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辨奸论

辨奸论
苏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事情的发展必定会有一定的结局,道理有它原本就该如此的规律。天下只有表现冷静的人,才能从细微之处预见到日后将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月亮周围出现了晕圈预示着将要刮风,房屋的石柱返潮湿润预示着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人事的发展变化,情理和形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空疏渺茫难以尽知,千变万化而无法预先料到的,怎么能和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即便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所不解。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喜爱和憎恨扰乱了他们的内心,利害关系又影响了他们的行动啊!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说:“将来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郭汾阳见到卢杞,说:“这个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现在分析一下他们所说的话。其中的道理是可以料想到的。依我看来,王衍之为人,从容貌和谈吐上,确实具备了欺世盗名的条件。但是他不妒忌别人,不贪图钱财,只是随大流。如果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昏君,当政者即使只是一个中等的君主,就算是有成百上千个王衍这样的人,又怎能扰乱天下呢?卢杞那样的奸诈,确实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蒙蔽社会,如果不是遇到德宗这样的鄙陋昏庸的君主,又怎能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所作的预言,也未必完全如此啊!
  现在有人嘴里背诵着孔子、老子的话,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和不得志的士人,相互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以为自己是颜渊、孟轲再世,然而他们为人阴险狠毒,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这是把王衍和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在社会上酿造的祸害还能说得完吗?脸面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本是人之常情。现在他却不是这样,身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得像囚犯,表情哭丧着像家里有人去世,却在那里大谈《诗》《书》,这难道说是人的真实的心情吗?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此人借助当世享有盛名之力,来促成他尚未形成气候的祸患。虽然有励精图治的君主,敬重贤才的宰相,也还是会选拔并重用他的。这样,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是必定无疑的了,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勋。”如果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有些过头了,而此人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谁又能知道祸患会达到上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要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会获取卓有远见的名声,那就太可悲了!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 ...

  • 古文观止168: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1.源:指造成的祸患: 2.女祸:旧称君主宠信女子或女主执政而使国事败坏为女祸: 3.色:美色: 4.非一端:指宦官的危害,就不只在宦 ...

  • 子之之乱(一):理想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子之之乱,哪来的什么禅让,只不过是燕王哙被理想冲昏了头脑,既想博得美名,又想占着王位,被燕相利用,赔了国家又折了性命, 秦国远交近攻,与东边的燕国结为姻亲,燕国太子娶来秦惠王的女儿后不久,燕后文王就去 ...

  • 古文观止176:苏洵•辨奸论

    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清人李绂(fú)所著<书(辨奸论>后二则&g ...

  • 古文观止:《辨奸论》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 ...

  • 苏洵真的写《辨奸论》来讽刺王安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同为北宋中后期重要人物,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两人相差16岁,说是前后两代人,也不算为过.或许是巧合,王安石于庆历二年 (1042)中进士第四名,苏 ...

  • 经典文言文《辨奸论·苏洵》原文、译文及赏析

    辨奸论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哉?好恶 ...

  • 《辨奸论》原文及译文

    <辨奸论>是北宋古文名篇.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该问题的研究自清初 ...

  • 清代奇案:少妇坟前祭奠,大风吹起裙子,县令慧眼辨奸,破解谜案

    清朝时期,梁实担任江苏阜宁县令,梁县令性情耿直,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梁实还是一个破案高手,他心思缜密,曾经破获了不少奇怪案子.在担任阜宁县令期间,梁实就破获了一起奇案. 一年夏天,梁实带着两个随从 ...

  • 辨奸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辨奸论 苏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

  • 《孙亮辨奸》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亮辨奸 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quo ...

  • 清代奇案:女子坟前祭奠,大风刮起裙子,县令慧眼辨奸,抓住凶手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古至今,官场上一直都流传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么一句话.只 ...