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选择“设置⭐️标”或“置顶公众号

不再错过任何精彩推送

对从前后悔,对现在焦虑,对未来迷茫

上个礼拜和组里人聚会,我和一批博士生聊了一晚上的天。

三杯两盏,酒后交了心。

令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他们之中,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当初选择读博深造的目的是什么。

十中有五六个都表示不大喜欢现在的岗位,对未来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有一两个有明确目标的,也都因为各种因素拖延着,最后不了了之。

似乎,大家都陷入了一种“不甘现状又不肯努力的”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无可救药的,会把我们向深渊越拖越深,也就是变得越来越“丧”。

就我身边的人来说,也只有极少数特别幸运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和热情,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去,水滴石穿,最后成为了一个领域的拔尖者。

而大多数人,不过是干着差不多的工作,领着差不多的薪水,过着差不多的日子,发着无穷无尽的牢骚而已。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忙碌不已。

冷漠、高压、焦虑,这些都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关键词,而热情、天赋、活力仿佛是一件件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到底如何改变自己平凡而丧的生活呢?

在试错成本低的时候,尽可能去犯错吧

我一个朋友,在别人看来,她就是西方人眼里典型的“中国式虎妈”。

孩子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小提琴、芭蕾舞、绘画、钢琴、奥数、声乐……大大小小杂七杂八的兴趣班报了八九个。

我们都以为她家的孩子不堪重负,没有童年了。

可是,上次她和我说,孩子自从获了某大赛金奖后,现在每天不要人监督,自己练琴好几个小时,很有兴趣,已经爱上钢琴了。

而她也早早地把别的兴趣班停掉了。一开始以这种强迫的方式,也就是为了挖掘自己孩子身上的天赋。

她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把孩子送去上课后就不闻不问,而是每次都询问孩子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是否感兴趣,也会和老师积极沟通,看孩子在这方面有没有灵性。

在早教这一方面,她很明白:越早犯错,错误影响越小,纠正的成本也越低。

我一个大学同学,虽然在童年时代没有这么远见卓识的家长,但是他在大学后一口气报了五六个社团,还参加了学生会。

半年之后,就当我们都以为他的睡眠和精力都严重不足的时候,他就退掉了除了辩论队之外的一切社团。

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我们当地高校联盟的有名辩手,思辨能力已经被锻炼得很强,现在做新媒体风生水起。

而这也是他真正热爱的事业,照他的话来说:“爱上工作,是我遇到的最幸运、最浪漫的事了。

我每次想起来他都会感慨万分,在别人虚度光阴的大学四年里,他用最低的试错成本和学费,获得了性价比最高的回报。

看这两个例子会发现,无论找到的是早是晚,我们都有自己的天赋。

多尝试新的东西,多去试错,总会有新的收获,和自己的天赋不期而遇。

爱默生说过:

“不要由于羞涩而缩手缩脚,

生命就是一场实验,

你尝试得越多,就做得越好,

如果道路有些艰难,会把衣服弄脏弄破怎么办?

如果因失败而再次跌入深渊怎么办?

勇敢地站起来,绝不能因害怕再次跌倒而放弃前行。”

我很喜欢《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电影,每年都要刷个一两遍。

里面的配角法涵从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大学还是读了工程学。

由于一心热爱着摄影,法涵对工程学提不起一点兴趣来,每次考试也都是倒数垫底。

工程师在印度是很体面的工作,印度理工学院也是多少人挤破头想进的顶尖学府。

可是最后,在主角兰彻的开导下,法涵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毕竟:“Real life is risk taking.”

法涵还是得到了父亲的认可,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动物摄影师。

很多人都听过“一步踏错,万劫不复”的说法,被这个说法感染了,就导致对任何的选择慎之又慎。其实,越年轻的时候,就越要大胆放肆的去做一些事(当然是在法律范围的允许范围内),这些看似不理智的选择,有时候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和天赋所在。

天赋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但是必须要靠不断的磕碰和尝试,它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简单点说,就是“瞎折腾”。

沉没成本——让我们不再勇敢

那天吃完饭后,一个在饭局上怯怯懦懦,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小姑娘给我打电话:

她其实一点也不喜欢科研,最大的爱好是烘焙,一直想回国开一个蛋糕房。

她平时说话声音很小,说起烘焙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格外精神,我仿佛都能看到她眼睛里冒的小星星。

我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她语气中不掩失落:“沉没成本太大了。”

沉没成本,这是一个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度过程中会用到的概念。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应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简而言之,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她放弃科研而转投到烘焙上的沉没成本,就是她这些年在学术上付出的心血努力,以及她的家庭为海外求学多年支付的高昂费用。

所以她给自己下了一个悲观的定论:“我不敢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同意。”

让我们不敢做出改变的原因通常有这两个:

第一,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所以就维持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没成本”而不敢投入。

生活中让我们不忍割舍的机会成本有很多,举几个例子:

看到一半的电影其实烂到了极点,但是为了电影票的钱,情愿留下来坚持到电影结束……

其实没有多喜欢交往多年的恋人,但是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已经对对方付出了很多了。所以还是对对方的各种缺点一再容忍,好几次都突破了底线……

衣柜里的衣服其实有很多都不再合身,水洗过多次,材质也变得不好了。但是想起当时买的价格,宁愿把衣柜塞满穿不了的衣服,也不愿意断舍离……

不要让我们现在的决定被过去绑架。

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想成为谁,想要做什么。

《迟开的向日葵》

改变一点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回到这个小姑娘的困境上。

她既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在众多兴趣班中挑选,也不是我那个大学同学,有大把时间可以任意挥霍了。

那么,她该怎么做出改变呢,去追寻自己的天赋呢?

首先,我建议她先要正视现实,要搞清楚成功和失败背后的真正含义。

我问她,回国去做烘焙,不论最后销售额是好是坏,她都会感到真正的开心吗?

她犹豫了,然后说,烘焙其实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而已,她没有受过系统训练,水平也仅限于朋友圈被赞。

在迈出勇敢的那一步前,很多人都是这样看不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最后跌得很惨。

很多人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不足。

没有实际行动匹配的理想,只能是镜花水月,只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已。

我给她举了《破产姐妹》的例子。

同样是烘焙生意,卡洛琳为了他和麦克斯的小蛋糕理想付出了无数努力——从劝说丧丧的麦克斯燃起斗志在餐厅卖小蛋糕,到为她们印制名片,积极推广生意,到最后为了可以让麦克斯上烘焙学校,愿意自己打工付学费……仿佛无时无刻不充满活力和干劲。

卡洛琳焦虑吗?

无时无刻不是想重回上流社会的卡洛琳是焦急的。

但是焦虑?我想她不会。

因为一个目标明确而为之努力奋斗的人,能看到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所以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乐观大胆,脚踏实地——这是卡洛琳,也是每一个追梦者应有的样子。

后来经过讨论,她决定先在现在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试用期之后再重新审视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同时,业余时间去当地的蛋糕房当兼职学徒,因为毕竟业余爱好和把爱好做成事业,是完全两码事。

在这个重大决定上,她想反复思量,才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开始试错吧,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缩手缩脚,但是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价值和现实,然后就放开胆子去做吧,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难。

PS:其实想说的话还挺多,比如大家一定还会想知道,如何让自己一直对工作和学习饱含热情不知倦怠;如何像那些成功人士或学霸一样一直神采奕奕,精力旺盛。

下次有时间就想聊聊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下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一些碎碎念的心里话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跨越人生阶层

最怕那些打着学渣名义而努力的学霸

走在 30多岁的路上,突然想说几句话心里话

30岁左右,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和慌张?

三十岁遇到事业瓶颈和丧偶式婚姻,该怎么办?

爱你们

,下次见,2019年,还很新呢!

|福利时间

人人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脑和埋藏在深处的天赋,必须要靠不断的磕碰和尝试,它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转发本条至朋友圈,截图发送到后台,抽三位天赋迥异的小伙伴儿送【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经典版)】


· 好文推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