗用自制硼砂方治疗食道癌吞咽梗阻32例,1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顺利进食长于2个月)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12)。杨云乾用健脾滋肾汤治疗本病中晚期患者78例,病程均在0.5~2.5年,20日为1个疗程,用6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一半以上,病灶基本稳定,观察长于1个月)9例,有效58例,无效11例(陕西中医,1995,(1):3)。徐家龄用开道散治疗食管癌50例,药用硇砂、硼砂、干蟾皮各1.og,人工牛黄、玉枢散各1.5g,蜈蚣1条,冰片0.3g,共为细末。另辨证论治分5型: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茜草、桃仁、红花、黄药子、蜈蚣、半枝莲;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夏枯草、败酱草、莲子心、白花蛇舌草;瘀血痰阻用血府逐瘀汤加旋覆花、茜草、贝母、胆南星、全蝎、干漆;气血两虚用八珍汤加沙参、丹参、旋覆花、半夏、石斛、砂仁。结果显效(进食时噎膈明显好转或消失,复查CT或食道钡餐透视肿块明显缩小,体重增加)11例,有效34例,无效5例(中医药学报,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张文杰用灵仙代赭汤治疗食道癌108例,本组均经手术、放疗、化疗、激光等两种以上方法治疗,再用下方治疗。药用:太子参、枸杞子、猪苓、茯苓各15g,生黄芪、生薏苡仁、代赭石(先煎)、白花蛇舌草各30g,威灵仙、莪术、法半夏、枳实各10g,生甘草59。食入梗阻,吞咽困难,加急性子、礞石、磁石、黄药子;痰多粘滞,咯之不爽,加瓜萎、贝母、桔梗、远志;恶心呕吐、呃逆加陈皮、竹茹、刀豆壳;胸骨疼痛加延胡索、罂粟壳。结果缓解率4.63%,有效率43.51%,稳定率90.74%,恶化率9.26%(河南中医,1994,14<6):352)。王希胜用MFV化疗方案配合中药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80例,中药用旋覆代赭汤加莪术15g、蜈蚣2条(研粉冲服)、三七粉6g(冲服)。结果有效(主症改善,进食顺利,疼痛缓解,免疫学检查有不同程度改善)54例,稳定10例,无效12例,死亡4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3>:9~10)。张明用益气消积汤合化疗治疗食道癌52例。该方含党参、蝉蜕、白花蛇舌草、山慈姑、半枝莲、徐长卿、牡蛎各30g,茯苓、炒白术、威灵仙各15g,砂仁、白豆蔻、川楝子、延胡索、鸡内金、鳖甲各10g,麝香0.1g(冲服)。疼痛甚加蚤休、蜈蚣、白芍;腹胀甚加厚朴、槟榔;恶心口苦加薏苡仁、蒲公英;声音嘶哑加桔梗、木蝴蝶;咳嗽、咯痰加川贝、杷叶;苔腻加泽漆、蚤休。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化疗鳞癌用DPV或DBV方案,腺癌用FAM方案。结果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0例,轻微缓解8例,无效1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2):27)。周军丽用中药加微波及局部化疗治疗食道管28例,药用太子参15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20g,天冬、山豆根各12g,红花、土鳖虫各6g,佛手10g,威灵仙30g。日1剂,水煎分4次服,30 日为1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5例,微效4例,稳定1例,随访超过1年,存活27例,死亡1例,见吞咽梗阻6例,重复治疗仍有效(河南中医,1996,16(6>:365)。白林用小柴胡汤合并放疗治疗食管鳞癌17例,药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各10g,生姜6g,日1剂,水煎服,连服28~48日。与对照组17例,均用钴60照射体表食管外。结果生存1年者分别为12例、8例,加服中药组血象下降者少于对照组(P<o.05),服中药者未见毒副反应(国医论坛,1997,<2>:10)。王福林用中药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54例,用通幽汤加减,滴水不下加威灵仙、醋煎硇砂;胸膈胀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呕吐粘痰加白芥子、青礞石。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与对照组48例均用FP方案化疗。结果两组分别完全缓解12例、6例;部分缓解33例、20例,稳定5例、13例,进展4例、9例,总有效率83.3%、54.2%,中位生存期22个月、15个月,见毒副反应19例、42例,各项指标加服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o.0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