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淡 若 兰 竹 香 如 菊 2019年第113期(总468期)
淡 若 兰 竹 香 如 菊
——怀念邓克贤老师
陈旭东
翻阅前几日的微信朋友圈,看见同学转发的悼念文章,方知邓老师辞世。邓老师已出殡,遗憾未能前往殡仪馆悼念,回忆邓老师,谨以寥寥数语,权作心香一柱,以表我对老师的怀念。
邓老师是我的初中老师,那是与老师最初的结缘。尚处于文革期间1971年的安顺,小升初也还是难事,于是新组建了五中。按我的感觉,各种原因进不了其他中学的学生就收编纳入五中。当时的五中环境条件极其简陋,但让人欣慰的是,此时的邓老师等五中老师却有一股励精图治的精神,充满了激情。邓老师既不是我的班主任,也不是专门哪一科的科任老师,他给我们上过美术、音乐和语文。他是个杂家,多才多艺,性格平和、幽默。他教画的一些图形,他讲过的《卖炭翁》及白居易的故事,等等,至今镌刻在记忆中。作为黑五类子女的我,处处受人歧视,深深体会到他对人平等、平和给我们这些贴上了政治标签的孩子带来的温暖,这温暖是人心良知的一缕光,陪伴我一生,照亮了最黑暗的岁月。邓老师等五中老师的学识、精神、身范,滋养着畸形年代的懵懂少年。
邓克贤先生
此后几十年与邓老师的交往,几桩小事常萦心怀:
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某天,邓老师一个电话打到我工作的学校,叫我去参加安顺组织的文学讲习班,培训练习创作。邓老师一直记得文科(中文)较好的我,于是我再次做了邓老师的学生。虽然在诗歌、小说和散文上,我没弄出什么名堂,却也另辟蹊径创作发表了一些歌词、歌曲。这一时期,邓老师等安顺一些有名望的文化人、音乐人,为安顺的文艺繁荣,为安顺文学、音乐新人的培养,实实在在作了不少的付出。
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本校上课、外面兼课、兼律师,忙得不亦乐乎时,有人又拉我参加搞了一个小印刷厂。该厂设计了一种儿童扑克,为让儿童寓教于乐,我遴选了54条格言警句,拟印在扑克上。为此,我上门拜请邓老师书写这些格言警句。邓老师二话不说,爽快应承,拨冗抽时,不久便奉上了他的作品。邓老师认为做这个产品,有益于儿童、有益于社会,只字不谈酬劳,只是嘱咐产品出来后,送他一副作纪念。遗憾的是儿童扑克只印出了样品,印刷厂因故没办下去。邓老师书写的这些格言警句,每幅都是精品,很可惜我没能存留下邓老师的墨宝。
邓克贤先生书法创作
最后一次与邓老师相见,是三年前。那时我在一家公司做副总,公司邀约包括邓老师在内的一些文化人到公司共商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那时的邓老师待人还是那么谦和,处事还是那么的低调。那天,还给公司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临别时,邓老师还对我说了些勉励的话,殊不知这一次相别竟成了永诀。
邓老师多才多艺,我尤其喜爱他的行书书法,雅俗共赏,自成一家,就像他的为人,挂满了安顺小城的街街巷巷。
君子之交淡如水,师生之交也淡如水,但有浓浓的情。邓老师一生淡然雅致,若竹若兰,却又馨香如菊......
· 作者简介
陈旭东:男,1958年1月1日生。高级讲师,贵州省工商银行金融培训学校退休。高中毕业后做过3年多知青,恢复高考就读贵州财经大学。工作两年后先后在职就读5年法律,本科毕业,1988年考获律师资格。中国工商银行先进教师,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从教18年,教授过20多门经济类、法律类等课程。从事14年兼职律师,从事12年公司高管。闹腾过几种经营无果。发表过经济、法律、教学文章,歌词、歌曲若干,爱好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