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建筑公用设施设计实用手册
本手册为厂房建筑公用设施图纸审核的相关内容及厂区的通用配置。适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公用设施图纸审核过程提供参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T110-2017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
室内给水系统:给水系统自室外给水管网取水,靠水压作用,经配水管网,以各种方式将水分配给室内各个用水点。
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是将室内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过的水分别汇集起来,直接或经过局部处理后,及时排入室外污水管道。
通风系统: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空调系统:用人为的方法处理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的系统。可使某些场所获得具有一定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空气,以满足使用者及生产过程的要求和改善劳动卫生和室内气候条件。
动力系统: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的管道及控制系统,如:压缩空气系统、天然气系统、燃油系统等。
采暖系统:采暖系统是为了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必须向室内供给相应的热量的系统。
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消防系统指安装在室内,用以扑灭发生在建筑物内初起的火灾的设施系统。
室外公用设施:由站房向各个用户输送水、电、暖、动力的室外管道及配套设施。
公用设施图纸审核的相关内容:
室内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系统主要有低层建筑物给水系统、高层建筑物给水系统和直饮水系统。
图1 低层建筑物给水系统
图2 高层建筑分区给水系统
图3 直饮水给水系统图
低层建筑物(20m以下)给水系统由市政(厂区)自来水管道接入点、关断总阀门、主管道、流量计、分支管道、各分支阀门、用水点组成;
高层建筑物(20m以上)给水系统由市政(厂区)自来水管道接入点、关断总阀门、厂区主管道、流量计、自来水水箱、加压水泵、支管路、支管路关断阀门、分区管路、分区关断阀门、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关断阀、用水点组成;
直饮水系统由市政(厂区)自来水管道接入点、关断总阀门、厂区主管道、流量计、自来水水箱、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加药装置、保安过滤器、中间水箱、一级反渗透装置、高压水泵、二级反渗透装置、臭氧发生器、成品水箱、供水管道、用水点、回水管道组成。
室内给水系统用水点主要有厕所给水(大小便器、洗手盆、墩布池等)、饮用给水(电热水器等)、工业补水(水箱补水、软化水补水等)及其他用水。卫生间的洗手盆采用红外感应水龙头,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自闭冲洗阀,小便器采用 220V电源感应式自闭冲洗阀。洗手盆给水管道应预留热水 器的分水位置及电源位置,便于后期安装加热器。卫生器具给水参数详见下表:
表1 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连接管选型和最低工作压力
表2 生活给水管道水流速度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冷水管道材宜为 S4 系列 PPR 管道(有蓝色标记线),热水管道宜采用 S3.2系列 PPR管道(有红色标记线)或铝塑复合(PAP)管。阀门选择与管道配套的不锈钢球阀或铜球阀。冷热水管道平行安装时,应采用左热右冷的原则。冷热水管道用δ=20mm B1级橡塑管壳进行保温,外用δ=0.5mm 乳白色聚乙烯胶带捆扎。
4.1.4 直饮水制水主机应选用二级反渗透装置,过滤精度应达到 10*10-10m。管道与配件宜选用 304 不锈钢管道,阀门、管道连接件、管件连接的密封圈,应达到食品卫生要求。
室内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系统主要有低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高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
图4 低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图
图5 高层建筑物排水系统图
室内排水系统由排水器具、排水支管、排水主管组成,排水管道必须设置S型或 P 型存水弯,生活污水许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才才能排入市政或厂区管道。
排水系统中排水器具主要有厕所排水(大小便器、洗手盆、墩布池)、饮用水排水(电热水器)、地漏等。具体排水流量和管径选型、安装坡度详见下表:
表3 卫生器具排水流量和管径
表4 建筑排水塑料横管的坡度及充满度
生活排水管道宜采用 U-PVC 材质管道和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排水立管的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食堂排水应按排水量选择隔油池,人工除油的隔油池内存油容积,不得小于有效容积的 25%。
循环水站房、冷冻站房、空压机站房等需设置明渠排水沟,地下室及设备基坑内应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提升装置。
通风系统:
车间通风系统主要由新风换气系统,风机送排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
图6 新风换气系统图
图7 风机送排风系统
图8 消防排烟系统
新风换气系统主要有进风风管、排风风管、风阀、新风换气机、处理后送风管及送风口、处理后回风管及回风口组成。
风机送排风系统由进风管、风阀、风机、送风管及风口组成;排风系统由排风口及排风管、风机、风阀及出风管组成。
排烟系统由排烟风口、排烟风管、280℃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排风口组成。
室内换气次数可参照下表进行选择:
图9 室内换气次数参照表
钢板通风管道的厚度选型见下表:
注:1、风管系统工作压力≤500Pa为低压系统,500<P≤1500为中压系统,P>1500 为高压系统。
2、矩形风管的宽高之比宜为 4.0 以下,不宜超过 6.0,不应超过 10.0。
图10 钢板通风管道的厚度选型参照表
新风换气系统宜采用双层百叶风口进行送风,单层百叶送风口进行回风,回风口位置应装有过滤网。新风换气机处理后的送回风管道应采用δ=20mm B1级橡塑保温板进行保温。新风换气机安装时应采用弹簧减震吊架。
无噪声要求的区域送排风宜选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要求噪音在58分贝以下的区域送排风机应选用离心式风机。送排风管道不用进行保温。
除尘、排烟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风管穿防火墙及楼板处均应设置防火阀。排烟风机由烟感电信号开启,也可手动开启。发生火灾后,烟感将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消控室发出信号开启本防烟分区内的排烟风口并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和补风风机。排烟风机入口风管道上设置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 280℃时,自行关闭。排烟防火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控制,当其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连锁停止运转。
通风管道户外送、排风口应加45°防雨弯头,弯头出口加孔径5mm防虫网。
空调系统:
建筑物单位面积冷负荷详见下表:
表5建筑冷负荷指标估算表
冷量单位换算:
1 匹=2.324kW,大 1 匹=2.5kW;
1kcal/h(大卡/小时)=1.163W,1W=0.8598kcal/h;
1RT(日本冷吨)=3.816kW,1RT=3.32kcal/h,1kW=0.3085RT;
1USRT(美国冷吨)=3.517kW,1USRT=3024kcal/h,1kW=0.28434USRT;
送风口的风速应可参照下表进行选择:
注:居住及办公人体舒适风速为 0.127-0.25m/s 之间,车间劳动者舒适风速为 0.38m/s。
表6 送风口风速推荐表
根据送风方式不同可分为风盘送风、风管送风两种,具体如下:
图11 风盘送风示意图
风机盘管主要由冷媒进出管、阀门、电动控制阀、过滤器、冷凝水排出管、冷凝水提升泵组成。冷媒水管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冷凝水管道采用PVC管道,冷凝水主管坡度设置为5‰。冷媒水管道与 冷凝水管道外采用B1级橡塑保温管壳进行保温,橡塑外侧采用δ=0.5mm 乳白色聚乙烯胶带捆扎。
图12 组合式空调风管送风示意图
组合式空调机组由新风进风口、初效新回风混合段、表冷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送风段组成。表冷段内表冷器(蒸发器)应有冷媒的进出连接口,加热段可采用采暖供回水或天然气燃烧作为热源对送风进行加热,送风加湿可采用蒸汽或水电解的方式,风机段采用离心式风机进行送风。
氟冷空调系统:
图13 多联机空调系统
氟机空调系统由室外机、冷媒液管、冷媒气管、冷凝水管、室内风盘及控制系统组成。
氟管采用紫铜管,冷凝水管道采用PVC管道,氟利昂管道与冷凝水管道外采用 B1级橡塑保温管壳进行保温,橡塑外侧采用δ=0.5mm乳白色聚乙烯胶带捆扎,室外机户外电源线需设置镀锌钢管作为穿线管。
恒温恒湿空调是一种精密性空调形式,分为全新风工况设备和室内循环风设备,设备选型时要明确使用工况,除送风量、送风风压、制冷量、制热量、加湿量外,还应注意使用温度、使用湿度及温度调节范围,湿度调节范围。
水冷空调系统:
冷水机选型可参照下表进行选型,有蒸汽等废热的条件优先选择溴化锂设备进行制冷。
表7 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选型范围
冷冻水系统图
图14 溴化锂设备制冷系统图
溴化锂设备制冷系统由溴化锂设备、蒸汽及冷凝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补水系统组成。溴化锂设备选型时应核实制冷量,额定工况下冷媒水侧最大阻力、额定工况下冷却水侧最大阻力、外形尺寸(长×宽×高)及运行重量,设备保温保冷措施且设备应能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进汽量,并允许适当超负荷运行。
蒸汽压力需经过减温减压器调整至溴化锂设备的允许参数才能使用,减温减压器用水必须为软化水。蒸汽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切断阀门采用波纹管式截止阀。
冷冻水、冷却水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管道,施工采用焊接连接。冷冻水补水、冷却水补水必须采用软化水。
图15 风冷模块制冷系统图
风冷模块由风冷模块机(可机组内自带水泵、膨胀水箱)、冷冻水管道、补水系统、空调末端设备组成。风冷模块机组选型时应核对制冷量、制热量、水泵扬程、最低起机温度(-18~52℃)、设备基 础尺寸等。
冷冻水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管道,施工采用焊接连接,补水必须采用软化水。
图16 水冷模块制冷系统图
水冷模块机主要有制冷机组、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补水系统组成。水冷模块机组选型时应核对制冷量、水泵扬程、设备基础尺寸等。冷冻水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管道,施工采用焊接连接,补水必须采用软化水。
对于常年低温制冷的机组,必须添加一定质量百分比浓度的乙二醇。添加的浓度及对性能参数的修正因数按照下表所示:
表8 乙二醇添加质量比
水系统设备选型:
水泵选型
水泵流量应为用水设备(冷水机组、冷却塔等)额定流量的1.1-1.2 倍(单台水泵运行取 1.1, 两台并联运行取1.2)。
水泵扬程确定应根据下列条件进行核实: 开式水系统:Hp=Hf+Hd+Hm+Hs
闭式系统:Hp=Hf+Hd+Hm 式中:Hf、Hd-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含最末端设备阻力),Pa;
Hm-设备阻力损失(需设备厂家提供),Pa; Hs-开式水系统的静水压力,Pa;
表9 设备阻力损失参照表
表10 水系统管道阻力估算表
表11 阀门和螺纹管件的摩阻损失的折算补偿长度
软化定压设备:
软化水设备有树脂再生水处理、高频电磁场电子水处理与旁流电解水处理三种形式,其中树脂再生水处理设备由控制阀、树脂罐、盐罐组成,控制阀需单独控制。
电动制冷时冷却塔的补水量取冷却水流量的1%~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补水量取冷却水流量的2%~5%。
采暖系统:
图17 室内采暖系统图
图18 热力站换热系统图
采暖系统由热力入口、采暖供水管道、采暖回水管道、散热器组成。热力入口需设置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供回水管道连通管及阀门。采暖分支管路需设置平衡阀。
采暖系统采用蒸汽换热时,必须核实蒸汽外线压力与换热器参数是否一致,必要时安装减温减压器。
动力系统:
图19 压缩空气系统
压缩空气系统由空压机、干燥机(含精密除油过滤器)、除尘过滤器、储气罐、循环水系统、空气 管道系统、冷凝水排放系统组成。
空压机有螺杆式、离心式空压机,工业用空压机出口设计压力为1MPa,使用压力为0.8MPa。空压机设备采购时需核实设备启动方式,冷却水用水量及用水压力,设备基础尺寸及载荷。
干燥机有冷冻式干燥机、吸附式干燥机,压缩空气经干燥后需再经过除油过滤器、除尘过滤器,过滤精度≤0.01μm 、残余油份≤0.01mg/m3。
空压站内循环水管路、冷凝水排水管路敷设在地沟内,地沟内设置集水坑。
图20 蒸汽入口配置图
蒸汽入口应配置波纹管截止阀、一次温度压力流量显示器、减温减压器、二次压力温度表、疏水阀及电动阀。
流量计安装位置前要有2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流量计后要有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减温器进水必须是软化水。
图21 燃油管路系统
燃油管路由油罐、油管路系统(含油过滤器、隔膜油泵、止回阀、电动阀、稳压装置、球阀),压缩空气系统组成,用油设备组成。
油罐要设置管式或板式液位计,并在实验室设置远传液位计。隔膜泵、稳压装置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油库区域采用50×4mm热镀锌扁钢做接地网,并在泄油口及大门处设防静电扶手。接地网与覆土油罐呼吸阀量油孔及输油管道及防静电扶手等焊接连通。油库区域设插座箱为隔爆型。
室内消防系统:
图22 室内消防水炮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水炮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给水管道(含支路阀门)、高位水箱、电动阀、信号阀、消防水炮及控制系统组成。
消防水泡的应用范围:建筑面积大于3000㎡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展览厅、体育馆观众厅等热源密集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0㎡且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丙类厂房。
消防水泡的选型参数详见下表:
图23 红外线自动寻的消防水泡技术参照表(以采购厂家参数为准)
每个消防水炮处设一个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设保护设施。火灾时,按动任一消防水炮处、消防中心或消防泵房内启泵按钮均可启动消防泵并报警。消防泵启动后,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图24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入户管、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箱(含消防栓、水带、水枪)组成,该系统由两处入户管道,室内管道成环形布置,消防给水压力不低于0.40MPa。大空间车间或保暖效果差的车间消防管道需进行保温,保温采用δ=2cm B1级橡塑管壳,外用δ=0.5mm镀锌铁皮作为保护层,长时间开启门口位置或低温区消防管道相应增加保温厚度。消防箱采用带灭火器箱组合式消防柜甲型产品(04S202或05S4第20页甲型产品)。
图25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室外设施:
室外给水主管应由自来水公司进行设计施工。管道宜采用 K9级 T型接口球墨铸铁管道或球墨铸铁管,市政给水压力为 0.3MPa。分支管路宜采用主管道材质,也可采用S4系列 PPR 管道(有蓝色标记线)热熔连接或1.6MPa 钢丝骨架管道(有蓝色标记线)电熔连接。与市政管道或主管道连接时应设置起关断作用的闸板阀或球阀,还必须设置止回阀和水表。
室外排水管网(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应选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承插连接。管沟底部应铺设垫层,铺设尺寸详见图集 05S7 排水工程。虹吸管道接入室外雨水管网前应设置缓冲井,缓冲井应为钢筋混凝土井。
表12 雨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不详。仅供参考学习。暖通南社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