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症起病隐匿,专家教您如何识别早期征兆

《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主办、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保健医苑》纸质杂志!邮发代号:82-33,欢迎订阅!

失智症 ,又称认知症,学名“痴呆”,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持续时间较长、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大多发生于60 岁以上老年人。失智症老人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计算、定向、思维、决策等认知能力损害,且常伴有精神、行为及人格改变,导致工作/ 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失智症早期症状

失智症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家人往往难以确定老人具体的发病时间,早期症状常常被忽略,以致于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被确诊。这一阶段的老年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1. 记忆减退。通常为初始症状,尤其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下降。表现为丢三落四、随做随忘,比如做菜忘记放盐、烧水忘记关火、买菜忘记带钱、刚说过的话转身就忘导致反复问问题等,且事后通常也记不起来,还常常因忘记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继而怀疑别人拿了自己的东西;忘记熟人的名字,明明感觉认识,却叫不出来名字;忘记子女、孙辈或配偶的生日,但经提醒还能记起。但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对久远的事反而记得很清楚,有的老年人会经常给家人讲述多年前发生的事来掩饰自己记忆减退的问题,造成家属觉得老年人记忆不错,没有患失智症的错觉。有的老年人还会否认自己存在记忆障碍,否认自己因记忆力差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反而责怪老伴儿。

2. 语言交流能力下降。表现为有的老年人以前出口成章,现在却只能简单地说,经常用“这个……”“那个……”来代替;说话絮絮叨叨,明明想表达一个意思,说出来却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件事反反复复地说或反反复复地问让人觉得“东拉西扯”;说话速度减慢,停顿较多,甚至一句话没说完就结束了;第二语言能力下降,比如患失智症前会普通话的老年人,患病后只会说方言。

3. 定向力障碍。主要是在熟悉的环境中不能判断方向、地点,容易迷路,如忘记下班回家的路,在熟悉的街道走失,突然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很难记清月份或星期;有时会走错家门,走到邻居家。

4. 判断力下降。不能正确判断事物对错,难以做出明智的决定,或做决定时犹豫不决,从事领导、管理岗位者难以胜任以前的工作,甚至有的老年人会因为判断力下降影响安全,比如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或过人行横道时不看红绿灯造成车祸。

5. 情绪不稳定。如易怒、突然情绪低落等,主要因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有一定自知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异常,但却出于自尊,难以接受自己的这种状态,从而表现出情绪的改变;性格发生改变,对社交活动变得淡漠,甚至完全不愿意参与;焦虑、抑郁等。

6. 日常社会生活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以前能胜任的工作变得吃力,但因做的是熟悉的工作,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能力下降,通常在别人对他的工作提新要求时,无法应对才被发现;购物、处理财务变得困难,比如买菜时挺简单的账不会算了;以前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患病后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洗衣机;不会乘坐交通工具等。但穿衣、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能力保留,可能出现忽视个人形象或个人卫生的时候,偶尔可能穿错衣服。

“老糊涂”不一定是失智症

我们常在生活中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年人出现早期失智症表现时,家人认为是“老糊涂”了,老年人只是比较健忘,属于正常衰老现象,而不去就诊,直到老年人出现比较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才去就医。另一种则是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而担心自己得了“失智症”,家人一发现老年人“老糊涂”了,就迫不及待地带他们就诊。经过简易的智能检测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后,告知他们与“失智症”无缘时,他们会很困惑地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比如煮饭时忘记关火,外出忘记锁门,如此“老糊涂”,不是失智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下降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老糊涂”不一定是失智症,但在“老糊涂”中,确实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失智症或已经进入轻度认知障碍的阶段。但是非病理性的“健忘”与失智症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冯冬梅 董碧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